在川西高原的炉霍县,41岁的藏族妇女阿召原本平静的生活被一纸病理报告打破。2025年10月,她在当地“两癌”筛查中被发现异常,这个结果让她第一次踏出了家乡,也意外地走上了一场生命保卫战。
8小时疾驰,13个家庭的希望
10月8日清晨,四川省妇幼保健院的李泽均医生启程前往炉霍。蜿蜒的山路颠簸了整整8小时,这位宫颈疾病防治中心的专家带着便携式阴道镜,要去为13名筛查异常的藏族妇女进行精准检查。
“当地很多妇女终身未曾做过规范的宫颈癌筛查。”李医生说。炉霍县地处青藏高原东南缘,医疗资源匮乏,一次专业的妇科检查对这里的女性来说尤为珍贵。
阿召是13名待查妇女之一。和当地许多女性一样,她最初认为“身体没有任何不舒适的感觉就不需要检查”。然而,初步的细胞学检查结果已亮起“黄牌”。
在炉霍县妇保院的检查室里,李医生通过阴道镜发现了阿召宫颈上不寻常的异样。一周后,活检报告证实了最坏的猜测:宫颈高级别上皮内瘤变(CIN3级),这是名副其实的“癌前病变”。
接到诊断结果后,炉霍县妇保院的医生第一时间通知了阿召。一个月后,从未离开过家乡的她,第一次踏上了前往成都的求医之路。
11月3日,阿召在四川省妇幼保健院接受了宫颈LEEP锥切术。手术顺利,总费用不到2000元。就在她以为危机已经解除时,术后第三天的一个电话让所有人的心再次悬起——病理检查发现,她的病变比预想的更为凶险:已经出现了深度为1.4毫米的“微小浸润”,这意味着早期宫颈癌的魔爪已经探出。
五年守护,照亮高原女性健康
“她在悬崖上被拉回来了!在大火即将爆燃前被及时发现了!”宫颈疾病防治中心主任赵清平这样形容阿召的病例。
不幸中的万幸是,发现得极其早期。赵主任告诉阿召,她只需要再接受一个全子宫切除术,就能有效阻止进一步发展为浸润性宫颈癌,达到治愈。一个原本可能吞噬生命的疾病,在爆发前被按下了“停止键”。
阿召的故事并非个例。自2020年起,四川省妇幼保健院宫颈疾病防治中心的医生们就开始了对阿坝州的医疗帮扶。五年来,他们带着便携式阴道镜,足迹遍布马尔康、金川、小金等偏远县城,累计完成阴道镜检查逾800人次,检出宫颈癌及癌前病变80余人。
此次炉霍之行,共检出宫颈癌1人,高级别癌前病变8人,为9个家庭带去了早诊早治的希望。
从“输血”到“造血”的嬗变
五年的奔波让省妇幼的专家们意识到,单次医疗支援能拯救一个个“阿召”,但无法根本改变高原的医疗困境。
如今,这项工作的成果正在显现。在汶川、茂县、九寨沟、小金等地,曾经前往省妇幼进修学习的当地医生已成长为能独当一面的宫颈专科医生。她们接过使命,成为扎根家乡的健康“守门人”。
这支“不走”的队伍,让健康的守护从一次次跨越山海的紧急驰援,转变为可持续的本地关怀。即使省城专家离去,筛查与守护的阳光依然持续照耀高原。
专家提醒:宫颈癌可防可治,从癌前病变发展到浸润癌通常需要数年,“无症状”不等于“无风险”,早期病变往往没有任何症状,规范的“三阶梯”诊断流程是精准诊断的保障。
阿召是幸运的,她的幸运源于国家“两癌筛查”项目的政策支持,源于医生们不懈的坚持与精湛的医术,也源于这条历时五年、跨越千山万水的健康守护之路。
这条路,连接着成都与高原,更连接着生命与希望。一趟趟500公里的奔赴,一次次深入的基层帮扶,正在为高原上的女性驱走健康阴霾,点亮生命明灯。(罗娜)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