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院圆了幸福愿
11月3日上午10点,阳光温柔地洒在中宁县白马乡朱路村的健康养老中心,路旁的树木披上金黄外衣,院内的硬化小路干净整洁,菜园里的白菜经历寒霜仍透着生机。
“将军!”“我这一步下错了!”“你又悔棋?”……
文体活动室里,几位老人正围着棋盘“博弈”,时不时传出爽朗的笑声。
![]()
老人在文体活动室下象棋。
86岁的石兰芳坐在门口的小马扎上,阳光映在她布满岁月痕迹的脸上,“屋里有地暖,院里晒太阳,每天听着这帮老头子耍赖,再和老伙计们拉家常、打扑克,住在这里打心底感觉舒服。”石兰芳话里话外的满意,也是石成兴的感受。
![]()
86岁的石兰芳老人坐在门口的小马扎上晒太阳。
84岁的石成兴是第一批住进这里的老人,如今已有6个年头。“以前住自家老房子,冬天要烧炕架火炉,上厕所得摸黑往外跑,又冷又不方便。”石成兴感慨道,现在这里很好,环境整洁,出门就是熟人,有个头疼脑热、急事难事,邻里街坊都能互相照应,孩子们在外打工也放心多了。
而这份安心,离不开“小老人”的帮助。
“每天早上起来,我们这些身子骨利索点的,都会下意识瞅瞅谁家窗帘没拉开、门口没动静,要是没见着人,就赶紧去敲门问问,是不是身体不舒服。”65岁的段兴云笑着说,自己算是院里的“年轻力量”,经常帮80多岁的老人跑跑腿、搭把手。有啥情况能及时帮忙,还能尽快通知子女,不怕独居出意外。
互敬互爱、互相帮衬,这本就是幸福该有的样子。现在“早看窗帘晚看灯”,早已成为老人们的默契。
从以前的冷锅冷灶、孤单守望,到如今的顿顿热乎饭、日日有陪伴,老人们的晚年生活,在这片曾经冷清的校舍里悄然蜕变。2019年,朱路村村委会将朱路完小改建为健康养老中心,设置47套公租房,分为20平方米、30平方米、40平方米、50平方米4种房型,提供水、电、暖、卫生间等基础生活服务设施。还配套建设了“老饭桌”、文体活动室、共享菜园、残疾人康复中心等功能区域,有46名低保户、高龄孤寡老人等困难群体入住,年龄最大的近90岁,像是一个重新组建的“大家庭”,大家给它起了另一个名字。
“‘幸福院’这名字,是我们住进来的老人们随口叫起来的,叫顺嘴了,我们都觉得这名字很贴切。”段兴云说。
![]()
午饭时间,老人们围坐在一起,边吃边聊,其乐融融。
“农村老人最怕的就是孤单,我们就是想通过这种互助养老模式,让老人们聚在一起、乐在一起。”白马乡健康养老中心负责人石成兵说,“幸福院”实行低成本收费,户均年租金800元起,午饭4元,晚饭3元,80岁以上的老人免费,再加上完善的服务保障,让困难老人也能住得起、住得好。
白马乡朱路村党支部书记王超说:“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提出,完善空巢老人、困境儿童、残疾人等群体服务保障体系。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全会精神,聚焦老年群体各类需求,以‘幸福院’为阵地,用心用情做好老年群体服务工作,全心全意为老年人谋幸福。”
上午11点半,院子里渐渐热闹起来,老人们互相招呼着:“臭棋篓子,打饭去喽,今天灶上炖了肉!”……120平方米的“老饭桌”里,专职厨师正忙着分装饭菜,鸡肉、鸡蛋汤、凉拌三丝,荤素搭配、香气扑鼻,老人们围坐在一起,边吃边聊,其乐融融。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指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健全养老事业和产业协同发展政策机制。从闲置校舍到温暖家园,从孤单守望到抱团取暖,老人们之间的故事每天都在上演。朱路村的“幸福院”里,幸福的愿望正在实现。
▌来 源:中卫日报微信公众号
马上发布信息
(声明:“中卫天天网”微信公众号除原创内容外,其余来源于网络。若有来源标注错误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更正或删除。)
关注“中卫天天网”同城信息免费发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