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填报职业选专业时,中外合作办学专业长期陷入“分数洼地”“花钱镀金”的舆论漩涡中,不少人想当然地认为这类专业是高考分数不理想者的“保底选项”,甚至将其等同于“高价学历通道”。
但真相真的是如此吗?深圳职业技术大学的中外合作办学专业用连续两年的分数上涨,撕开了这层大众认知的“迷雾”,也为我们重新审视优质中外合办项目提供了绝佳样本。
![]()
当我们把2024与2025年的投档数据并置,会发现分数的攀升绝非个例。以历史类深圳市外专业组为例,2024年最低分440分(位次84934),2025年直接跃升至483分(位次72726),43分的涨幅在专科批次中堪称亮眼。这分数的上涨仅仅是偶然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
深职大于2023年正式升格为职业本科院校,这一身份的转变绝非简单的“名头升级”,而是其在学科建设、师资力量、实训资源等方面全方位提质的外在体现。作为职业教育领域的“排头兵”,深职大原本就以“高就业率、强实训力”著称,升格后更是在本科层次人才培养上持续发力,其中外合作办学专业作为国际化教育的“试验田”,自然成了考生眼中的“香饽饽”。毕竟,谁会拒绝一所实力飞升的院校里,一个能拿双文凭、走国际化路径的专业呢?
![]()
若只是分数上涨,或许还不足以完全打破“误区”,更关键的是深职大中外合作专业实打实的办学价值。以金融服务与管理(中澳)专业为例,学生在国内三年的学习中,不仅能拿到深职大的统招大专文凭,还能斩获澳大利亚联邦大学的商务高级文凭,这种“双文凭”的含金量绝非虚言。
![]()
再看就业端,毕业生入职建设银行、平安银行、华为、普华永道等名企的案例比比皆是,部分校友甚至在海外创业或成为行业技术骨干。这样的升学就业成绩单,足以证明该专业是货真价实的“发展跳板”。
深入专业内核,其培养模式的含金量更显扎实。中澳双方教师共同承担主干课程,一半课程采用全英文授课,同步对接国际金融行业标准;300平方米的金融实训室里,学生能模拟真实金融场景开展实训;与建行深圳分行等机构共建的实习基地,更是为学生提供了从课堂到职场的“无缝衔接”。这种“国际化课程+本土化实战”的组合,让学生既练就了国际视野,又掌握了实操硬本领。
![]()
从这些维度来看,深圳职业技术大学中外合作办学专业录取分数的上涨,实则是市场对其教育品质的投票。因此,对于26届的考试而言,选择深圳职业技术大学的中外合作专业,不是退而求其次的妥协,而是基于院校升格、专业优势、升学就业前景的理性抉择。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