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时间11日,俄罗斯国防部通过官方渠道发布战报,证实乌军对俄边境军事枢纽发起大规模联合突袭,重点打击军备仓库与能源补给线。
![]()
此前俄罗斯外交部已通过官网发布明确声明,重申“任何针对俄本土的攻击都将触发包括核威慑在内的反制措施”。
泽连斯基敢于触碰这一红线,核心支撑来自德国的实质性援助,德国联邦政府近期经联邦议院表决,正式批准向乌克兰追加一批进攻性武器。
![]()
柏林为何在核警告升级之际逆势加码?其深度介入的背后,藏着怎样的战略考量?
援武越线
德国对乌援助已彻底突破“防御性”框架,转向进攻性战力输出。
德国联邦政府官网公示的援助文件显示,此次追加的装备经德国国防部认证,具备打击俄本土纵深目标的能力,相关法案经联邦议院表决通过,具备完整法律效应。
![]()
乌军此次突袭中投入的关键装备,不少源自德国直接交付或技术合作。
其中,新型无人机作战系统由德国军工企业与乌克兰联合研发,搭载先进目标识别技术,可实现协同打击。
俄罗斯国防部战报已明确指出,俄军拦截的乌军无人机中存在大量德制核心零部件。
德国的支持已形成全链条体系,覆盖装备交付、技术转让与本土生产。
![]()
德国联邦国防部披露,柏林正协助乌克兰搭建相关装备生产体系,核心技术与关键配件均由德国提供,以保障乌军持续作战的装备补给。
同时,德国在欧盟成员国境内设立联合军事培训中心,专门针对突袭战术与精确武器运用开展实战化训练,参训乌军人员已陆续返回前线投入作战。
这种援助彻底打破了德国战后长期奉行的“克制原则”。
二战后德国通过的《武器出口管制法》,曾长期禁止向冲突地区输出进攻性武器,但相关专项法案的出台,连续突破这一法律限制。
![]()
德国联邦议院外交委员会公开文件显示,柏林正牵头协调部分欧盟国家,推动建立对乌长期武器供应机制,试图将进攻性援助常态化、制度化。
战略投机
德国深度介入俄乌冲突,本质是借局势完成二战后最彻底的战略转型。
2022年出台的《时代转折》国防政策文件,将俄罗斯定义为欧洲安全的主要威胁,这一政策调整为德国大幅提升军费、扩张军工产业提供了法理依据。
![]()
德国联邦政府已修改《基本法》相关条款,设立专项国防基金,其军事开支规模已远超北约设定的标准。
欧盟内部的力量格局变化为德国提供了战略扩张契机。美国对乌援助因国内政治博弈出现波动,欧盟被迫成为对乌支持的核心力量。
法国虽聚焦“欧盟战略自主”,却缺乏足够经济支撑,中东欧国家态度强硬,但体量有限。
![]()
德国凭借欧盟第一大经济体的实力,通过主导对乌援助,逐渐掌控欧盟安全政策的话语权。
欧盟委员会发布的欧洲安全评估报告明确指出,德国在对乌援助中的协调与主导作用无可替代。
历史记忆与现实利益的双重驱动,让德国对俄采取强硬姿态,冷战时期,德国是东西方对峙的前沿,对俄罗斯的安全焦虑深入战略基因。
俄乌冲突爆发后,德国将乌克兰视为东部安全缓冲带,通过强化对乌支持,遏制俄罗斯影响力向西扩张。
![]()
同时,德国支柱产业所需的关键资源,可通过乌克兰与中亚国家的陆路通道获得替代供应,降低对传统能源与资源渠道的依赖,形成安全与经济的双重战略考量。
德国军工产业的利益诉求成为推动援助的重要动力,德国核心军工企业借助对乌援助获得大量稳定订单,带动产业营收显著增长。
![]()
德国联邦经济部发布的工业数据显示,军工出口已成为德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其中对乌及相关中转国的出口占比持续提升。
德国政府通过对乌援助,既消化了军工产能,又通过战场实战检验了新型装备性能,为后续全球市场拓展积累了实践基础。
风险叠加
德国的战略押注正遭遇显著的经济反噬,冲突爆发前,德国能源进口高度依赖俄罗斯。
![]()
为支持乌克兰,德国切断了大部分俄能源进口渠道,转而从其他国家进口液化天然气,直接导致国内能源价格大幅上涨。
能源成本的飙升让化工、钢铁等能源密集型产业承受巨大压力,部分企业被迫将核心产能转移至能源成本更低的国家和地区。
![]()
德国联邦统计局发布的工业景气指数持续下滑,清晰反映出产业转移对国内经济的冲击。
国内政治分歧已演变为显性危机,德国多个政党多次在联邦议院发起提案,要求暂停对乌进攻性武器援助,认为过多资源投入乌克兰已严重影响本国民生。
德国权威民调机构的最新调查显示,支持减少或停止对乌援助的民众比例已过半数,执政联盟的支持率大幅下滑,创下执政以来的新低。
![]()
联邦议院多次因援助议题爆发激烈辩论,甚至出现执政联盟内部成员倒戈反对现有援助政策的情况。
地缘政治风险的反噬已近在眼前,俄罗斯外交部在相关声明中,已将德国列为对乌进攻性援助的主要提供方,明确指出德国的行为正在加剧冲突升级风险。
俄罗斯国防部随后宣布,在西部边境部署核常兼备导弹系统,该系统射程可覆盖德国东部核心区域。
![]()
这一部署情况已通过俄罗斯国防部官网公示,同时,俄罗斯已暂停与德国的所有双边军事合作,并对德国部分军工企业实施制裁措施。
欧盟内部的裂痕持续扩大,欧盟召开的对乌援助协调会议上,部分成员国明确反对德国主导的长期武器供应机制,认为该机制将让欧盟被绑在冲突战车上。
另有多个中东欧国家公开表达担忧,称自身经济难以承受持续援助的压力。
![]()
欧盟委员会发布的援助进展报告显示,各成员国援助资金到位率差异巨大,德国承诺的援助资金到位率遥遥领先,而部分成员国则明显滞后。
这种责任不均的情况导致欧盟对乌援助协调机制濒临失效,甚至影响到欧盟内部的团结与稳定。
俄罗斯的核威慑并非虚设,其外交部与国防部的连续表态,已明确传递出底线不容触碰的信号。
一旦冲突突破常规战争边界,德国作为欧盟核心大国,将首当其冲承受后果。
![]()
国际战略研究所(IISS)发布的俄乌冲突升级风险评估报告指出,外部进攻性武器的持续输入,是导致冲突难以平息的关键因素。
德国的对乌支持,短期内提升了乌军战力,长期来看却将欧洲推向与俄罗斯直接对抗的边缘。
这种以“安全”为名的战略投机,正在让德国陷入多重困境:经济层面承受产业外流与民生压力,政治层面面临民意反噬与联盟分裂,安全层面直面地缘冲突与核威慑风险。
![]()
德国联邦议院外交委员会的内部文件显示,已有大量议员对援助升级可能引发的核风险表达担忧,要求政府重新评估对乌政策,但朔尔茨政府仍坚持现有立场。
这种持续加码的介入,不仅加剧了俄乌冲突的复杂性,也让德国自身的战略环境变得更加严峻。
![]()
当核威慑的阴影持续笼罩欧洲,欧盟内部裂痕不断扩大,德国的战略投机能否如愿以偿,还是将引发无法挽回的后果,成为影响全球安全格局的关键变量。
信息来源:
俄称在红军城对乌军展开攻势乌称袭击俄炼油厂
2025-11-12 01:05来源:央视新闻
德媒:德国将追加30亿欧元对乌军援
2025-11-06 17:07来源:新华网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