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源 | 财经九号院作者 | 胖虎
作为曾经“招保万金”的老牌房企代表,金地集团(600383.SH)近年的经营状况持续恶化。2023年至2025年前三季度,公司业绩从盈利转为连续巨额亏损,货币资金大幅缩水,短期债务偿付压力陡增,经营性现金流由正转负。
更引发市场争议的是,在企业深陷经营困境之际,高管层仍然维持着高新水平、甚至部分高管薪酬还逆势上涨,同时金地集团的多家控股子公司沦为被执行人甚至失信人,多重负面因素叠加,让这家老牌房企的未来发展蒙上浓重阴影。
1
业绩从盈利到三连亏幅度不断扩大,
高管仍保持高薪且多高管逆势加薪
金地集团的业绩滑坡始于2024年,从一季度开始盈转亏后亏损态势持续加剧。财务数据显示,2023年公司仍实现净利润31.95亿元,但2024年全年归母净利润骤降至亏损61.15亿元,同比暴跌788.54%,期间四个季度接连亏损,全年扣非净利润同样亏损43.87亿元,同比降幅达299.17%。
![]()
进入2025年,亏损局面并未改善,反而进一步恶化:一季度归母净利润亏损8.56亿元,上半年亏损扩大至37.01亿元,亏损同比增加10.1%,前三季度亏损额已达44.86亿元,较上年同期的34.1亿元亏损进一步扩大了3成。
业绩崩塌的背后还有营收规模的持续萎缩和盈利能力的急剧下滑。2023年公司营业收入为 981.25亿元,2024年降至753.44亿元,同比减少23.22%,2025年前三季度营收仅239.94亿元,同比大幅下滑41.48%。
盈利能力方面,2025年上半年房地产业务结算毛利率仅为 7.57%,较往年正常水平大幅下降,同时公司计提资产减值准备合计22.84亿元,其中存货跌价准备6.72亿元,信用损失准备16.11亿元,直接导致归母净利润减少16.65亿元。销售端的疲软则加剧了业绩压力,2025年上半年累计签约面积同比下降47.84%,签约金额同比下降52.52%,市场去化压力显著。
![]()
到了今年9月底,金地集团的签约金额也仅有241.8亿元,较上年同期的528亿元大幅下滑54%,签约销售面积仅有179.2万平方米,较上年同期的359.3万平方米减少了50%,这还是在销售均价同比减少了近1200元每平米取得的业绩,哪怕是降价销售,金地集团的销售业绩还是出现了腰斩。
不过,在公司业绩连续亏损、销售不畅利润压缩的背景下,金地集团的高管薪酬分配引发市场广泛争议,不仅维持着高薪甚至多名高管还出现了逆势加薪的情况。
尽管2024年管理层薪酬总额为2702万元,较2023年同比下降35.51%,但部分核心高管薪酬却逆势上涨。其中,高级副总裁陈长春2024年薪酬达到229万元,较2023年的199万元上涨30万元,而同期公司归母净利润亏损61.15亿元,同比暴跌788.54%。
值得注意的是,陈长春在此前 2020-2023年期间薪酬持续下降,却在公司经营最困难的2024年实现薪酬回升,这一分配方式与公司业绩表现严重脱节。还有高级副总裁郝一斌薪酬从2023年的214万上涨到去年的216万;副总裁王南从199万上涨到223万。
即便是金地集团去年新任的董事长徐家俊2024年的薪酬就有228万等等,与金地集团目前的经营形势也似乎不符。
![]()
而类似的薪酬分化现象在2023年已现端倪。2023年公司营业收入同比下降18.37%,但离任董事长凌克仍获得481万元薪资,较2022年上涨111万元;副总裁阳侃薪酬为241万元,甚至高于时任董事长徐家俊的233万元。2024年,董事长徐家俊薪酬微降至228万元,总裁李荣辉薪酬217万元,这种“逆周期加薪”行为与公司员工人均薪酬同比下降19.4%的现状形成鲜明对比,不仅引发投资者质疑,也对员工积极性造成负面影响。
2
现金流与债务风险:现金难以覆盖短债,
经营性现金流由正转负
业绩亏损的同时,金地集团的现金流和债务状况日益严峻。货币资金方面,公司呈现持续缩水态势:2023年末货币资金为297.38亿元,2024年末降至227.31亿元,2025年6月末进一步减少至164.3亿元,较2024年末降幅达27.72%,较2023年末更是缩水44.75%。截至2025年三季度末,货币资金规模进一步减少至143.4亿元,而短期债务压力却居高不下。
![]()
数据显示,2025年6月末,金地集团短期借款为4.35亿元,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高达268.04亿元,短期债务合计272.59亿元,而同期货币资金仅164.3亿元,现金短债缺口高达108.29亿元,资金覆盖能力严重不足。到了9月底这种情况仍未改观,一年内到期的短期债务仍然高达约283亿元,较年中进一步上升;而同期的货币资金143.4亿元,远远难以覆盖短期债务。
尽管公司2024年通过偿还200亿元债务实现了 “零违约” 记录,有息负债从919亿元降至735.19亿元,但债务结构调整并未缓解短期偿付压力,至2025年上半年有息负债余额仍达697亿元,其中近四成需在一年内偿还。
现金流方面,经营性现金流净额的大幅波动成为隐患。2024年公司经营性现金流净额为136 亿元,同比增长521%,但这一“亮眼”数据主要依赖于缩减合作项目资金占用和加快回款,不具备可持续性。
![]()
2025年该指标急转直下,上半年经营性现金流净流出12.58亿元,较上年同期的净流入45.90亿元同比减少127.40%,前三季度净流出进一步扩大至14.68亿元,同比减少92.71亿元,反映出主营业务造血能力的实质性恶化。融资性现金流同样承压,2025 年前三季度净额为-73.73亿元,虽同比有所改善,但仍处于净流出状态,显示公司外部融资环境依然紧张。
3
子公司的财务风险:年内大量子公司成被执行人
经营困境的连锁反应已蔓延至下属子公司,2025年以来,金地集团旗下大量控股子公司陆续被列为被执行人,反映出公司现金流风险的传导。
![]()
据企业预警通的不完全统计,仅11月份以来金地集团就有20多家子公司成为被执行人,如石家庄垚禄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长沙金地金泰置业、上海鑫荟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大连天耀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大连金玺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深圳金地楼宇科技等等,可以说涉及到的区域也是遍布天南海北。
这些被法院判为被执行人的,许多是由金地的供应商申请执行的,比如金华市金玺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绍兴金麟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就被老板电器申请了强制执行,执行金额仅有4.57万元。
![]()
虽然金地集团旗下子公司被执行金额单个的少则几万元,多则几百万元,但架不住数量多,企业预警通的数据显示,目前金地子公司累计被执行金额已经高达2亿多元。
短期内多家子公司密集涉诉被执行,也凸显了金地集团下属项目公司的资金链紧张问题。作为控股母公司,金地集团需对下属子公司的债务承担相应责任,若子公司涉诉范围进一步扩大,将加剧母公司的财务压力和声誉损失。
更何况从公开信息来看,金地集团旗下多个子公司如银川金地家宜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重庆金地佳誉置业有限公司等已经成为失信被执行人了。
综合来看,金地集团当前正面临业绩亏损扩大、现金流承压、短期债务缺口显著、高管薪酬争议及子公司风险传导等多重困境。尽管公司通过债务重组和融资结构调整维持了公开市场“零违约” 记录,2025年上半年债务融资加权平均成本降至3.96%,净负债率控制在54.4%,但这些指标的改善未能解决核心问题——主营业务造血能力弱化和短期流动性紧张。
未来,金地集团的发展将面临两大关键挑战:一方面,房地产销售市场持续调整,公司签约金额和营收规模可能进一步下滑,存货去化和资产减值压力仍将存在;另一方面,超百亿元的现金短债缺口需要通过融资续贷或资产处置弥补,而外部融资环境的不确定性和子公司风险的传导可能加剧偿债压力。
(免责声明:本文数据及信息均来自公司财报、上市公司公告、企业预警通等公开信息,数据或信息如有遗漏,欢迎更正,并以公司最终披露为准。未经授权,本文禁止转载、抄袭或洗稿。)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