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奥运会申办这事儿,越来越有意思了。
国际奥委会那边,5年里3次向中国发出邀请,态度放得极低,几乎是求着中国再办一次,可中国干脆利落的拒绝了。
另一头,印度热情高涨,总理莫迪亲自出马,满世界嚷嚷着要申办2036年奥运会,一副志在必得的样子。
![]()
然而,奥委会对这份热情却视而不见,宁愿让奥运落空也不选它。
为何对于奥运会,中印反差这么大?
![]()
赔钱的生意没人做
曾几何时,奥运主办权是块“金字招牌”,是所有大国都想争抢的荣誉。
但现在,它更像一个“烫手山芋”。没办法,办奥运会实在是太烧钱了,而且极大概率是个赔本买卖。
![]()
1976年的蒙特利尔奥运会,直接让城市背上了10亿美元的巨额债务,这笔钱,当地人民整整还了30年才还清。
延期举办的2020年东京奥运会,预算翻了三倍,最终亏损超过200亿美元。
就连2024年巴黎奥运会,预算也从最初的66亿欧元一路飙升到了近100亿欧元,还没开幕,就已经超支。
![]()
历史上真正实现盈利的奥运会屈指可数,除了洛杉矶、悉尼和北京等少数几届,几乎全都在亏钱。
这种“胜利的代价”让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城市望而却步。钱花出去了,换来的往往不是长久的繁荣,而是严重的“赛后综合症”。
为了短短半个月的赛事兴建的大量场馆,赛后如何处置成了一个世界性难题。
![]()
2004年的雅典奥运会被誉为“回家的盛会”,但十几年过去,当年辉煌的场馆如今大多已是杂草丛生,一片荒芜。
更要命的是,这些废弃的设施每年还需要投入高昂的费用进行维护,成了甩不掉的包袱。
![]()
申办2024年奥运会时,包括布达佩斯、汉堡、罗马在内的多个欧洲城市,都因为财政压力或民众的强烈反对,中途选择退出。
这种局面让国际奥委会陷入了前所未有的窘境,以前是全世界抢着办,现在是找不到人接手。
为了避免2032年奥运会无人申办的尴尬,奥委会甚至打破常规,直接将主办权“硬塞”给了澳大利亚的布里斯班。
![]()
中国的心态变了
奥委会之所以对中国“情有独钟”,五年三次发出邀请,是因为中国有这个实力,而且有过极其成功的先例。
以上海、广州、成都为代表,中国至少有十座城市具备举办奥运会的硬件条件。
但中国的态度很明确,对2036年的申办邀请,直接就是“免谈”。
![]()
这并非傲慢,而是中国已经不需要通过一场奥运会来向世界证明什么了。
时间拨回到2008年,当时中国迫切需要一个舞台,向世界展示一个已经摆脱贫困、走向现代化的全新形象,渴望获得国际社会的认可。
北京奥运会就是一个窗口,气势恢宏的开幕式震撼了全球,完美的组织工作赢得了“101分”的高度赞誉。
![]()
更难得的是,北京奥运会还实现了约10亿元人民币的盈利,鸟巢、水立方等奥运场馆,赛后也通过市场化运营被成功盘活,至今仍在持续创造经济和社会效益。
2008年的“成人礼”,中国已经出色地完成了。
![]()
如今的中国,国家发展的重心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从追求“国际脸面”转向了夯实“民生里子”。
与其斥巨资再办一场盛会,不如把钱用在刀刃上,投资到科技研发、医疗保障、民生改善等更需要资金的领域。
![]()
今天的中国影响力,已经不再需要通过一场盛会来集中展示。
它早已像毛细血管一样,深度渗透到世界的每个角落。
非洲大陆上驰骋的中国高铁,欧美商场里热销的国产品牌,以及全球年轻人手机里都装着的短视频APP,这些日常的存在,比任何一场盛会都更有说服力。
![]()
印度的急切与尴尬
和中国的淡定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印度的极度渴望。
莫迪政府将申办2036年奥运会视为“14亿印度人的梦想”,认为这是让印度跻身“大国俱乐部”、提升国际地位的一条捷径。
他们的目标很明确,就是希望复制中国2008年的成功,一举扭转其在国际上“不靠谱”的刻板印象。
![]()
在他们看来,奥运会是一块神奇的“遮羞布”,能掩盖国家发展中的种种问题。
但奥运会从来不是“遮羞布”,它更像一个放大镜,会把你所有的优点和缺点都毫无保留地展示给全世界。
而印度的野心,显然超越了它目前的实力。
![]()
印度的基础设施建设能力一直备受诟病,2010年,印度在新德里举办英联邦运动会,结果场馆建设延误、环境脏乱、组织混乱,成了一场国际笑话,这个前车之鉴让外界至今心有余悸。
其首都新德里的空气污染极其严重,PM2.5指数曾一度超过联合国安全标准的60倍,导致民众上街抗议。
![]()
而被印度人视为“圣河”的恒河,水质污染触目惊心,这对参加水上项目的运动员来说,无疑是巨大的健康威胁。
除了硬件上的短板,印度的社会结构复杂,大型活动的组织协调能力、安保能力也一直让外界担忧。
想办好奥运会,需要的不仅仅是热情和金钱,更是一个国家强大的基础国力和高效的治理能力,而这恰恰是印度目前所欠缺的。
![]()
奥委会的无奈选择
国际奥委会最心仪的“优等生”中国明确拒绝,而其他潜在的候选者也各有各的麻烦。
曾是申办热门之一的印度尼西亚,因为在体育赛事中拒绝向以色列运动员发放签证,遭到了奥委会的严厉制裁,基本已经失去了申办资格。
![]()
沙特、卡塔尔等中东富国虽然不差钱,但地处政治不稳定的中东地区,地缘风险太高,奥委会轻易不敢把宝押在它们身上。
挑来选去,只剩下印度这个虽然热情但问题多多的“偏科生”。
这让国际奥委会陷入了两难,一方面对印度的能力充满疑虑,另一方面又面临无人可选的尴尬,只能对其保持着不冷不热的暧昧态度。
![]()
归根结底,奥运会之所以从“香饽饽”变成“烫手山芋”,问题出在它自身。
过度的商业化和政治化,导致其举办成本急剧膨胀,早已背离了体育的初衷。
信息来源:
![]()
![]()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