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龙胜各族自治县平等镇平等村迎来一年一度的“糯粑节”。本次活动以“庆丰年·赏糯粑”为主题,不仅是一场欢庆丰收的民俗盛会,更是一次农耕文化的深刻展示,演绎了稻作民族对传统的传承、对土地的感恩。
![]()
活动在热闹的农产品巡游中拉开序幕。村民们身着民族节日盛装,肩挑或手持今年收获的优质稻米、金黄的糯谷禾把、特色果蔬与手工制作的糍粑等,组成巡游队伍沿村道行进。沉甸甸的丰收果实与独具特色的乡土物产,构成一幅流动的丰收图景,展现了平等村农业发展的喜人成果,引得沿途村民游客纷纷举起相机或手机,用镜头记录下这丰收的盛景。
![]()
![]()
巡游队伍中,手工糍粑尤为引人注目。在平等村,糯粑不仅是一种食品,更被赋予“家人团结”“吉利高升”的美好寓意,象征着丰收、喜庆和团圆,是当地最重要的礼仪食品。无论是年节庆典、婚嫁喜事还是建房仪式,敬献糯粑都是最高礼节的体现。
![]()
这份对糯粑的特别尊崇,源于其深厚的种植传统。平等镇糯稻种植历史可追溯至北宋时期。至今,村民仍延续着“探苟”(侗语剪禾把)这一传统收割方式,并将禾把晾晒在侗家木楼上,待谷粒充分吸收禾秆养分后才脱粒制作,最终造就了这道饱含文化意蕴的节日美食。
文化的魅力,不仅蕴藏在器物与传说中,更洋溢在欢快的歌舞里。巡游结束后,文化广场上上演精彩的文艺表演。打糍粑表演以铿锵的节奏和质朴的舞姿,生动再现传统食品制作的劳动之美;随后,一场别开生面的农具展示,以凝结乡土记忆的传统器具,无声讲述着侗家世代相传的农耕智慧;琵琶歌旋律婉转,则唱出了浓浓的乡愁与丰收的喜悦……整场演出充满浓郁的乡土气息,掌声此起彼伏,让观众沉浸式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
![]()
![]()
![]()
平等村的“糯粑节”既是对一年辛勤劳作的回馈,更是一场深具意义的民族文化寻根之旅,展现了侗族人民在时代变迁中对农耕文明的执着守护与传承。
来源|桂林晚报(记者李忠波 通讯员陆恒江、杨理斯)
桂林市融媒体中心出品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