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对于中风后遗留偏瘫的患者,这并不意味着只能“躺等恢复”或“注定残疾”。实际上,科学康复训练是帮助患者重新站立、回归正常生活的关键,其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三方面。接下来,河北大学附属邯郸明仁医院康复二科专家为您解读。
防止功能退化
中风后,偏瘫侧肢体因神经信号中断,会迅速陷入“废用状态”。肌肉每天以0.5%-1%的速度流失,关节因长期缺乏活动变得僵硬、粘连,甚至出现足下垂、手腕蜷缩等畸形。而康复训练能有效解决这一问题。通过被动活动,如医生辅助进行关节活动;以及主动发力,如抬臂、勾脚等动作,可维持肌肉量,保持关节灵活性,避免患者“越躺越废”,为后续身体恢复筑牢基础。
激发代偿能力
![]()
大脑具有神奇的“神经可塑性”,这就像道路断了可以绕路前行。康复训练通过反复刺激偏瘫侧肢体,如进行抓握训练、步态练习等,能让大脑未受损区域“接管”受损区域的功能,重新建立神经信号传递的“新通路”。临床数据显示,中风后3-6个月内开始康复训练,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率比未进行康复训练的高40%以上,部分患者甚至能恢复独立行走能力。
减少并发症
![]()
偏瘫患者若长期卧床或姿势不当,极易引发一系列致命并发症。比如,卧床时痰液不易咳出,细菌滋生可能引发肺炎;下肢血流缓慢,易形成深静脉血栓,血栓一旦脱落还可能引发肺栓塞;臀部、脚踝等部位长期受压,会导致皮肤缺血坏死,形成压疮。
科学的康复训练能有效减少这些并发症,降低患者二次伤害风险。由此可见,中风偏瘫后的康复并非“可选项”,而是与抢救生命同等重要的“延续治疗”。越早启动康复训练并科学坚持,患者恢复独立生活能力、回归家庭和社会的可能性就越大。
不过,居家康复常因缺乏专业判断导致训练出现偏差。住院期间,康复团队(包括医生、治疗师、护士)会通过肌力、肌张力、平衡能力、吞咽功能等多维度评估,精准定位患者问题,如肢体痉挛还是肌力不足、平衡障碍还是步态异常。在此基础上制定的康复方案,会明确训练顺序和程度,避免患者盲目训练加重关节损伤或引发跌倒。住院规范康复是中风偏瘫患者从“保命”到“保功能”的关键衔接,能最大程度降低患者残疾风险。
每一份当下的努力,都在为未来轻松生活铺路。愿患者每天都能感受到身体的小变化,少些疲惫、多些力量,早日摆脱不适,重新握住心爱之物,迈出稳稳步伐!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