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来俩聊聊,近30年最经典的10部国产历史剧,顺便按我心里的排名捋一捋。
先声明啊,这纯属个人看法,要是您有不同意见,评论区随便杠!
第十名《康熙王朝》
别看排第十,那也是经典里的"守门员"。
![]()
豆瓣9.2分,14万人打分,2001年开播时,多少学生放学跑回家就为蹲电视机前看两集,第二天还得跟同学聊得热火朝天。
这剧的主题曲《向天再借五百年》火得比剧本身还出圈。
![]()
剧情嘛,有点像现在的"男频爽文"——8岁康熙登基,爹顺治因为爱妃得天花死了,心灰意冷要出家(野史说法咱先不纠结),留了索尼、遏必隆、苏克萨哈、鳌拜四个辅政大臣。
康熙为了坐稳皇位,前两任皇后都是政治联姻——索尼孙女、遏必隆女儿。
![]()
等把鳌拜扳倒了,康熙就开启了"打怪升级"模式:平三藩、收台湾、征准格尔,活脱脱一部"帝王开挂史"。
演员阵容更是豪华,陈道明的康熙霸气侧漏,斯琴高娃的孝庄太后气场两米八,李建群的容妃美得让人心醉。
![]()
但咱也得说句公道话,这剧毛病不少。
比如孝庄太后居然在剧里自称"我孝庄",可"孝庄"是她死后的谥号啊,活人哪能这么叫?
![]()
还有剧情像流水账,从头到尾就是"干了这事干那事",政治权谋的复杂、人性的多面都没咋深挖,人物都跟"伟光正"模板刻出来似的。
不过话说回来,把它放在经典历史剧的第十位当"标尺",倒也合适——既有大场面、好演员,也有让人吐槽的硬伤,正好给后面九部做个"基准线"。
第九名《贞观之治》
豆瓣也是9.2分,但打分人数少点,一万来号人,2006年底开播,一共50集。
![]()
导演张建亚您可能不熟,但他的《三毛从军记》您肯定知道,这部《贞观之治》就是他的另一部“镇山之作”。
剧里有句台词特带劲——“贞观,就要有贞观的样子!”
![]()
为了把贞观年间的长安城“搬”到屏幕上,剧组可是下了血本。
专门搭了个长安皇宫的景,外景全用三维电脑拍,108坊、太极殿、文成公主嫁吐蕃这些大场面,那叫一个“原汁原味”。
![]()
-更绝的是,人家还请了唐史专家当顾问,剧情里不管大事小事,都得从《二十四史》或《资治通鉴》里找依据,考究得跟历史纪录片似的。
![]()
本来这剧计划拍80多集,还想上央视呢,结果资金跟审核卡了壳,最后只拍了50集,从620年李世民打洛阳王世充开始,玄武门之变、打突厥这些大事全都有。
![]()
这剧的打光跟电影似的,光影美学比《大明宫词》还讲究,往那儿一摆,盛唐的“文化自信”立马就出来了。
可话说回来,太严谨也有“副作用”——剧情太“正”了,少了点电视剧的“烟火气”,看着看着就跟看纪录片似的。
![]()
但咱得说,这剧就是历史正剧里的“天花板”,通过镜头把咱带回了那个“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的盛唐。你看,这样的剧排第九,行不行?
第八名《大秦帝国之裂变》
豆瓣9.3分,六万人打call,2009年开播的51集大剧。
![]()
这剧可不得了,改编自孙皓晖的《大秦帝国》,直接把秦孝公和商鞅这对“黄金搭档”推到C位,讲的是秦国从“边陲穷国”逆袭成战国霸主的热血故事。
![]()
先秦那会子史料少得可怜,光靠史书上的“春秋战国”“百家争鸣”这几个字,谁能想象出当年那群雄逐鹿的场面?
这剧就厉害在,把干巴巴的历史文字“盘活”了!商鞅带着变法理想来到穷得叮当响的秦国,跟秦孝公嬴渠梁拍着胸脯立誓:“公如青山,我如松柏!”
![]()
俩人搭伙干了一辈子,硬是把秦国从“老秦人穷怕了”的烂摊子,变成了让六国瑟瑟发抖的虎狼之邦。
这剧最绝的是颠覆了大家对秦国的老印象。
![]()
以前一提秦国,不是“蛮荒暴虐”就是“好战狂人”,但《裂变》告诉你:人家是靠“赳赳老秦,共赴国难”的拧成一股劲儿,一步步从犄角旮旯里杀出来的!
![]()
那股子质朴又热血的古风,配上恢弘的剧情和演员们的“神级”演绎,想不火都难——现在网上到处刷的“赳赳老秦”,就是从这儿来的!
当然啦,咱也得实打实说缺点。
![]()
这系列剧的感情戏嘛……确实有点“为虐而虐”的狗血感,但瑕不掩瑜,谁让正片里的权谋、变法、家国情怀太抓人心呢?排第八,绝对是实至名归!
第七名《汉武大帝》
豆瓣9.2分,五万多人打分,2005年开播的58集大剧。
![]()
这剧堪称陈宝国的“帝王专业户”代表作,胡玫导演更是用女性视角把历史正剧拍出了独特味道。
故事从秦末乱世后的大汉说起,刚建立的汉朝被匈奴揍得抬不起头,只能靠和亲“苟着”。
![]()
但汉人骨子里憋着股劲儿,经过“文景之治”的积累,到汉武帝刘彻这儿终于能扬眉吐气了!
卫青、霍去病这对“帝国双璧”横空出世,一个横扫漠北,一个封狼居胥,直接把匈奴打得喊“爸爸”。
![]()
陈宝国演的汉武帝那句“寇可往,我亦可往!”现在听来还是让人热血上头!
不过这剧最戳人的,是帝王背后的“人间真实”。
刘彻娶阿娇是政治联姻,遇卫子夫才动了真心;
![]()
封狼居胥的荣耀背后,是痛失霍去病的撕心裂肺;
晚年的巫蛊之祸更显苍凉——再牛的帝王也逃不过生老病死,再强的王朝也有落幕时。
就像辛弃疾写的词,英雄末路,满目萧瑟。
![]()
全剧最催泪的场面,得数卫青病重时被抬进宫见刘彻。
路两边士兵列队敬礼,刘彻亲自下台阶迎接——昔日的战神与帝王,如今一个垂垂老矣,一个满头白发,只剩兄弟情义在岁月里闪光。
![]()
所以说啊,《汉武大帝》不只拍出了汉武帝的雄才大略,更拍出了“帝王也是人”的悲怆。这样的剧排第七,你说值不值?
第六名《大秦帝国之纵横》
豆瓣9.3分,五万多人追着看,2013年播的43集大剧。
![]()
这剧在《大秦赋》被骂得最狠的时候,反手就给观众来了记“王炸”,富大龙在《国家宝藏》演秦始皇火出圈。
而这部《纵横》里他演的秦惠文王嬴驷,那才是真·“行走的兵马俑”!
![]()
作为《大秦帝国》第二部,这剧带着富大龙和喻恩泰的“个人印记”富大龙演的嬴驷;
不像第一部里嬴渠梁那样“神明附体”,倒像个有血有肉的“凡人英雄”。
![]()
他会犹豫、会犯错,会为“东出”的理想热血沸腾,
也会在酒桌上感叹“敬这大争之世,敬这小酌之时”。
喻恩泰的张仪更绝,把“鸡贼”和“计谋”演得活灵活现,跟嬴驷的君臣搭档,堪称“教科书级别”!
![]()
对比第一部《裂变》里嬴渠梁和商鞅“神明+神明”的组合。
《纵横》里的嬴驷更接地气,他有七情六欲,有高光也有黯淡,
在大争之世里像个“孤单的英雄”,却喊出了“于子孙千秋万代,每一家的窗台上,我大秦的明月,必朗照之”的豪言壮语。
![]()
所以说,《纵横》能排到《裂变》前面,可不只是因为富大龙的演技。
它把帝王将相从“神坛”拉到了“人间”,让观众看到了所谓“大争之世”,强的活,弱的亡,但再牛的英雄,也得有血有肉,有笑有泪。
![]()
这样的剧排第六,你说是不是实至名归?
第五名《走向共和》
豆瓣9.6分,八万多人追着看,2003年播的59集神剧!
![]()
这剧本来该冲进前三,但后面四部实在太能打,只能委屈张黎导演的这部“国剧天花板”坐中游了。
想当年它可是以9.7分霸榜国产剧顶流,现在虽小降0.1分,但依然稳坐高分宝座,经典就是经得住时间磨!
![]()
制作团队基本是《雍正王朝》的原班人马,4000多万投资在当时算大制作,可对这部历史群像剧来说还是紧巴巴的。
比如夏天本该换凉帽穿夏服,结果因为缺钱,演员们只能一年四季戴暖帽,细节虽糙但气势不减。
![]()
这剧牛就牛在敢“端水”——慈禧、李鸿章、孙中山这些历史大咖,它不吹不黑,全按真实人性来刻画。
就说李鸿章吧,他像“糊裱匠”似的,一会儿组淮军平叛,一会儿搞洋务续命,硬撑着让破破烂烂的大清多喘了几口气。
![]()
可站在历史浪潮里看,他又像在往后拽车轮——毕竟旧船再修也跑不过新时代的巨轮啊!
不过咱得说句公道话,评价历史人物可不能“开天眼”。
![]()
得先回到当时那个年代,看看他们面临的困境和局限,再结合咱现在的眼光,用辩证的法子分析——这样才能跳出“历史虚无主义”的坑,真正看明白谁是英雄,谁是枭雄。
![]()
你说是不是这个理?这样的剧排第五,咱服气!
第四名《东周列国▪春秋篇》
豆瓣9.3分,八千多人打分,1996年播的30集老剧。
![]()
导演沈好放可不简单,他参与过94版《三国演义》的拍摄,还拍过《贫嘴张大民的幸福生活》这种生活剧,跨度大但手艺稳!
![]()
这剧从西周末年讲起——周幽王为哄褒姒笑,竟玩起“烽火戏诸侯”的昏招,结果被犬戎砍了,周平王只好迁都洛邑,拉开春秋大幕。
主线围着他、春秋五霸这些人物转,把东周春秋的乱局讲得明明白白。
![]()
最让人咋舌的是它敢拍“真东西”!
比如活人祭祀、陪葬这些古代残忍习俗,别的剧可能糊弄两下,它直接给你“原景重现”,看着都替古人捏把汗。
![]()
还有段神来之笔——周幽王被杀后,褒姒逃命时身子突然轻飘飘飞上天,跟幽王登基时那匹从地里窜出来的黑马遥相呼应,这虚实结合的劲儿,绝了!
![]()
著名作家余华说过,神仙下凡得借雨,那回天庭咋办?得靠风!
“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
艺术就是把自然现象和想象一融合,立马就有了魂儿。
![]()
这剧里的场景设计,不正是这道理?既有历史的厚重,又有艺术的飘逸,看着既真实又过瘾!
你说,这样的剧排第四,是不是实至名归?它不仅把春秋史拍活了,还让咱看到了历史剧该有的“艺术范儿”!
第三名《雍正王朝》
豆瓣9.3分,七万多人打call,1999年开播的44集神剧。
![]()
导演胡玫那可是真“女中豪杰”,在男人扎堆的历史剧里硬是杀出一条血路,拍出了独一份的“权力哲学”。
同样是二月河的小说改编,
它可比《康熙王朝》高半截——不只讲帝王开挂,反而把帝王家的权力游戏扒开揉碎,让咱看明白“九龙夺嫡”的狠、改革背后的难。
![]()
康熙末年看着强盛,内里早烂成筛子:太子被废、大阿哥圈禁,四爷和八爷斗得你死我活,最后四爷胤禛杀出重围,成了雍正帝。
![]()
上台后他可没闲着,火耗归公、摊丁入亩这些政策一个接一个,硬是把清朝从“快塌的破房子”拉回正轨。
但权力哪是那么好掌的?
![]()
危机从他坐上龙椅那天起就没断过——得到的不敢松口气,失去的恨得咬牙切齿,
比如“八王逼宫”那场戏,杜雨露、唐国强他们演得那叫一个绝,
把帝王将相的权谋、不甘、无奈全摊在咱眼前,活脱脱一部“中国权力哲学图谱”。
![]()
这剧最神的是“常看常新”,第一次看是权谋大戏,
第二次看是人性剖析,
第三次看又能品出点“帝王也是打工人”的辛酸。
焦晃的康熙、唐国强的雍正,哪个不是演技封神?
每个角色都像从历史里走出来的,连配角都让人记到骨子里。
![]()
所以说,这剧排第三,真服气!
它不只拍了历史,更拍了人心、权力和时代的碰撞——这样的剧,放多久都不过时!
第二名《大明王朝1566》
豆瓣9.7分,十七万多人追着夸,2007年开播的46集神剧。
![]()
张黎导演的又一封神之作,别嫌我把它排第二,这位置它坐得稳!
如果说《雍正王朝》是把帝王家的权力游戏扒开揉碎,那《大明王朝1566》直接给它来了个“推倒重来”!
![]()
海报上那句“明代两个最高智慧男人的对决”,听着有点“中二”,
但看完剧你就懂:嘉靖和海瑞,一个在朝堂上翻云覆雨,一个在民间硬刚到底,俩人像阴阳两极,相克又相生,撑起了整部剧的魂儿。
![]()
可别光盯着这俩主角!
严嵩父子、徐阶、高拱、张居正这些大佬,哪个不是戴着镣铐跳舞?
改稻为桑、剿倭寇,桩桩件件都按着历史大框架走,但细节里全是人性的挣扎、权力的博弈。
![]()
刘和平的剧本妙就妙在,
把明朝中后期的众生相拍得活灵活现,朝堂上的权谋、民间的疾苦,连制度的“肌理”都给你扒开看,比看史书还带劲!
![]()
有网友说得好:“杀意写在脸上,宽恕放在心里,最后全靠天意——这太中国了!”可不是嘛?
这剧里没有绝对的“好人”“坏人”,
有的只是被时代裹挟的普通人,有的只是权力漩涡里打转的可怜人。
![]()
所以说啊,《大明王朝1566》排第二,不是因为它不如第一。
而是因为它太“重”、太“深”——它不只拍了历史,更拍了人性、权力和时代的碰撞。
![]()
这样的剧,放多久都是“神作”!
第一名《三国演义》
豆瓣9.5分,十一万人追着看,1994年开播的84集史诗大剧。
![]()
别嫌它“演义”味儿浓,人家可是把“大事不虚,小事不拘”的原则玩明白了!
啥叫“大事不虚”?
![]()
赤壁之战、官渡之战这些历史大事件,全按史书走;
啥叫“小事不拘”?
人物性格、细节故事可以适度发挥,比如关羽温酒斩华雄,史书上没写“温酒”,但这么一改,英雄气概立马就出来了!
![]()
瞅瞅这剧的“后台”多硬:总投资1.7亿,当时够建几栋楼了!
由中国电视剧中心和央视联手打造,导演是拍过87版《红楼梦》的王扶林,手艺那叫一个稳!
![]()
演员表拉出来能绕操场两圈:唐国强演诸葛亮、鲍国安演曹操、陆树铭演关羽,
连配角都是陈红、吕中、张光北这些大腕,两百号人里几乎没无名之辈,放现在绝对“神仙阵容”!
有人说这剧是“时代产物”,我举双手赞成——它太特殊了,特殊到没法复制!
![]()
你想啊,现在哪能凑齐这么多老戏骨,花三年时间抠一场戏?
就说“桃园三结义”那场,刘备、关羽、张飞的饰演者孙彦军、陆树铭、李靖飞,
拍完戏饿了竟跑玉米地偷玉米,结果二弟三弟跑得快,只剩大哥被村民逮个正着,这趣事儿现在传得比剧还火!
![]()
所以说,《三国演义》排第一,靠的不是“正剧”标签,而是它把历史拍活了
既守住了大方向的底线,又让英雄人物有血有肉。
这样的剧,放三十年后还是“神作”!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