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军又挖人了,这次是DeepSeek的AI骨干罗福莉,95后、北大硕士、手握多篇顶会论文的“才女”。
网友炸锅:“小米除了抄,就是挖,现在连大疆都快被盯上了!”更有人直言:“加入这种靠扒墙角起家的公司,再好的苗子也废了。”
![]()
这话听着刺耳,但细想并非空穴来风。
小米做手机那会儿,就被戏称“组装厂”:高通芯片、三星屏幕、索尼镜头,加上MIUI套壳安卓,硬生生拼出个“性价比神话”。
如今转战AI大模型,套路如出一辙,自己不从零孵化团队,而是直接瞄准头部公司的核心人才,开天价年薪“精准截胡”。
罗福莉不是第一个,也不会是最后一个。从华为、OPPO、字节到如今的DeepSeek,小米的招聘策略,像极了当年的“拿来主义”:你研发三年,我挖你一人,三个月就能对外宣称“自研突破”。
![]()
难怪网友讽刺:“雷总厉害啊,挖遍大厂,就差大疆了吧。”
这话虽带情绪,却戳中了行业痛点:当一家公司把“挖人”当成创新捷径,原创生态只会越来越薄。
更值得警惕的是,这种“速成式AI战略”,正在透支整个行业的信任。
DeepSeek作为国产开源大模型的黑马,靠的是团队多年积累和对技术的敬畏。罗福莉作为关键开发者之一,她的离开不仅是人才流失,更可能带走未公开的技术思路与工程经验。
![]()
而小米呢?一边高调宣传“Xiaomi MiMo”是自研推理大模型,一边GPU集群刚搭、团队刚组,就急着把挖来的人挂名发论文,这到底是“共建未来”,还是“借壳上市”?
当然,罗福莉有权选择职业道路。她朋友圈说“只想安安静静做难而正确的事”,这话真诚。可问题是,在小米这套“快打快建”的体系里,真能容得下“安静”吗?
雷军把AI视为手机之后的“生死之战”,投入万卡GPU、喊出“All in AI”,节奏快到连内部系统都来不及录入新员工信息。在这样的高压环境下,研究员是会被当作“技术火种”,还是“流量筹码”?
![]()
别忘了,小米过去在造车、造芯上的“激进叙事”,多少次以“PPT发布”开场,以“低调延期”收尾。如今AI赛道更热,资本更躁,若再把人才当成营销素材,不仅浪费顶尖大脑,更会寒了整个中国AI圈的心。
真正的AGI(通用人工智能),不是靠堆GPU、挖明星就能实现的。它需要长期主义、学术耐心、失败容忍,这些恰恰是“效率至上”的互联网打法最缺的东西。
DeepSeek之所以受尊重,是因为它坚持开源、敢晒代码、愿与学界共享;而小米若只想着用高薪买断成果、快速变现,那所谓的“奔赴AGI”,不过是又一场精致的投机主义。
罗福莉的选择,我们无权评判。但行业必须警惕:当“挖人”成为默认路径,当“自研”沦为话术包装,中国AI的根基。就会被一点点掏空。
![]()
大疆为何死守核心技术、拒绝盲目扩张?因为它知道,真正的护城河,从来不是别人家的墙角,而是自己脚下的土地。
小米若真想做AI,就别再只盯着别人的“才女”,先学会尊重创造的过程,而不是只收割创造的结果。
否则,挖再多牛人,也不过是在沙滩上盖楼,风一吹,就散了。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