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医生提醒:这5种情况不用做肠镜,不要被以健康的名义忽悠了

0
分享至



李大爷今年刚满58岁,平时身体一直不错,除了偶尔肚子不舒服,很少进医院。

可邻居们最近都在传:“年纪一大就该做肠镜,不然肠癌找上门,后悔都来不及!”每次晚饭后,小区里都多了一项热门聊天内容,谁去医院查了新项目,谁提前预防了什么疾病。

李大爷的儿女听了也开始担心,非要他定个日子去检查,心里一直犯嘀咕:“是不是不查反而落后了?”

可上周去社区医院挂号时,门诊医生检查后反而说:“有些情况其实不用做肠镜, 多查反而可能带来不必要麻烦。”



一时间,李大爷疑惑更重什么情况该查?什么又是健康机构的推销套路?是不是“查得越多越健康”?今天,我们就来还原肠镜检查的真相,帮你避开误区,别再被所谓的“健康预防”绑架。

到底什么人才真正需要做肠镜?哪些情况又是根本没必要?别急,尤其是第4条,很多中老年人都想不到。

肠镜检查,作为发现早期肠癌及息肉的“利器”,这几年被不少健康体检中心推得火热。可你知道吗?

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发布的最新版《中国结直肠癌筛查与早诊早治指南》明确提出,并非所有人都要做肠镜,更不是一到年龄就自动“解锁”这一项。

权威数据显示,我国45岁以下无高危因素普通人群,经过多年随访,结直肠癌发病率不足0.03%。而肠镜作为一项有创检查,虽然属于常规操作,但不代表零风险。



举个例子,有患者检查前无任何指征,仅因“害怕得癌”反复筛查,结果意外出现肠道出血、穿孔等并发症,这种“过度预防”反而害了自己。

熬夜、饮食杂乱偶发腹泻,就一定要查肠镜?严格来说,诊断有科学分层:

没有肠癌家族史、慢性肠道症状、排便习惯突然异常的中老年人,如果只是一两次腹不舒服,根本谈不到做肠镜。

年轻人偶发腹泻,更大概率和肠易激综合征、饮食油腻有关,提前盲查意义不大。在国外,欧美指南甚至建议普通健康成年人,根据评估5-10年查一次即可,有症状才酌情提前。

是不是拒绝肠镜,就代表放弃了预防?恰恰相反,科学筛查才是关键,这些信号,才是真正“警报”:

最近半年内排便习惯明显改变。如持续便秘、血便、或者大便变细。



体重无故下降超过5公斤,未控制饮食也不解释;有肠癌家族史(一级亲属发病);伴有慢性腹痛、腹胀,药物治疗无好转;查出肠道息肉、慢性肠炎等疾病随访需求。

而没有这些高危因素,单纯体检、消化不良,无需频繁做肠镜。盲目跟风、频率过高,一则增加心理负担,二则带来经济和身体上的多余消耗。

数据显示,每增加一次无明确指征的有创检查,意外并发症发生率提升至0.02%以上。更有医院统计,普通对象每5000人中,有1-2人会因盲目筛查引发穿孔、感染等不可逆转的后果。

没有肠癌家族史,体检无异常,年龄低于50岁的人群

常规建议从50岁开始筛查,45-50岁以下且无家吾史、无异常情况人群,查肠镜收益极低,临床检出率低于0.01%。



偶发腹泻、便秘,但症状快速自行缓解

临时腹泻多为饮食、应激相关,不用着急做有创检查,观察和改善饮食生活即可。

仅因工作压力大出现焦虑性肠道反应

精神压力引起的肠功能紊乱与肠癌无关,对症调理更有效。

无任何症状,仅因“家人、单位同事都在查”随大流做体检

这种“健康焦虑型”筛查,不但无效,还会加重经济和心理负担。尤其是第4条——“健康群体过度筛查”正成为近年来中国体检乱象之一。

既往已经做过合格肠镜,且检查结果完全正常的短期复查

肠道健康人群推荐5-10年复查一次,频繁重复无收益,甚至有创伤风险。

均衡膳食:每天蔬菜水果300-500克,粗粮占主食三分之一;规律运动:每周150分钟快走或轻松锻炼,促进肠蠕动;良好作息:少熬夜,不暴饮暴食,避免肠道受损;关注体重:控制腹围,减少高热量、高油脂饮食;及早就医:发现持续腹泻、便血,应及早专业就诊。

声明:个人原创,仅供参考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蒋介石私生活有多混乱?贴身秘书晚年才敢说破,宋美龄的做法绝了

蒋介石私生活有多混乱?贴身秘书晚年才敢说破,宋美龄的做法绝了

百态人间
2025-11-17 16:43:41
维尼修斯比阿隆索更重要:皇马主帅已遭到弗洛伦蒂诺质疑

维尼修斯比阿隆索更重要:皇马主帅已遭到弗洛伦蒂诺质疑

K唐伯虎
2025-11-18 07:57:12
当BBA不再“骄傲”

当BBA不再“骄傲”

和讯网
2025-11-17 14:14:11
赴日旅行警告发布之后,不少游客因无法退票选择继续旅行

赴日旅行警告发布之后,不少游客因无法退票选择继续旅行

映射生活的身影
2025-11-16 01:55:20
吃他汀不能碰牛奶?医生苦劝:不只是牛奶,这4物能不吃就不吃!

吃他汀不能碰牛奶?医生苦劝:不只是牛奶,这4物能不吃就不吃!

白宸侃片
2025-11-18 09:07:48
重磅公布!美联储大消息!A股要爆了?

重磅公布!美联储大消息!A股要爆了?

龙行天下虎
2025-11-18 09:59:47
中央气象台11月18日06时继续发布寒潮蓝色预警

中央气象台11月18日06时继续发布寒潮蓝色预警

界面新闻
2025-11-18 07:27:12
联盟第一名不虚传!半场雷霆69-56鹈鹕,亚历山大12分!

联盟第一名不虚传!半场雷霆69-56鹈鹕,亚历山大12分!

越岭寻踪
2025-11-18 10:22:41
《人民日报》:推进干部能上能下,重点是实现能下

《人民日报》:推进干部能上能下,重点是实现能下

政知新媒体
2025-11-17 23:32:28
赵鸿刚宣布恢复训练,一掌把李景亮震麻,对手却称通背拳发力很差

赵鸿刚宣布恢复训练,一掌把李景亮震麻,对手却称通背拳发力很差

杨华评论
2025-11-17 17:53:24
我们已经没有退路了,如果中国再次衰落,欧美绝不会再给崛起机会

我们已经没有退路了,如果中国再次衰落,欧美绝不会再给崛起机会

扶苏聊历史
2025-11-14 15:33:48
张嘉倪带妈踏秋,妈妈气质碾压同龄人,前夫买超开千万酒吧搂新欢

张嘉倪带妈踏秋,妈妈气质碾压同龄人,前夫买超开千万酒吧搂新欢

青杉依旧啊啊
2025-11-18 08:23:38
中国向古巴提供紧急人道主义援助

中国向古巴提供紧急人道主义援助

参考消息
2025-11-17 20:43:29
晚了!山西狗主反杀案大逆转,双方都后悔了,郭某妻子终于低下头

晚了!山西狗主反杀案大逆转,双方都后悔了,郭某妻子终于低下头

娱乐帝皇丸
2025-11-17 09:52:28
1982 年高材生王佐良娶瘫痪的张海迪,40 年后,才知他是人间清醒

1982 年高材生王佐良娶瘫痪的张海迪,40 年后,才知他是人间清醒

墨印斋
2025-11-15 16:42:56
全运会天津女排憾负福建,此战绝非巧合,李盈莹双拳难敌四手?

全运会天津女排憾负福建,此战绝非巧合,李盈莹双拳难敌四手?

深度解析热点
2025-11-18 09:25:43
狂送11连败!NBA耻辱纪录诞生,把一手好牌打烂!你们也该散伙了

狂送11连败!NBA耻辱纪录诞生,把一手好牌打烂!你们也该散伙了

篮球扫地僧
2025-11-17 14:45:42
恩爱16年,张怡宁与富豪丈夫,终究抵不过老夫少妻的“残酷现实”

恩爱16年,张怡宁与富豪丈夫,终究抵不过老夫少妻的“残酷现实”

小熊侃史
2025-11-12 00:26:02
泰国国王给中国送上大礼,想要的中国也给了,美国彻底失去东盟?

泰国国王给中国送上大礼,想要的中国也给了,美国彻底失去东盟?

近史博览
2025-11-16 23:15:27
iPhone 18 Pro Max,外观彻底变了!

iPhone 18 Pro Max,外观彻底变了!

果粉俱乐部
2025-11-15 14:12:44
2025-11-18 11:20:49
话史官1
话史官1
执笔话尽历史,品人生百味。
1350文章数 103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健康要闻

血液科专家揭秘白血病七大误区

头条要闻

德媒:德副总理是"在艰难时期"访问中国 暗示不寻常

头条要闻

德媒:德副总理是"在艰难时期"访问中国 暗示不寻常

体育要闻

直到退役那天,“海湾梅西”也没去欧洲踢球

娱乐要闻

曝喻恩泰离婚2年前转移走300箱茅台?

财经要闻

青云租陷兑付危机 集资与放贷的双面生意

科技要闻

马斯克破防了!贝索斯62亿美金入局"实体AI"

汽车要闻

更加豪华 更加全地形 极石ADAMAS

态度原创

本地
教育
健康
家居
旅游

本地新闻

这档古早综艺,怎么就成了年轻人的哆啦A梦?

教育要闻

雅思道歉!2023–2025部分成绩失准,可能被重算!

血液科专家揭秘白血病七大误区

家居要闻

彰显奢华 意式经典风格

旅游要闻

见者好运!云南丽江玉龙雪山迎来“日照金山”最佳观赏季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