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内斗升级!奥巴马抨击政府、哈里斯欲再竞选总统,特朗普迎危机
哈喽大家好,今天我们来聊聊美国两党的激烈争斗!《通胀削减法案》签署现场,前总统奥巴马的现身引发热议。
镜头中他与时任总统拜登亲切寒暄,众议院议长佩洛西先与奥巴马拥抱,随后也与拜登贴面问候,这场看似和谐的互动背后,为何会被解读为“奥巴马仍是民主党精神核心”?
答案藏在2024年美国大选后的政治格局里。拜登执政四年间,外陷乌克兰局势僵持困境,内遭高通胀持续困扰,这些问题直接导致民主党在2024年大选中丢失总统宝座,国会两院也被共和党掌控。
此后拜登因年龄与健康争议逐渐淡出核心决策,而奥巴马虽未“重掌党务”,却以资深领袖身份频繁介入党内事务,其影响力可见一斑。
与此同时,特朗普虽赢得总统大选,但2025年初的地方选举中共和党接连受挫,《纽约时报》2025年3月报道直指其“对华贸易政策未达预期目标”,《华盛顿邮报》亦分析“共和党基层动员力出现松动”,两党博弈陷入新的胶着。
民主党在2025年初地方选举中的“局部胜利”,实则需结合选情客观剖析。该党确实赢得弗吉尼亚州、新泽西州州长选举及纽约市市长选举,但这三场胜利均有明确的现实背景,远非“全面翻盘”。
纽约市的胜选是典型的“基本盘巩固”。作为民主党深耕数十年的“蓝色堡垒”,过去30年间共和党仅在2001年借“9·11”事件余波短暂赢得市长席位,其余时间均由民主党掌控。
2025年选举中,民主党候选人以50.4%的得票率胜出,共和党候选人得票率41.6%,这一结果符合该地区长期选举规律。对共和党而言,纽约市并非主攻战场,其策略以“展示存在感”为主,并未投入核心资源。
新泽西州与弗吉尼亚州的胜选则凸显“摇摆区博弈逻辑”。新泽西州虽整体偏向民主党,但过去20年间曾三次选出共和党州长,2025年民主党候选人凭借“民生政策承诺”以50.8%对48.2%的微弱优势胜出,并非“碾压式胜利”。
弗吉尼亚州作为经典摇摆州,2025年选举中民主党之所以获胜,核心原因是该州郊区选民对共和党“削减教育预算”政策不满,该州300万选民中,郊区中产占比超40%,其投票倾向直接决定选举结果。
值得注意的是,特朗普执政期间推动的“减税政策”“放松监管”等举措,在全美蓝领群体中仍有较强支持度,但弗吉尼亚州郊区中产的反对,反映出共和党“单一议题动员”的局限性。
明眼人不难看出,民主党这场胜利是“精准抓住局部民意”的结果,而非“全国性优势确立”,若失去对摇摆区中间选民的吸引力,民主党仍难扭转整体劣势。
美国政坛这场局部胜利背后,实则是民主党为挽回颓势的策略调整,而奥巴马的“幕后操盘”正是关键一环。
《政治报》2025年4月披露,为整合党内资源,奥巴马牵头协调希拉里、桑德斯等派系分歧,其提出的“聚焦民生议题”策略,直接指导了地方选举的竞选方向。
这并非奥巴马首次影响民主党走向。2024年总统大选前,民主党内部曾因“候选人提名”产生分歧:进步派支持桑德斯,温和派力推哈里斯,奥巴马以“资深调解者”身份出面斡旋,最终促成“哈里斯为总统候选人、桑德斯主导政策纲领”的妥协方案。
虽最终大选失利,但这一协调避免了党内分裂进一步加剧。2024年大选失利后,民主党展开深刻反思。2025年2月,党内智库发布《败选复盘报告》。
将失利原因归结为“候选人动员力不足”、“民生政策宣传不到位”、“少数族裔选民 turnout 下降”等,并未出现“哈里斯出书甩锅”的情节。这份报告由奥巴马牵头撰写,其核心观点“回归中间路线、强化基层动员”,已成为民主党新的行动纲领。
![]()
就在民主党调整策略的同时,共和党内部也面临挑战。特朗普虽赢得总统大选,但2025年地方选举暴露其“基层组织薄弱”的问题。
《华尔街日报》民调显示,共和党在30岁以下选民中的支持率较2020年下降8个百分点,拉丁裔选民支持率下降5个百分点。在此背景下,奥巴马主导的民主党改革,被外界视为“针对性反击”。
两党博弈的核心战场,正从“选举造势”转向“规则博弈”,其中“选区重划”是关键抓手。这一操作并非特朗普首创,美国历史上两党均曾通过调整选区边界争取优势,但需符合联邦最高法院“不违反平等保护条款”的要求。
北卡罗来纳州的选区重划争议颇具代表性。2023年,共和党主导的州议会推出新选区方案,将该州14个国会选区中10个划为“共和党优势区”,被民主党起诉至联邦法院。
2024年,联邦最高法院裁定该方案,要求重新划分,最终形成“8个共和党优势区、6个民主党优势区”的格局,这一结果由法院主导,并非“共和党单方面操纵”。
得克萨斯州的情况类似。2023年重划后,该州38个国会选区中25个为“共和党优势区”,较此前增加2个,这一调整经州最高法院批准,民主党虽表示反对,但未找到足够证据推翻。
作为回应,民主党主导的加利福尼亚州2024年重划选区时,将该州52个选区中28个划为“民主党优势区”,较此前增加3个,同样符合州法律规定。
值得注意的是,“前总统介入选区重划”并非“无先例”。2011年奥巴马执政期间,曾通过民主党全国委员会向各州提供“选区划分建议”,间接影响多州重划结果;
2017年特朗普执政时,也曾公开表态支持共和党主导的重划方案。两党对这一规则的运用,本质是“合法框架内的策略博弈”。
目前来看,民主党通过“基层动员+规则优化”初步稳住阵脚,而共和党则需应对“选民结构老化”的挑战。
![]()
《盖洛普》2025年5月民调显示,两党全国支持率差距缩小至2个百分点,其中民主党在女性、少数族裔选民中优势明显,共和党则在蓝领、乡村选民中保持领先。
特朗普显然已察觉到危机。在2025年5月的共和党全国委员会会议上,他提出“青年动员计划”,承诺加大对30岁以下选民的政策倾斜;
而奥巴马则在同期的民主党筹款活动中强调“团结中间选民”,呼吁淡化意识形态对立,聚焦通胀、教育等民生议题。
这场博弈的真正决战,将是2026年中期选举。民主党若能守住参议院优势、夺回众议院部分席位,将为2028年总统大选奠定基础;
共和党若能巩固国会控制权,将进一步压缩拜登政府的施政空间。奥巴马与特朗普虽未直接“对垒”,但作为两党精神领袖,他们的策略主导将直接影响选举走向。
美国两党博弈的本质,从来都是“民意基础+规则运用”的双重较量。民主党此次局部胜利,是对2024年失利的及时调整;共和党面临的挑战,则是选民结构变化带来的必然考验。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远未到终局时刻。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