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文为虚构小说故事,地名人名均为虚构,请勿与现实关联,请知悉。本文所用素材源于互联网,图片非真实图像,仅用于叙事呈现,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总部地下停车场,昏黄的灯光把影子拉得很长。
林江帆抱着纸箱,正准备把东西放进后备箱。
急促的脚步声从后面传来。
"林总监!等等!"
集团总裁顾天成气喘吁吁地跑过来,西装都跑得有些歪了。
"林总监,北美格林威尔集团的季度续约下周就要启动了,David那边现在是谁在对接?那份定制化采购方案改到第几版了?"
林江帆平静地把纸箱放进后备箱,动作很慢,很稳。
"顾总,这些问题您得问苏总监了。"
"我今天刚办完优化离职手续。"
顾天成整个人愣住了,嘴巴微微张开,像是被人掐住了喉咙。
林江帆发动汽车,车窗缓缓升起。
就在车窗快要完全闭合的瞬间,他侧过头,语气淡然地补充了一句:
"对了,还有件事——下周一我就入职格林威尔集团,担任亚太区采购总监。"
"巧了,贵公司正好是我们最大的供应商。"
顾天成手中的手机"啪"地一声掉在地上,屏幕应声碎裂,玻璃渣在昏暗的灯光下反射着刺眼的光...
![]()
打开百度APP畅享高清图片
时间回到四天前。
周四下午三点,林江帆接到HR总监苏婉清的约谈通知。
会议室在十五楼,是那种透明玻璃隔断的小会议室,外面的人能看见里面的一切。
林江帆推门进去的时候,苏婉清已经端坐在会议桌前,面前摆着一台笔记本电脑和一份文件。
"林总监,请坐。"苏婉清推了推鼻梁上的金丝眼镜,职业化的笑容看起来很标准,也很冷漠。
林江帆坐下,没有说话。
他在这家公司十八年,经历过无数次会议,但这种氛围,他很熟悉——这不是商量,是宣判。
"林总监,公司正在进行组织架构调整。"苏婉清把一份文件推到他面前,"经过人力成本分析,您所在的岗位年薪加提成超过120万,但从人效比数据看,这个投入产出比已经不符合公司战略。"
她转过笔记本电脑,屏幕上是一份密密麻麻的Excel表格。
"您看,同样的北美市场业务,我们用三个年轻人的组合,总成本只需要80万。"
"而且他们掌握最新的数字营销工具,更符合现代商业节奏。"
林江帆看着那份表格,上面有各种颜色的柱状图和饼状图,看起来很专业,很科学。
但那些冰冷的数字背后,是他十八年的青春,是无数个出差的夜晚,是几百次跨洋电话会议,是那些为了搞定客户自掏腰包的公关费用。
"北美格林威尔集团每年给公司贡献8.5亿采购额。"林江帆的声音很平静,"这是我用十年时间,一个螺丝钉一个螺丝钉啃下来的客户。"
"David Chen只认我一个对接人,连他们CEO见面都要通过我来安排。"
苏婉清脸上的笑容更职业化了,那种笑容里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轻蔑。
"林总监,您的想法太传统了。"
"现代企业管理讲究的是流程化、标准化。任何依赖个人关系的业务模式都是不健康的,都存在巨大风险。"
"我们要做的就是把您这种'个人资产'转化为'公司资产'。"
她顿了顿,语气变得更加笃定:
"再说,客户关系哪有那么脆弱?格林威尔是理性的商业公司,他们看重的是产品质量和价格竞争力,而不是什么私人交情。"
林江帆沉默了几秒。
他突然想起三个月前的那次战略会议。
他提交了一份详细的"北美市场深度绑定计划",建议在洛杉矶设立服务中心,配备技术支持团队。
当时就是苏婉清当场否决的。
"设立海外中心?一年至少增加500万成本!这种重资产投入,完全不符合公司轻量化战略。"
她当时转而提出:"我们应该把精力放在开发更多新客户上,而不是在一个客户身上吊死。林总监,您不会是想把公司绑定在格林威尔一家身上吧?"
那次会后,林江帆找到总裁顾天成,想汇报客户关系的深层价值。
但顾天成正忙着准备董事会的融资路演PPT,只是敷衍地摆摆手:
"这些业务细节,你跟苏总监沟通就行。我现在要集中精力做好资本故事。"
那一刻,林江帆心就凉了。
"那就是说,这次优化已经是板上钉钉了?"林江帆的声音很平,听不出情绪。
"公司会给您N+3的补偿,这已经非常厚道了。"苏婉清把协议推到他面前,"您可以回去考虑两天,周一给我答复。"
林江帆没有立刻接那份协议。
他站起身,看了一眼会议室外面。
几个年轻的同事正端着咖啡走过,有说有笑,没有人往这边看。
"苏总监,我能问一个问题吗?"
"您说。"
"您知道David Chen最喜欢喝什么酒吗?"
苏婉清愣了一下,显然没想到他会问这个。
"知道他女儿在哪所大学读书吗?"
"知道格林威尔采购委员会五个成员里,谁是关键决策人吗?"
"知道他们每年的采购预算审批流程有几个环节吗?"
林江帆连问了四个问题,苏婉清的脸色越来越难看。
"林总监,这些细节问题,完全可以通过标准化流程来解决。"
"是吗?"林江帆笑了,笑容里带着一丝讽刺,"那祝您好运。"
他拿起那份协议,转身走出会议室。
身后,苏婉清看着他的背影,眉头皱了皱,但很快就恢复了职业化的表情。
![]()
周四夜里,林江帆坐在家里的书房,没有开灯。
窗外是这座城市璀璨的夜景,万家灯火在黑暗中闪烁。
他打开电脑,翻开一个文件夹,里面全是这些年北美市场的资料。
2013年的照片跳了出来。
那一年,他35岁,公司想打开北美市场却屡屡碰壁。
林江帆主动请缨,一个人飞到洛杉矶,在酒店住了三个月。
他每天早上五点起床,研究北美采购商的决策习惯,分析竞争对手的弱点,一家一家上门拜访。
格林威尔集团当时的采购经理就是David Chen。
第一次见面,在格林威尔的会议室里。
David连正眼都不看他,只是随手翻了翻他带去的产品册,然后丢下一句话:
"你们中国供应商,我见得太多了。价格低但质量不稳定,交货期更不靠谱。"
林江帆没有急着推销产品。
他回到酒店,花了两周时间,把格林威尔现有供应链的所有公开信息全部搜集起来,做了一份详细的分析报告。
他找出了七个关键问题点:交货周期过长、库存积压严重、供应商响应速度慢、质量控制环节缺失、成本居高不下、缺乏备选方案、技术支持不足。
然后他又花了一周时间,针对每个问题点提供了一套优化方案。
第二次见面,他没有带产品册,只带了那份报告。
David接过报告,随意翻了几页,然后表情变了。
他抬起头,第一次正眼看林江帆:"你做这份报告花了多久?"
"两周。"
"为什么?"
"因为我想证明,我们不是那种只会打价格战的供应商。"
David沉默了几秒,然后说:"你等我消息。"
一周后,格林威尔下了第一笔订单,30万美元。
那是林江帆在北美市场的第一单,也是改变他职业生涯的一单。
林江帆点开另一个文件夹,2015年的照片。
那一年出了质量危机。
有一批货物因为物流环节出了问题,到达美国时部分产品受损。
格林威尔要求索赔200万美元,否则终止合作。
林江帆接到消息时,正在国内参加女儿的家长会。
他二话不说,当天晚上就订了机票,连夜飞到芝加哥。
在客户的仓库里,他连续工作了48小时,逐一检查每件受损产品,拿出详细的责任分析报告和补救方案。
最后他做了一个决定:自掏腰包垫付50万人民币的紧急空运费,从国内调货补上缺口,确保客户的生产线不受影响。
那50万,是他当年的全部年终奖加上家里的一些积蓄。
妻子知道后在电话里哭了,但最后还是说:"你自己决定吧,我支持你。"
David后来在酒桌上,喝得有些多,搂着他的肩膀说:
"林,那次之后我就认定了,你是我见过最靠谱的中国合作伙伴。"
"你知道吗?很多供应商出了问题,第一反应是推卸责任,扯皮拉锯。"
"但你不一样,你第一时间想的是怎么解决问题,怎么保证我们的利益不受损。"
"这种人,我愿意跟他做一辈子生意。"
从那以后,格林威尔的采购额从每年2000万,涨到了5000万,然后是1.5亿,3亿,5亿,一直到现在的8.5亿。
林江帆关掉照片,打开一个Excel表格。
这是他这些年自己记录的账本。
2013年,洛杉矶三个月驻扎期间的额外公关费用:28万。
2015年,质量危机紧急空运垫付:50万。
2017年,陪同David考察国内工厂的超标接待费用:15万。
2019年,帮客户解决清关问题的疏通费用:37万。
2020年,疫情期间自费采购防疫物资送给客户:45万。
2021-2023年,各种节日礼品、客户家人生日礼物、子女教育咨询:累计182万。
还有无数次自己垫付的差旅费、餐饮费、小额公关费...
总计:827万元人民币。
每一笔支出,他都有发票,有转账记录,有手写的备注。
但他从来没有找公司报销过。
因为他知道,财务制度上不允许。
那些钱,是他用自己的方式,在为公司铺路。
林江帆看着那个数字,突然笑了。
827万。
在苏婉清眼里,他是一个"人效比不达标"的高成本员工。
但她永远不会知道,为了那8.5亿的年采购额,他自己垫了多少钱。
![]()
周五上午十点,林江帆的手机响了。
是一个美国号码。
他看了一眼来电显示,接通。
"林,是我,David。"
电话那头传来熟悉的声音,带着一丝关切。
"David,这么早给我打电话?"林江帆看了看墙上的时钟,洛杉矶现在应该是晚上七点。
"我听说你们公司在进行裁员?"
林江帆顿了顿:"消息传得挺快。"
"你知道的,我在行业里有些朋友。"David停顿了一下,"林,我一直想跟你聊一件事。"
"什么事?"
"格林威尔亚太区正在扩张,我们需要一个真正懂中国市场、又能驾驭供应链的采购总监。"
"年薪200万人民币起,另外配期权。"
"你有没有兴趣?"
林江帆沉默了。
办公室外面,同事们正在忙碌,电话声此起彼伏,打印机"嗡嗡"地响着。
一切看起来都那么正常,就像他没有被通知要离职一样。
"林,你还在吗?"
"在。"林江帆回过神,"我需要考虑一下。"
"我给你三天时间。"David的语气变得认真,"但林,说实话,像你这样既懂业务又有资源的人才,在市场上太稀缺了。"
"别让那些不懂业务的人,糟蹋了你的价值。"
挂断电话,林江帆坐在办公桌前,看着窗外的城市。
这座城市,他生活了二十多年。
这家公司,他待了十八年。
从一个基层销售,做到市场总监。
从月薪三千,做到年薪百万。
从一个人出差,到带领一个团队。
北美市场,是他亲手打下来的江山。
格林威尔,是他用十年时间一点点培养起来的客户。
但现在,在公司眼里,他只是一个"人效比不达标"的高成本员工。
他今年45岁,女儿大二,学费一年15万。
父母都已经七十多岁,身体不太好,每个月的医药费和保健品费用要1万多。
家里还有180万的房贷没还清,每个月要还1.2万。
车贷还有两年,每个月8000。
如果失业,N+3的补偿金大概能拿到150万左右。
听起来不少,但扣掉税,实际到手120万左右。
这些钱,够他们一家支撑多久?
两年?
一年半?
到时候他47岁,在职场上,这个年龄还能找到什么工作?
林江帆打开LinkedIn,看了看自己的主页。
18年市场经验,北美市场专家,手握8.5亿大客户...
如果换一个角度看,他的价值到底是多少?
他想起David电话里说的那句话:"别让那些不懂业务的人,糟蹋了你的价值。"
那一刻,他做出了决定。
他给David回了一封邮件:
"David,我接受你的offer。请发正式的聘书和合同给我。另外,我需要两周的交接时间。"
发送。
邮件"嗖"地一声飞出去,林江帆感觉心里的一块石头落了地。
十分钟后,David回复了:
"欢迎加入格林威尔大家庭,林。下周一,洛杉矶总部见。相关文件我会让HR今天发给你。"
"另外,你现在的公司是我们最大的供应商,这个你知道的。入职后,我们会启动新一轮的供应商评估,你会主导这个项目。"
林江帆看着这封邮件,嘴角勾起一丝冷静的笑容。
他当然知道这意味着什么。
但此刻,他没有任何犹豫。
![]()
周一上午九点,林江帆来到HR部门。
苏婉清看到他,略显意外:"林总监,这么快就决定了?"
"想清楚了,没必要再拖。"林江帆接过离职协议,逐页翻看。
协议上写着N+3的补偿,税前大概165万,扣税后实际到手127万左右。
但有一条格外刺眼:
"乙方承诺,离职后两年内不得从事与甲方业务相关的竞争性工作,不得接触甲方客户。如违反本条款,需向甲方支付违约金500万元人民币。"
"这条竞业协议,是新加的?"林江帆抬头看向苏婉清。
"这是公司的标准条款,防止核心信息外泄。"苏婉清推了推眼镜,"当然,如果您配合签署,公司会额外支付您半年工资作为竞业补偿。"
林江帆笑了,笑容里带着一丝讽刺。
"一边说我的客户关系不值钱,一边又要我签竞业协议?"
"苏总监,您这逻辑有点矛盾啊。"
苏婉清脸色微变:"林总监,这是公司制度,您必须遵守。"
"那如果我不签呢?"
"那恐怕补偿金就要重新商榷了。"苏婉清的语气变得强硬。
林江帆沉默了几秒。
他想起律师朋友跟他说过,竞业协议的适用范围是"竞争性工作"。
什么叫竞争性工作?
去竞争对手公司,算。
自己创业做同类业务,算。
但去客户公司呢?
严格来说,客户不是竞争对手。
而且他去的是采购方,不是供应方,业务性质完全不同。
再说了,就算公司想追究,也得先证明他"接触甲方客户"是为了"竞争性目的"。
他去格林威尔,是格林威尔主动挖他,不是他主动去挖客户。
在法律上,完全站得住脚。
想到这里,林江帆拿起笔,在协议上签了字。
反正,他要去的地方,根本不算"竞争对手"——他是去做客户方。
办完所有手续,林江帆清空了办公桌。
18年的职业生涯,最后装进了三个纸箱。
一个纸箱装着各种奖状和荣誉证书:优秀员工、年度最佳、市场开拓奖...
一个纸箱装着客户送的纪念品:格林威尔的水晶奖杯、其他客户的感谢信、各种小礼物...
还有一个纸箱装着私人物品:茶杯、相框、几本书、一个女儿送的笔筒...
林江帆抱起纸箱,最后看了一眼这间办公室。
这间办公室,他用了八年。
窗外能看到江景,视野很好。
墙上还贴着去年团队旅游的合影,照片里大家笑得很开心。
但现在,这一切都与他无关了。
走出办公楼的时候,没有一个同事出来送他。
大家都低着头忙着自己的事,偶尔抬头看他一眼,又快速移开视线。
好像他是一个瘟神,沾上了就会被传染。
电梯里,林江帆遇到了财务经理老赵。
老赵跟他同年进公司,关系一直不错。
"老林..."老赵欲言又止。
"怎么了?"
"我听说了,你...保重啊。"老赵拍了拍他的肩膀,"有什么需要帮忙的,尽管说。"
"谢了。"林江帆笑了笑,"我没事,你放心。"
电梯到了一楼,老赵走出去,回头看了他一眼,眼神复杂。
林江帆抱着纸箱,走向地下停车场。
停车场很空旷,他的脚步声在空荡荡的空间里回响。
车停在B2层,角落的位置。
这个车位,是他八年前公司分配给他的,编号B2-087。
林江帆打开后备箱,准备把纸箱放进去。
就在这时,急促的脚步声从后面传来。
![]()
"林总监!等等!"
顾天成的声音在停车场里回荡。
林江帆转过身,看到顾天成气喘吁吁地跑过来,西装都跑得有些歪了。
这是他第一次看到总裁这么失态。
"林总监,北美格林威尔集团的季度续约下周就要启动了!"顾天成跑到他面前,"David那边现在是谁在对接?那份定制化采购方案改到第几版了?"
"还有,他们上个月提的那个技术支持需求,我们的解决方案出来了吗?"
顾天成一口气问了三个问题,每一个都很具体,每一个都很关键。
林江帆看着他,突然觉得有些可笑。
三个月前,他主动找顾天成汇报北美市场的情况,顾天成连看都不看,只说"跟苏总监沟通"。
现在,他倒是想起这些业务细节了。
"顾总,这些问题您得问苏总监了。"林江帆平静地把纸箱放进后备箱。
"苏总监?她懂什么北美市场!"顾天成急了,"这些事情一直都是你在负责啊!"
"是我在负责。"林江帆关上后备箱,"但从今天开始,就不是了。"
"我今天刚办完优化离职手续。"
顾天成整个人愣住了。
他嘴巴微微张开,像是被人掐住了喉咙,半天说不出话来。
"什么...优化离职?"他的声音有些发颤,"这是怎么回事?我怎么不知道?"
"您可以问苏总监。"林江帆打开车门,"她说我的人效比不达标,公司要进行组织优化。"
"人效比?什么人效比!"顾天成的脸涨得通红,"格林威尔是咱们公司最大的客户,一年8.5亿的采购额!这个客户关系,怎么能用人效比来衡量!"
"您现在知道了?"林江帆看着他,眼神平静得可怕。
顾天成突然意识到什么,声音急切起来:
"林总监,这事儿肯定是哪里出了问题!你先别着急离开,我马上去找苏婉清,让她收回这个决定!"
"来得及吗?"林江帆发动汽车。
"什么意思?"
林江帆坐在驾驶座上,透过车窗看着顾天成。
车窗缓缓升起。
就在车窗快要完全闭合的瞬间,他侧过头,语气淡然地说:
"对了,还有件事——下周一我就入职格林威尔集团,担任亚太区采购总监。"
"巧了,贵公司正好是我们最大的供应商。"
顾天成的瞳孔瞬间放大。
他整个人像是被雷击中一样,僵在原地。
手机"啪"地一声掉在地上,屏幕应声碎裂,玻璃渣溅了一地。
"等等!林总监!你这是..."
但林江帆已经挂上档,黑色的轿车缓缓驶离车位。
车尾灯在昏暗的地下停车场里,渐行渐远,最后消失在转角处。
顾天成站在原地,大脑一片空白。
格林威尔,亚太区采购总监,最大供应商...
这几个词在他脑海里不断回响,拼凑出一个令他毛骨悚然的画面。
突然,手机铃声响起。
顾天成低头一看,手机屏幕已经碎了,但还能显示来电。
是秘书打来的。
他颤抖着接通电话。
"顾总!格林威尔集团发来邮件!"秘书的声音急促而惊慌,"他们说要对我们的供应商资格进行'全面重新评估',暂停下季度所有采购订单!"
顾天成感觉天旋地转。
他扶着旁边的车,大口大口地喘气。
"什么时候发的邮件?"
"十分钟前!"
十分钟前,正是林江帆开车离开的时间。
顾天成闭上眼睛,手指紧紧攥住车门把手,指节都发白了。
他突然明白了。
林江帆不是今天才做出决定的。
这一切,早就布局好了。
从苏婉清通知他离职的那一刻起,林江帆就已经开始了反击。
而他,这个所谓的集团总裁,对此一无所知。
"顾总,您还在吗?"秘书的声音从电话里传来。
"在。"顾天成的声音沙哑。
"还有更糟的消息..."秘书的声音带着哭腔,"您的邮箱刚刚收到一封匿名邮件,里面..."
"里面有什么?!"顾天成咆哮道。
电话那头沉默了两秒。
然后传来一句让他彻底崩溃的话————
顾天成双腿一软,整个人瘫坐在冰冷的车位地面上。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