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数字化越来越快的今天,欧盟突然放出一个大招:谁敢继续用华为设备,谁就准备好被拉进“黑名单”,跟着一起失去援助资金。
这也是欧盟正在认真推动的新政策方向,从最初的软性建议,到现在的硬性约束,欧盟对华为的态度已经发生了质的变化。
更关键的是,这事已经不只是欧盟内部的事了,它开始影响到世界上很多依赖欧盟资金的国家,这背后的算盘是什么,谁又会买账?
![]()
欧盟对华为的态度变了味
最早,欧盟内部对华为的警惕还停留在“劝说”层面,差不多在2025年年中,布鲁塞尔出台了一份非强制性政策,建议成员国在5G等核心通信网络建设中。
不要使用被列为“高风险”的供应商设备,其中就包括了华为和中兴,虽然只是“建议”,但其实已经在给各国政府暗示:这事你最好照办。
当时,这份文件的出台并非凭空而来,美国在背后推了一把,华盛顿方面一直对中国科技企业保持高度戒备,通过各种渠道向欧盟表达所谓“安全担忧”。
![]()
于是,欧盟以“国家安全”为名,开始对华为设备设限,这时候,一些国家立马跟进,比如瑞典直接把现有的华为设备拆了,英国也开始着手更换网络设备。
但问题来了,设备换掉容易,账单谁来买,像英国这样的大动作,政府要掏好几亿英镑,最后还是老百姓买单,而且这些设备本来用得好好的,没有出过什么事现在一换反而成本高、效率低。
这样的操作,在很多欧盟国家内部也引起了争议,不过欧盟并没有就此打住,反而把这个建议政策升级成了法规草案,准备让所有成员国“必须”执行。
![]()
一旦通过,谁要是不配合,就可能面临法律诉讼或者政治压力,这种“一刀切”的做法,明显是想把“建议”变成“命令”,彻底堵死华为在欧洲的路。
但说到底,欧盟不是铁板一块,有的国家算得很清楚,比如西班牙,就在欧盟准备收紧政策之前,西班牙政府和华为签了个1200万欧元的协议,用于本国科研机构的网络升级。
西班牙方面表示,这些设备在国内的运行完全可控,不存在所谓的“外部风险”,这话说得不算激烈,但信息很明确:我们有自己的判断,不需要别人替我们决定技术路线。
![]()
“全球门户”变成“技术筛子”?
如果说欧盟内部的限制还有点“家务事”的意味,那么它对外施加的压力,就更像是在画圈圈划阵营,这次欧盟把华为问题和“全球门户”计划绑在一起,意思很直接:想要欧盟的援助资金?可以,但前提是你得先把华为设备清掉。
“全球门户”原本是欧盟对外援助的一张新牌,目的很明确,就是要在全球范围内推动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欧盟在国际上的存在感,尤其是在非洲、东南亚等新兴市场国家中和中国的“一带一路”分庭抗礼。
但现在看来,这张牌正被当成政治工具使用,欧盟对外释出的信号是:如果某个国家在建设通信网络时用了华为的设备,那欧盟就可能会暂停援助或者直接拉黑。
![]()
这种做法,说白了就是在技术选择上设置门槛,把援助当作手段来迫使受援国“选边站”,这背后的逻辑并不复杂:一方面,欧盟强调所谓“安全风险”,声称使用华为设备可能会让数据泄露甚至被远程操控。
另一方面,欧盟内部的通信设备商,比如诺基亚和爱立信,也正好可以借此机会扩大市场份额,把华为挤出去。
但问题在于,欧盟这套说辞说了很多年,却始终没有提供过确凿证据来说明华为设备到底哪里“不安全”,中国外交部和华为方面多次回应,表示公司运作独立。
![]()
产品接受各国监管,不存在后门问题,这些回应放在桌面上,欧盟也从未正面反驳,只是反复强调“潜在风险”。
其实,说到底,这不是安全问题,而是政治问题,欧盟此举和它过去批评中国搞“债务外交”如出一辙,只是这次换了个方向。
当年西方媒体批评中国对外贷款附带条件,现在欧盟自己在做类似的事,只不过换成了技术标准,这不是双重标准是什么。
![]()
而对于那些真正需要基础设施建设的发展中国家来说,他们更关注的是设备是否好用、价格是否合适、项目是否能落地,而不是设备来自哪里、谁说了它“有问题”。
谁在定义“安全”?
从技术角度看,安全这事说到底得看谁来掌控数据,欧盟说担心“数据泄露”,但像西班牙就很明确地表示,他们完全掌握自己的通信系统,没有所谓外部干预,这种表态,其实是对欧盟统一口径的一个现实挑战。
技术问题被政治化,最终只会导致两个结果:一是成本增加,二是效率下降,华为设备之所以能在全球大量铺开,不仅因为价格有竞争力,技术本身也成熟稳定。
![]()
如果一刀切把它排除出去,很多国家在建设5G或其他通信网络时,只能选择更贵、速度更慢的替代方案,发展步伐就被拖慢了。
欧盟这套政策不光对外有压力,它对内部成员国也构成了束缚,像西班牙这样的国家,其实并不愿意完全听从布鲁塞尔的技术指导意见,他们更在意本国产业发展和现实需要,欧盟要是强压下去,内部矛盾可能会进一步加剧。
更大的问题,是战略上的短视,欧盟一直强调“战略自主”,希望在美中之间走出自己的道路,但在华为问题上,它越来越像是在跟着美国走,美国对华科技封锁已持续多年,欧盟现在的做法,等于是主动加入了这一阵营。
![]()
这种“选边站”的行为可能会让欧盟在一些西方盟友眼中更可靠,但在广大发展中国家眼里,它的形象却会打折扣,毕竟,真正独立的力量,不是靠谁的指令行动,而是根据自身判断做决策。
如果欧盟继续按这样的思路推进政策,未来可能会在以下几个方面吃亏:经济上花冤枉钱,替换本来好用的设备,预算翻倍,用户体验还下降。
技术上被甩在后头,华为的5G早已在多地部署,欧盟若脱钩太快,可能会错失技术更新的最佳窗口期;战略上失去平衡感,没有了“中间地带”的灵活性,欧盟在全球事务中的独立性也会被削弱。
说到底,数字安全应该是基于标准、透明和合作来实现的,而不是靠划阵营、贴标签来决定谁能用、谁不能用。
![]()
欧盟这次对华为的全方位打压,已经超出了正常的技术监管范围,更像是一场政治游戏,从内部强推禁令,到对外施加条件,欧盟正在把自己推向一个越来越封闭的方向。
受援国和发展中国家更需要的是能用得起、用得好的技术合作,而不是夹杂政治考量的“有条件援助”,如果欧盟真的想在全球扮演负责任的角色,恐怕得重新审视自己的做法。
搭桥比筑墙难,但长远看,只有搭桥才能走得更远,希望欧盟在数字化赛道上,用的是理性和合作的指南针,而不是焦虑和封锁的方向盘,未来怎么走,时间会给出答案。
信息来源:
欧委会要求欧盟成员排除中兴、华为设备,外交部:损人不利己 2025-11-11 15:38·澎湃新闻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