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陈师傅,从下个月开始,你的月薪调整为一万。"
赵明轩的话像一记闷雷,在后厨炸响。
陈大山手中的勺子悬在半空,锅里的油花还在噼啪作响。他缓缓转过身,看着这个比自己小十几岁的新经理,声音低沉如闷雷:"你说什么?"
"公司要控制成本,老员工的薪资偏高,需要调整到合理区间。"赵明轩推了推眼镜,语气公事公办,"一万已经是很不错的待遇了。"
从五万到一万。
十三年的坚守,换来的是这样一句轻飘飘的"调整"。
陈大山看了看墙上那张"最佳员工"的奖状,又看了看手中这把用了十三年的炒勺,突然笑了。
他解下围裙,整齐地叠好,放在操作台上。
"不用了,我走。"
01
十三年前的那个春天,陈大山第一次踏进"聚福楼"的后厨时,还是个意气风发的青年。
那时候陈小宇还在上初中,每个月末陈大山发工资回家,总要在菜市场多买几样好菜。王秀花总是嗔怪他乱花钱,但看着儿子狼吞虎咽的样子,心里比谁都高兴。
"爸,你炒的菜真的是全世界最香的!"十五岁的陈小宇边吃边夸,油亮的嘴巴像涂了蜜。
陈大山那时候总是笑着摸摸儿子的头:"等爸再学几年,开个自己的小饭店,让全世界的人都来吃爸做的菜。"
梦想很美好,现实却让人一步步学会妥协。
房贷、车贷、儿子的学费,生活的重担让陈大山把开店的想法深深埋在心里,专心在聚福楼做他的主厨。
好在他的手艺确实了得。川菜的麻辣、粤菜的清淡、鲁菜的醇厚,他都拿捏得恰到好处。最拿手的是一道"红烧狮子头",肉质鲜嫩、汤汁浓郁,成了聚福楼的招牌菜。
"陈师傅的手艺,那是没得说的!"老板李总逢人就夸,"我们聚福楼能有今天,陈师傅功不可没。"
客人们也认这个手艺。有的客人专门点名要陈师傅做的菜,有的甚至会在预订时特意询问:"今天陈师傅在不在?"
陈大山的工资也从最初的三千,涨到五千,八千,一万五,直到去年涨到五万。这在整个餐饮行业,都算是相当不错的水平了。
"爸,你现在是真正的大厨了!"已经大学毕业工作的陈小宇,每次回家都会由衷地夸赞父亲。
陈大山总是淡淡一笑:"还是那句话,手艺是自己的,饭碗也是自己的。"
他从来没想过,有一天这个饭碗会被人硬生生夺走。
十三年的光阴,从青年到中年,从意气风发到沉稳内敛,陈大山把最好的年华都献给了聚福楼。他以为这里就是他的归宿,直到那个叫赵明轩的年轻人出现。
02
赵明轩是今年三月份空降到聚福楼的。
据说是从某个知名餐饮连锁集团挖过来的管理精英,年薪百万,专门负责聚福楼的"现代化改革"。
第一次全体员工大会上,赵明轩穿着笔挺的西装,头发梳得一丝不苟,手里拿着厚厚的文件夹。
"各位同事,我是新任餐饮部经理赵明轩。"他的声音清晰有力,透着一股子书生气,"接下来我们要对聚福楼进行全面的成本优化和流程再造。"
台下的员工们面面相觑,这些词汇对他们来说太陌生了。
"首先是人员结构调整,我们要建立更加科学的薪酬体系。"赵明轩推了推眼镜,继续说道,"高薪低效的现象必须得到纠正。"
陈大山坐在后排,眉头微皱。他隐约感觉到了什么不对劲,但当时并没有太在意。
很快,赵明轩的"改革"就开始了。
先是要求所有厨师都要按照标准化流程操作,每道菜的用料都要严格按照规定分量,不能多加一克。
"陈师傅,红烧狮子头的肉馅,标准用量是200克,你这里用了220克。"赵明轩拿着小秤,一本正经地说道。
陈大山愣了愣:"多放点肉,口感更好,客人也喜欢。"
"成本控制是第一位的,口感可以通过调料来改善。"赵明轩在本子上记了一笔,"以后严格按标准执行。"
接着是工作流程的改变。原来陈大山可以根据客人的要求适当调整菜品,比如有人不吃辣,他会特意减少辣椒的用量;有老人用餐,他会把肉切得更细一些。
现在这些都不被允许了。
"个性化服务会增加操作复杂度,降低出餐效率。"赵明轩说,"我们要的是标准化、规模化。"
最让陈大山难受的是,赵明轩开始频繁地到后厨"指导工作",对着他那本厚厚的管理手册,指指点点。
"陈师傅,炒菜的时候火候太大了,浪费燃气。"
"陈师傅,这个配菜的刀工没必要这么精细,费时间。"
"陈师傅,你的工作服有油渍,影响卫生形象。"
陈大山忍了又忍,毕竟人家是领导,而且看起来确实很专业。可是心里总有一种说不出的憋屈感。
最致命的是,客人开始有意见了。
"怎么最近菜品的味道变了?没以前香了。"
"这狮子头怎么这么柴?以前不是这样的啊。"
"师傅,能不能帮我把这菜做得清淡一点?我血压高。""不好意思,我们现在都是标准化操作,不能随意调整。"
一个个投诉传到陈大山耳朵里,就像一根根针扎在心上。
三十多年的厨艺生涯,他从来没有受过这样的质疑。
03
四月的最后一天,聚福楼后厨里弥漫着往常一样的油烟香气。
陈大山正在处理一条新鲜的桂鱼,准备做招牌菜"糖醋桂鱼"。他的刀工依然精湛,每一片鱼肉都切得厚薄均匀,纹理清晰。
赵明轩突然出现在操作台旁,手里拿着一份文件。
"陈师傅,我需要和你谈谈。"
陈大山放下手中的刀,擦了擦手上的水渍:"什么事?"
"公司决定对薪酬结构进行调整,你的月薪从下个月开始调整为一万元。"赵明轩的语气平静得像在宣读天气预报。
空气瞬间凝固了。
后厨里其他师傅的动作都慢了下来,大家都在偷偷地竖起耳朵听着。
陈大山觉得自己一定是听错了:"你说多少?"
"一万元,这已经是经过慎重考虑的结果。"赵明轩推了推眼镜,从文件夹里抽出一张表格,"根据我们的薪酬评估体系,结合你的年龄、工作年限以及当前市场水平,一万元是合理的定价。"
"我在这里工作了十三年,月薪五万是老板亲自定的。"陈大山的声音开始发颤,不知道是愤怒还是震惊,"你凭什么说改就改?"
"李总已经授权给我全面负责人事调整。"赵明轩翻到文件的另一页,"而且坦率地说,五万的薪资确实偏高了。我查了一下行业数据,同等级别的厨师,平均薪资在8000到12000之间。"
"我不是同等级别!"陈大山的声音提高了八度,"我是这里的招牌,我的菜客人认可!"
"个人英雄主义在现代企业管理中是要不得的。"赵明轩合上文件夹,语气依然平静,"我们要建立的是标准化的团队作业模式,任何人都应该是可替代的。"
可替代的。
这四个字像刀子一样割在陈大山心上。
十三年的坚守,十三年的用心,十三年的口碑,在这个年轻人眼里,就是"可替代的"。
"如果你不接受这个调整,我们也可以协商解除劳动合同。"赵明轩看了看手表,"当然,公司会按照法律规定给予相应的补偿。"
陈大山看了看墙上那张"最佳员工"的奖状,那是去年老板李总亲自颁发给他的。再看看手中这把用了十三年的炒勺,光滑的把手已经被磨得发亮,那是无数个日日夜夜留下的痕迹。
突然,他笑了。
那是一种看透了什么的笑容,带着苦涩,也带着解脱。
他慢慢解下围裙,那条跟了他十三年的围裙,上面还有刚才处理桂鱼时溅上的水珠。他仔细地把围裙叠好,放在操作台上,动作轻得像在放一件珍贵的艺术品。
"不用了,我走。"
说完这句话,陈大山转身离开了后厨,没有再回头。
身后,赵明轩有些意外地愣了几秒钟,然后对着其他厨师说:"大家继续工作,不要受影响。"
但是没有人响应他,整个后厨静得像墓地一样。
04
离职后的第三天,陈大山还是会在早上六点醒来。
这是十三年养成的生物钟,每天这个时候,他应该已经在后厨准备一天的食材了。
现在他躺在床上,听着楼下早餐摊的吆喝声,心里空落落的。
王秀花给他泡了一壶茶,放在床头柜上:"别想那么多,天塌不下来。"
"五十二了,谁还要我这个老厨子。"陈大山端起茶杯,苦笑着摇头,"我这辈子除了炒菜,什么都不会。"
"爸,你别这样想。"陈小宇请了假回家陪父亲,"你的手艺那么好,到哪里都会有人要的。"
"你不懂。"陈大山放下茶杯,望着窗外,"现在的餐饮业不一样了,要的都是那种标准化、流程化的东西。像我这样的老派厨师,被淘汰是早晚的事。"
陈小宇看着父亲花白的鬓角,心里很不是滋味。
从小到大,父亲在他心中就像一座山,稳重、可靠、永远不会倒。现在看到这座山出现了裂痕,他突然意识到父亲也是会脆弱的普通人。
"要不我们开个小饭店?"陈小宇试探着说,"就像你以前说的那样,让全世界的人都来吃你做的菜。"
陈大山摇摇头:"开饭店需要资金、需要渠道、需要客源,哪有那么容易。而且现在这个年纪了,折腾不起了。"
接下来的几天,陈大山开始在各个招聘网站上投简历。
但是回复寥寥无几,偶尔有几个面试机会,对方一听说他要求的薪资,就直接摇头了。
"老师傅,你的手艺确实不错,但是我们这里最高只能给到八千。"
"五十多岁确实有些大了,我们更倾向于要年轻一点的。"
"经验丰富是好事,但是我们需要的是能够适应现代化管理的厨师。"
一次次的碰壁,让陈大山越来越沉默。
王秀花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但又不知道该说什么安慰的话。
陈小宇每天下班后都会回家陪父亲,有时候两人就这样静静地坐着,谁也不说话。
第十天的晚上,陈小宇突然想起了什么:"爸,要不我们明天出去走走?好久没有一起逛街了。"
陈大山抬起头看着儿子,那双总是温和的眼睛里现在有些迷茫:"去哪里?"
"随便走走,就当散散心。"陈小宇握了握父亲的手,"总在家里呆着也不是办法。"
陈大山想了想,点了点头:"也好,确实该出去透透气了。"
05
第十二天的下午,春日的阳光正好。
陈小宇陪着父亲走在熟悉的街道上,两人都没有特定的目的地,就是随意地闲逛着。
"爸,你看那家新开的奶茶店,生意还挺好的。"陈小宇指着路边一家装修时尚的小店说道。
陈大山点点头,但心思明显不在这里。
他们沿着平时很少走的路继续向前,经过了菜市场,经过了陈小宇小时候上学的路,经过了那家陈大山常去买调料的副食店。
不知不觉中,两人走到了聚福楼所在的那条街。
"爸,要不我们换个方向走吧。"陈小宇察觉到了什么,轻声建议道。
陈大山停下脚步,看着前方那个熟悉的招牌。
聚福楼,烫金的三个大字在夕阳下泛着光芒,和十三年前他第一次看到时一模一样。
"没关系,就过去看看。"陈大山的语气很平静,"也不是什么见不得人的地方。"
父子俩慢慢走近了聚福楼。
这个时候正是晚餐的高峰期,按理说应该是客人络绎不绝的时候。
但是奇怪的是,平时需要排队的聚福楼门前显得有些冷清。
陈小宇和陈大山走到了门口,透过玻璃门往里面看去。
就在这时,里面传来了一阵嘈杂的声音...
陈小宇和父亲对视了一眼,都好奇地凑近了一些。
他们正准备看清楚里面到底发生了什么事的时候——
06
透过玻璃门,陈小宇和陈大山看到的景象让他们瞬间愣住了。
聚福楼里面一片狼藉。
大厅里几桌客人正在激烈地抱怨着什么,其中一桌客人已经站了起来,指着端上来的菜品大声质疑。一个服务员正在不停地道歉,但显然无济于事。
最让人震惊的是后厨的情况——从半开的厨房门可以看到,里面浓烟滚滚,一个年轻的厨师手忙脚乱地在锅前挥舞着锅铲,但显然控制不住局面。另一个厨师正拿着灭火器在处理什么突发状况。
"这菜是怎么做的?咸得像海水一样!"一个客人愤怒地拍着桌子。
"我们点的红烧狮子头呢?等了一个小时了!"另一桌的客人也按捺不住了。
就在这时,赵明轩急匆匆地从楼上冲了下来,脸上的汗珠清晰可见。他的西装皱巴巴的,头发也不像往常那样整齐,整个人看起来焦头烂额。
"各位客人,非常抱歉,我们马上处理!"赵明轩一边道歉一边朝后厨跑去。
但是刚跑了两步,他的脚下一滑——地上不知道什么时候洒了一滩汤汁——整个人狼狈地摔在了地上,西装裤的膝盖部分瞬间湿了一大片。
这一幕实在太滑稽了,陈小宇忍不住"噗嗤"一声笑了出来。
陈大山先是一愣,然后也忍不住笑了起来。
父子俩站在门外,看着里面的混乱场面,笑得越来越大声。
07
"真是风水轮流转啊。"陈大山边笑边摇头,"我还以为他有多大本事呢。"
这时候,聚福楼的一个老员工——张师傅看到了门外的陈大山,赶紧跑出来。
"陈师傅!你回来了?"张师傅眼中闪着希望的光芒,"你是不是回来上班的?"
陈大山摇摇头:"我就是路过,看看而已。"
"你不知道啊,自从你走了之后,这里就乱了套了。"张师傅压低声音说道,"那个新来的厨师根本不行,连最基本的火候都掌握不好。客人投诉不断,好多老客户都不来了。"
"那个赵经理呢?不是很有本事吗?"陈小宇忍着笑问道。
"别提了!"张师傅苦笑着摇头,"他除了会算成本,别的什么都不懂。前天一个客人要求把菜做得清淡一点,他居然说我们不提供个性化服务。客人当场就走了,还说再也不来了。"
陈大山听着这些,心情有些复杂。既有被证明的满足感,也有对老东家没落的一丝不忍。
"最惨的是昨天,"张师傅继续说道,"有个老客户专门来吃红烧狮子头,结果新厨师做出来的简直不是人吃的东西。那客户当场发火,说要投诉到消费者协会去。"
就在这时,里面又传来了一声巨响,紧接着是赵明轩的惊呼声。
透过玻璃,他们看到赵明轩正拿着拖把在清理地面,但显然手忙脚乱,越弄越糟。
"他这是在干什么?"陈小宇好奇地问道。
"还能干什么,救火呗。"张师傅无奈地说,"现在服务员也走了好几个,他只能自己上了。前天我还看到他在洗盘子呢。"
陈大山和陈小宇再次忍不住笑了起来。
想象一下那个总是西装革履、指点江山的赵明轩,现在却要亲自拖地洗盘子,这反差实在太大了。
"对了,陈师傅,"张师傅突然想起了什么,"李总前天还在问你的情况呢,他说如果你愿意回来,条件好商量。"
陈大山的表情变得严肃了一些:"他真的这么说?"
"千真万确!"张师傅点着头,"李总现在是真的后悔了,他说当初就不应该让那个赵经理胡来。"
08
就在这时,一辆黑色的轿车停在了聚福楼门前。
车门打开,一个熟悉的身影走了出来——正是老板李总。
李总刚一下车就看到了门口的陈大山,脸上立刻露出了惊喜的表情。
"陈师傅!真的是你!"李总快步走过来,紧紧握住了陈大山的手,"我正到处找你呢!"
"李总。"陈大山点了点头,语气有些复杂。
"陈师傅,我给你道歉!"李总的语气非常诚恳,"当初我用人不当,让你受委屈了。我现在正式邀请你回来,一切条件都好商量。"
陈大山没有立即回答,而是看了看聚福楼里面依然混乱的情况。
"赵经理呢?"陈大山问道。
"已经不是经理了。"李总苦笑着摇头,"事实证明,理论和实践是两回事。餐饮业还是需要像你这样真正懂行的人。"
"那我的薪资..."
"六万!"李总不等陈大山说完就直接开价,"比以前还多一万,另外年底还有分红。"
陈小宇在旁边听得目瞪口呆。几天前还被减薪到一万的父亲,现在居然被涨薪到六万,这变化也太大了。
陈大山沉思了一会儿,看了看儿子,又看了看李总。
"李总,我很感谢你的信任。但是我有一个条件。"
"什么条件你尽管说!"
"我要全权负责后厨的管理,包括人员招聘、菜品研发、质量控制,不允许任何人干预。"陈大山的语气很坚定。
"完全没问题!"李总一口答应,"后厨就是你说了算!"
两人握手成交,陈小宇在旁边看得热血沸腾。
这就是真正的实力证明自己的价值!
几个月后,聚福楼重新恢复了往日的繁荣。陈大山的招牌菜又回来了,客人们也回来了。
而那个曾经意气风发的赵明轩,听说现在在一家小餐厅做普通管理员,再也没有了当初的锋芒。
陈大山经常对儿子说:"手艺是自己的,饭碗也是自己的。只要你有真本事,就永远不用怕被人替代。"
这句话,陈小宇记了一辈子。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