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个问题一直让人琢磨:列宁的遗体,身体只剩下10%,每年都要掏出上百万美元来维护,为什么普京非但不准下葬,反而死死守着这座“冰雕”不放?他跟列宁没任何革命交情,甚至时代都错开了几十年,难道这背后另有盘算?
话得从头说起。1924年1月21日18时50分,年仅53岁的列宁在莫斯科因积劳成疾去世。当时他身体早因1918年那次暗杀未遂、三次中风而支离破碎,医生们已经无力回天。第二天,哥尔克村挤满了向他告别的苏共高官。人们悲痛欲绝,却没想到列宁的遗孀克鲁普斯卡娅在《真理报》上发声:“同志们,请别把他逝世变成个人崇拜。不要建碑,不要以他命名宫殿,若想纪念,就多修托儿所、多建学校、多盖医院。”可大家心里的那股热情根本抑制不住。克里姆林宫里的电报一封接一封,泉涌般要求“让我们再见他一面”。结果,苏共二大本想将他和十月革命中牺牲的战士们葬在一起,硬生生被这波民意打回原形,决定把遗体永久保存。
![]()
可技术难题才刚上马。防腐这活儿,当时全苏联没人精通。为了摸索配方,专家们把甲醛、乙醛、福尔马林之类的药剂,拿不同年龄的尸体反复试验,都是死样子,一个月下来,列宁遗体已经双颚凹陷、肤色发灰。眼下没辙,只能先往棺材里灌上福尔马林,可这玩意儿浸得久了,遗体会更吓人,还泛出尸斑。眼看场面尴尬,哈尔科夫大学的解剖学教授沃罗比约夫跳了出来。他跟巴尔斯基、沃罗波诺夫三个夜以继日调配,第一次配出蚁合醛液、甲醛混合防腐药,然后把列宁的器官统统取出,再给躯干注射新配方。没几个月,大家吃惊地发现:遗体不但没继续腐败,反而恢复了饱满,还“容光焕发”,像极了列宁生前的神韵。就连列宁的弟弟德米特里来见时都红了眼:“我激动得说不出话,他就跟我最后见到的样子一模一样。”
![]()
可这事儿只能说“延缓”腐败,解决不了“永久”二字。为了把遗体留住,斯大林后又组建了列宁墓研究所,最鼎盛时有150人。负责人斯巴尔斯基博士每周要给遗体注药两次,再涂防护油,18个月就泡一次大药水。棺材也不是普通棺材,是特制水晶棺,里面保持16度恒温、湿度不超70%,每日最少二十名专家轮班监管。这几桩操作组合拳,才让列宁像“冰雕”一样保留下来。
![]()
可苏德战争来了更刺激的篇章。1941年7月,苏联决定把列宁遗体秘密转运到离莫斯科四千公里外的秋明,去躲轰炸。负责护送的一行人得背上防震、防细菌感染、温湿度监控等重担,好几天铁皮专列马不停蹄。到达后,遗体周围堆满了冰块,技术员们每小时得用酒精擦一遍,好防微生物作妖。可几个昼夜的折腾下来,还是没逃过腐败。斯巴尔斯基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一刀刀把腐烂部位切掉,最后只能保留头部,用人体硅胶填充其他部位,剩下的就火化了。从此,列宁遗体只剩下不到10%是真材实料,余下的全是“高仿”。
![]()
时间到了1991年,苏联解体。俄国承接了苏联的债务,光外债就高达900多亿美元,整整还了26年。苦日子一天天过,削减开支成头等大事,列宁墓研究所的经费一直被盯着。国内舆论炸开了锅:民主派说,“既然遗体只剩10%,年年百万美金维护,就让他安息吧。”莫斯科市长都加入坑葬阵营,觉得该举棺入土,还列宁一个“安宁轮回”。学者们也分析:列宁是社会主义阵营的“总设计师”,他骨灰究竟埋在哪儿,直接关乎世界如何看待社会主义,还是标志性的符号。苏联没了,社会主义的旗帜都褪色了,他这具遗体岂不是成了拖累?
![]()
可另一派人不同意。他们认为,列宁在红场“站了个岗”,等于给俄罗斯打下了革命根基,把这具遗体搬走,就像把国家奠基石挖走,不但背离历史,也暴露出对先辈的不尊重。更别提,每逢重要国事活动,外国领导人都要去列宁墓鞠上一躬,这不也是一种外交上的象征吗?
![]()
就在这场争论白热化时,普京出来放话了:“俄罗斯尊重自己的历史与成就,绝不会随意火化或掩埋列宁同志的遗体。毁掉他的遗迹,就是在抹杀曾经的价值观,会把社会推向混乱。忘记历史,就等于背叛。”就这么一句话,敲定了“列宁墓永久开放”的基调。
![]()
可是普京真的是单纯为了“历史情结”吗?还是别有用心?有人说,保留列宁的遗体,一方面对内稳住红色传统选民,让党内保守派和军方安心;另一方面,对外则彰显俄罗斯的“连贯性”,让外界看到,这个国家有自己的历史坐标,不是随时都能推翻重来的。再说,成为“红场最热门景点”也让旅游大单子源源不断进账。这笔买卖,保留遗体成本高,但带来的软实力与硬收入,估计也不止百万美元那么简单。
![]()
当然,也有人怀疑:万一哪天政局动荡,当年下葬派上台,莫不成又要上演一次“列宁从棺材里重见天日”的戏码?只要这具遗体还在,就意味着无数人心里的“革命坐标”永不磨灭。谁要是动了主意,就像把全国百姓的情绪当成随时可调整的摆设。
![]()
所以,列宁这具“只剩10%”的遗体到底是怎么做的标本,咱们已经说清楚了;而普京为什么反对下葬,答案也不难理解:他是在守着一块最硬的历史招牌。把它保留着,就像把权杖插在根基深处,谁都不敢拔动。是情怀?是利刃?恐怕都是。信息来源:参考资料:[克鲁普斯卡娅《真理报》1924年1月22日];参考资料:[斯大林时代列宁墓研究所档案];参考资料:[普京公开讲话集]。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