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人民网-观点频道
蒋 萌
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开幕式上,一场融合科技与绿电的点火仪式惊艳亮相。由电光水雾系统模拟的“科技火焰”熊熊燃烧,营造出逼真又梦幻的视觉效果。这是全运会历史上首次采用非火焰方式点燃主火炬塔,并将“绿色、低碳、可持续”融入赛事的每一个细节。
十五运会将“绿色”置于办赛理念首位,承诺“全过程碳中和”。据核算,本届全运会预计总碳排放约80万吨。有关方面通过绿电覆盖、场馆改造、捐赠碳配额等手段实现碳抵消,搭建起“减排——核算——抵消”的全链条碳管理体系,让每一项环保举措都有迹可循,达成碳排放全中和,办出大型赛事绿色低碳的新范式。
绿色办赛,让老场馆焕发新生机。“不新建大型场馆”,是十五运会作出的承诺,广东赛区承接竞体项目场馆90%以上是利用现有场馆改造而来,港澳赛区也同样坚持最大化利用现有设施,避免新增建设带来的资源消耗。尤其是对天河体育中心的改造中,通过综合运用建筑与设备提效减碳技术、光储可再生能源措施、数字化能源与碳排放管理系统,实现场馆运行的节能减碳,让这座广东体育的标志性建筑焕发出新的生命,成为全国首个近零碳大型体育场。
绿色电能,保障全运会100%使用清洁能源。有关方面一次性采购18.8万张“绿证”,覆盖本届全运会超1.88亿千瓦时赛事用电。每一张“绿证”都具备唯一溯源信息,可追溯至云贵高原山间里的水电、南海海上的风电、城市的太阳能发电等,实现绿电跨区域协同供应,相当于减少碳排放约16万吨、种植了约888万棵树木。可追溯、可验证的清洁能源,保障全运会“每一度电都干净”。
碳抵消同样令人瞩目。十五运会通过企业积极捐赠碳配额、碳信用等碳抵消产品,对口合作、帮扶地区积极贡献减排量,全面中和赛事碳排放。此外,构建立体绿色低碳交通网络,临建设施实现循环利用,特许商品生产过程低碳化……多措并举实现最大程度减碳,让绿色理念渗透到赛事的每一个环节。
绿色环保,最直接的受益者是广大群众。珠三角9市前三季度PM2.5浓度持续保持低位,广州市34个全运省控水体水质优良……切实践行“办赛事就是办城市”理念,让体育盛会成为城市生态治理的“催化剂”,将赛事绿色成果转化为市民可感知的生态福祉。
从北京冬奥会全部场馆100%绿电覆盖,到本届全运会的全链条低碳创新,皆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生动注脚。推动生产生活方式绿色转型,不是“选择题”,而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答题”。在绿色发展的道路上,每一次实践都是一次接力,每一份坚守都是实现“双碳”目标的基石。
绿色能源照亮的不仅是赛场,更是城市发展的未来,生态环保融入的不仅是赛事,更是全民生活的日常。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