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来是一场纪念中斐建交50周年的外交庆典,应该是双方互致贺电,晒一晒合作成果,再表一表继续携手共进的决心。
可偏偏在这个节点上,斐济给所有人来了个“反套路”操作:它的驻联合国大使,不打招呼、不提前声明,悄悄就“窜访”了台湾,还会见了台当局高层萧美琴。
这可是斐济官方代表第一次以这种形式与台湾方面互动,结果台媒一夜之间把这事包装成所谓“重大突破”。
![]()
建交50年,换来一次背刺?
11月5日,是中斐建交整整50周年的纪念日。这个时间点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中方也早早准备好了庆祝和回顾的官方动作,斐济方面也配合发来了贺电。
可就在北京收到斐济总统、总理的友好祝词时,另外一位关键人物——斐济驻联合国大使,却出现在了台北。
这个行程并没有对外公开,直到台湾方面主动曝光,斐济才陷入舆论风暴。根据台媒报道,这位大使与萧美琴进行了所谓“非官方性质的会面”,但不管怎么包装,“见面”本身就是信号释放。
尤其在当前台海局势持续紧张的背景下,任何外交上的动作都会被放大解读。一边发贺电,一边接触台当局,这种“左右开弓”的操作,直接把中斐关系的政治互信推上了风口浪尖。
![]()
此时此刻,斐济总统和总理正通过官方渠道向北京发来贺电,称赞与中国的长期友好关系,强调对华合作“意义重大”。这边刚说完感恩,那边就有人跑去台北握手寒暄,斐济这个操作,不是“吃饭砸锅”是什么?
更何况,它对中国的依赖,可不仅仅是嘴上说说那么简单。
这件事不只是一次外交事故,更是一场对中国底线的挑战。斐济不是不知道“一个中国”原则的分量,也不是第一次听中国讲清楚“台湾问题不容干涉”。
可偏偏选在建交50周年这一天,拿自己的外交代表去做这件事,说是“无心之失”谁信?说到底,这是一次拿中国信任做赌注的外交赌博。问题是,赌得起吗?
![]()
更关键的是,这并不是斐济第一次在台湾问题上搞模糊态度。虽然在2024年8月的中斐联合声明中,斐济曾重申“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并表示将继续恪守一个中国原则。
但从这次行动看,至少在执行层面,斐济外交系统存在明显的协调失控。这不是“无意之举”,而是行的分裂。
中方的反应也非常迅速。外交部发言人毛宁在第一时间作出回应,强调此举严重违反斐方一贯承诺,是对中方核心利益的挑战。
中方表示强烈不满,并向斐济提出严正交涉。斐济方面至今未公开回应此事,是否意味着默认?还是在内部消化?这些都说明,这场“窜访事件”绝非偶发,而是一次实质性的外交危机。
斐济“吃中国饭”
![]()
中国与斐济的合作,是有实打实数据支撑的。斐济是人口不到百万的岛国,经济高度外向型,严重依赖贸易、旅游和外部援助。而中国,正是它最稳定、最慷慨、也是最不附带政治条件的合作伙伴之一。
根据中国商务部的数据,仅仅是去年一年,中斐双边贸易总额达5.34亿美元,中国是斐济的第三大贸易伙伴。
此外,中国还在斐济援建了多个基础设施项目:多功能体育馆、农产品加工厂、太阳能路灯、电力系统升级……这些实实在在的建设,直接改善了斐济3万多人的生活条件。
农村照明、食品加工、公共服务设施,很多都是由中国资金和技术支持完成的。
疫情期间,斐济医疗条件紧张,中国第一时间送去了疫苗、口罩、防疫物资。在多个飓风灾害发生后,中国政府还紧急提供人道主义援助。这些年,斐济几次面临财政收紧、基础设施老化,都是中国的项目“雪中送炭”地顶上了。
![]()
可现在回头看,斐济大使在这种背景下“窜访”台湾,无疑是对中国援助的一种背弃——你接受了援助,却不顾对方的核心利益,这不是合作,是消耗信任。
而且这种背后“搞小动作”的方式,不止是对中国不尊重,也会让其他国家对斐济的信用打上问号。
更重要的是,斐济并不是没有前车之鉴。立陶宛当初就是高估了自己在中欧贸易中的分量,结果因为允许台湾设代表处,导致中立关系降为代办级,出口大跌,企业纷纷叫苦。
帕劳则因为长期支持台湾,被中国暂停直航,旅游业直接瘫痪,收入锐减。这些例子都说明一个现实:台湾问题不是普通的外交议题,它是中国的红线。
如果斐济觉得可以“一边拿援助、一边试探底线”,那结局可能比以上国家更惨。
![]()
别拿“非官方”做挡箭牌
一些人也许会说,斐济大使的行为是“非官方私人访问”,不代表政府立场。
这种说法在外交实践中确实有时会被拿来作为缓冲,但问题在于,这次访问的对象不是普通的台北市长、民间团体,而是台当局的萧美琴。
萧美琴是什么人?
曾长期担任“驻美代表”,是台当局对外关系的核心操盘手之一。她和美国政客频繁互动,推动所谓“美台关系升级”,在大陆看来,她就是“台独”势力的代表人物之一。
斐济大使与她见面,哪怕名义上不签协议、不谈合作,也已经构成了实质性的政治接触。
![]()
更何况,斐济是联合国成员国,早在1971年的联合国第2758号决议中,就已经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中国在联合国的唯一合法代表。
这个决议明确否定了台湾的“国际地位”,也意味着斐济作为联合国成员国,没有任何理由与台湾进行“官方往来”。
斐济自己也曾多次重申,一个中国原则是其对华政策的基石。那么这次行为,就是对自我承诺的违背。如果连承诺都可以随便打折扣,那未来又怎么合作?又如何让其他国家信任它在国际事务中的立场?
中国的外交政策虽然一贯主张和平共处,但也绝不会在核心利益问题上妥协。无论是小国大国,只要挑战“一个中国”原则,就一定会受到相应回应。这不是强硬,而是维护国家主权的基本逻辑。
中方下一步很可能是动真格
![]()
当前国际局势复杂,大国博弈频繁,小国在其中穿梭确实不容易。但斐济不能以“灵活外交”为理由,去玩弄原则问题。
特别是在台湾问题上,已经没有“模糊空间”。你要么站在“一个中国”原则这边,要么就准备承担代价。
这次事件发生后,中方已经释放明确信号:信任只有一次。如果斐济不能迅速澄清立场、采取补救措施,中斐合作将面临“实质性调整”。这不仅是暂停项目、取消援助那么简单,更有可能涉及贸易政策、投资审查、人员往来等多个层面。
如果说过去,中国在面对类似问题时还会“多给机会”,那现在,随着台海问题的敏感度不断提升,中国的反应也越来越“零容忍”。
![]()
这不仅是中国对自己主权的维护,也是对所有伙伴国家的一种警示:核心利益面前,不存在“试探”。
对斐济来说,最明智的选择就是立即止损。召回大使、公开道歉、重申一个中国原则、明确拒绝与台湾官方互动——这几项措施虽重,但仍是修复关系的唯一机会。
否则,等待斐济的将不仅仅是对华合作的中断,更可能是其在南太平洋地区信誉的崩塌。
中国不是不能包容,但对原则问题绝不含糊。台湾始终是中国的一部分,这是国际社会认可的基本事实。任何挑战这个事实的行为,不管来自谁、以什么形式出现,都无法逃避后果。
斐济未来怎么走,取决于它能不能从这次事件中吸取教训。如果它继续模糊立场、试探底线,那合作大门不会一直开着。如果它能及时纠正,重新站稳立场,中国也不会一棍子打死老朋友。
由于平台规则,只有当您跟我有更多互动的时候,才会被认定为铁粉。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可以点个“关注”,成为铁粉后能第一时间收到文章推送。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