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贷款是对抗通胀的最好方法。
最近经济学家马光远不建议提前还贷的言论冲上热搜,一句20年前的500元贷款,现在还500块跟白给一样,让无数网友瞬间懵圈。
而更扎心的现实是,这届网友早就从一碗小面里看透了玄机。
10年前街头小面3块钱一碗,现在动辄10块起步,涨幅超300%,钱贬值的速度,远比房贷利息涨得快。
最新数据更是颠覆认知:
央行2025年三季度数据显示,全国新发放商业性房贷加权平均利率仅3.07%,五年以上利率也才3.5%左右,而近几年通胀率稳定在2%-3%,算下来真实房贷利率几乎接近零。
更关键的是,曾经挤爆银行的提前还贷潮,如今悄悄熄火了。
某国有大行数据显示,9月底以来,提前还贷日均申请量暴跌六成,曾经排几个月队才能还贷的场景,现在几乎看不到了。
背后的逻辑其实很直白:
一方面,9月底央行集中下调存量房贷,5366.7万笔房贷利率平均下降,500万房贷25年能省70万利息,月供压力大减;另一方面,银行违约金政策也放宽了,工行、农行等满1年提前还贷就免违约金,建行3年后也免费,早年的罚息门槛基本消失。
经济学家的核心论点更直接:房贷是普通人能拿到的最长期、最低成本贷款,有钱人都在借钱生钱,国家都在负债发展,普通人为啥要急着还掉便宜钱?
![]()
这波言论直接让网友分成两大阵营,吵得比算房贷利息还热闹。
支持派把通胀逻辑扒得明明白白,谁懂啊,2005年贷款50万买房,当时月供3000觉得天塌了,现在3000块连全家半个月生活费都不够。
有网友算得更精,房贷利率3.07%,通胀率2.5%,相当于银行倒贴钱让你用杠杆,提前还就是没考虑好。
更有人搬出大佬逻辑:
全世界有钱人都在借钱投资,只有普通人在急着还贷,这就是贫富差距的根源。
反对方的吐槽却扎心到骨子里,直接戳穿专家滤镜。
经济学家说的投资机会在哪?
我余额宝才2.5%收益,除了存定期啥也不会,不还贷难道等着钱贬值?”
网友现身说法:
去年提前还了80万,现在月供从1.2万降到5000,终于敢给娃报兴趣班了,无债一身轻的快乐,专家根本不懂!
还有网友怒怼占银行便宜的说法,100万房贷30年要还59万利息,这叫占便宜?银行才是稳赚不赔!
争议最激烈的莫过于普通人和有钱人的借钱差异。
![]()
有网友尖锐发问:
有钱人借钱是开公司、搞投资,我借钱是背房贷,他赚了能翻倍,我亏了要断供,能一样吗?
这话立马引发共鸣,专家只算经济账,不算风险账,现在工作说没就没,手里留着现金应急,比啥都强。
其实提前还贷的纠结,早就不是新鲜事。
去年一年,全国人民足足提前还了7万亿房贷,平均每10个房奴就有4个在排队还贷。
而现在潮水退去,不是大家突然懂了通胀,而是存量房贷利率下调、生活压力稍有缓解后的理性选择。
就像网友说的:不是不想还,是现在还贷省的利息,不如留着钱应对失业、看病的风险。
对比不同人群的选择,更能看清现实:50岁以上人群提前还贷比例高达42%,他们更看重退休后的安稳;而90后比例仅17%,更愿意拿着钱投资自己或尝试理财。
这背后是代际观念的差异,更是现实压力的折射。
年轻人敢负债,是因为还能赌职业上升期;中年人急着还贷,是怕一场意外就断供。
经济学家口中的对抗通胀,在普通人这里,不如一句手里有钱,心里不慌来得实在。
更无奈的是,专家说房贷是占银行便宜,可普通人面对的是投资渠道少、收益不稳定,手里的钱除了存定期,几乎没有靠谱的增值方式。
就像十年前的小面3块钱,现在涨到10块,工资却没跟着翻3倍,钱确实在贬值,但普通人能做的,只有守住手里的现金,而不是赌未知的投资收益。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