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神舟二十号载人飞船返回时间,因为意想不到的原因推迟了。
神舟二十号的航天乘组陈冬、陈中瑞、王杰,他们是勇敢的太空战士。
在空间站里,他们执行着一项又一项重要的任务。
原本,11月5日是他们回家的日子。
然而,返回日期前夕,一个消息让所有人的心都揪了起来。
![]()
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消息,神舟二十号载人飞船疑似遭到空间微小碎片撞击。
目前科研人员正在紧张地进行分析和风险评估。
为确保航天员们的生命健康安全,以及任务的圆满成功,经过慎重研究,决定推迟返回时间。
这可不是一个小决定啊!
为什么一块看似“微小”的碎片,会让返回任务按下暂停键呢?
这背后的原因,又是什么呢?
![]()
隐形威胁
在我们头顶的近地轨道,是人类向太空发射各种物体的“热门区域”。
空间站、人造卫星、探测器、飞船等都在这里聚集。
目前已经使用了60多年,却从来没有清理过垃圾。
其实垃圾,就是科学家所说的太空碎片,也叫空间垃圾。
这些太空碎片的大小,那真是天差地别。
![]()
大的有报废的火箭残骸、退役的人造卫星,数量超过3000个。
小到螺丝、涂层碎屑,甚至是航天器外部脱落的油漆碎片,统统都算。
它们在距离地面几百到几千公里的高度,绕地球高速飞行。
更让人担忧的是,近地轨道上的碎片数量,正在急剧增长。
地球轨道上碎片多达上亿个。
与此同时,地球轨道上正在运作的航天器有上万个。
因为碎片数量庞大,而且很多小到无法追踪。
所以没有人能够确切知道,太空里一共漂浮着多少垃圾。
![]()
这些年,太空碎片引发的事故可不少。
2024年,美国国际通信卫星公司(Intelsat)发出警告。
波音公司制造的Intelsat 33e高轨卫星,在轨运行时发生故障解体。
目前已经追踪到57块太空碎片。
这可不是个例。
早在1996年,法国CERISE卫星,就被一块1970年代阿里安火箭残骸的碎片击中。
导致卫星的主要天线被损坏,直接影响了卫星的正常运行。
![]()
2009年,航天史上首次卫星在轨相撞事故发生。
美国铱星33号喝俄罗斯废弃的宇宙2251号侦察卫星相撞,数千碎片漂浮在空中。
无论是载人航天器还是无人卫星,都面临着太空碎片的严重威胁。
每年,航天器都必须多次进行轨道调整,避免与这些高速飞行的碎片相撞。
这种调整不仅消耗燃料,还影响航天任务的正常运行。
![]()
预防到救援的全链条防护
面对太空碎片的威胁,中国航天用实际行动进行预防和应对。
去年10月29日,神十九发布会上,称这次载人飞船的重要使命,就是为中国空间站安装空间碎片防护装置。
并且还在不断优化应急处置方案。
与空间站运行初期相比,航天员用于应急处置的时间提高了5倍。
因此,空间站和航天员的安全性,大幅提升。
![]()
在极端情况下,航天员可搭乘在轨飞船提前返回,或发射待命的应急飞船实施救援。
神二十与神二十一航天乘组会师空间站。
按计划,神舟二十二号载人飞船作为应急飞船,在地面处于待命状态。
万一神二十一无法执行返回任务,神二十二可随时发射升空,前往中国空间站实施救援。
2021年4月,试验六号03星发射升空入轨,这是我国建成的首个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天基空间环境探测系统。
![]()
航天部门通过探测技术,让发现碎片的预警时间比以前多了5倍。
现在有了先进技术,能让航天器避开更多太空碎片。
在防护上,中国空间站采取了三种主要措施。
一是被动防护。
在舱外安装一些防护装置,来抵御微小碎片的撞击。
这种装置在发射前就已经安装好了。
神十八、神十九乘组还在舱外对装置进行加固,确保空间站的安全。
二是主动规避。
对于空间碎片进行预测、编目,通过轨道计算,提前发现碎片,空间站主动变轨规避。
![]()
三是应急处置。
如果空间站因为碎片撞击导致密封舱的泄露,航天员火速堵漏。
如果发现碎片实在避不开,航天员紧急进入坚固的飞船返回舱。
随时准备返回地球。
近年来,国际空间站就发生过,航天员紧急进入返回舱的情况。
![]()
夜间搜救的“极限考验”
神舟二十号航天员乘组在轨执行完任务后,应该如期返回地球。
按计划,6名航天员在空间站共同居住约5天时间,完成各项既定工作。
神舟二十号飞船返回后,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东风着陆场在夜间执行航天员搜救任务。
茫茫戈壁滩,在暗夜中就像一个巨大的黑洞。
![]()
失去了参照物,复杂地形、低温环境下的装备性能衰减。
以及返回舱难以目视发现等问题,给搜救工作带来了重重挑战。
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进行了多轮夜间的专项训练。
空中小组强化夜间搜索飞行和红外热成像操作训练。
地面分队专攻暗夜复杂地形驾驶。
空地协同演练精准磨合每一个处置环节,搜救队员在黑暗中形成肌肉记忆。
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升级了无人机夜间照明系统,组建多机协同照明。
![]()
为现场搜救队员和背光人员提供大范围照明。
着陆现场,设置了3套便携式照明灯。
地面车辆到达后,架设两套广场灯。
在直升机降落后,还将升起3架照明无人机。
这就形成一个立体的照明效果,给航天员点亮了归航之路。
![]()
地磁暴与太阳活动的潜在威胁
除了太空碎片和夜间搜救的挑战,神舟二十号航天员还面临着潜在的威胁。
比如地磁暴活动。
2025年,太阳活动程度较高,爆发过数次的X级别耀斑。
10月,太阳再次出现“撕裂”的情况,开出了一个“黑色口子”。
2025年属于太阳第25个周期的活动时段,并且是在极大值时期左右。
![]()
太阳活动的变化会引发地磁暴活动。
NOAA发布数据,地磁暴的活动主要是在13日前。
可能达成G1地磁暴条件,带来对部分区域的极光活动。
曾经发生过不少地磁暴影响航天器安全的事件。
美国星链卫星公司在进行卫星发射的时候,遭遇了太阳风暴的影响。
导致多达40颗卫星坠入大气层损毁。
随着太阳风暴的不断增长,运行的卫星也出现了坠落,已经达到了数百颗。
![]()
2003年发生“万圣节太阳风暴”,我国的“神舟五号”飞船留轨舱运行高度明显降低,采取措施提升飞船轨道,避免提前坠毁。
面对潜在危险,我国有一套完善的防护措施。
出现太阳活动,不会让航天员出舱。
在空间站内部,组合体会形成一层保护,直接抵挡高能粒子。
从而确保了航天员的安全。
即使有少量的高能粒子进入到中国空间站,结合太阳预警,让航天员进入到空间站重要的隔离区域,形成一道防御。
同时,我国还有待命救援飞船。
如果航天员在太空之中遇到了紧急情况,就会启动待命救援飞船,将航天员接回地球。
![]()
面对背后所涉及的一系列风险,最终决定神舟二十号返回任务推迟。
中国航天在探索宇宙的同时,始终把航天员的生命安全放在首位。
每一次决策,每一项防护措施,都是对生命的尊重和对科学的严谨。
未来的太空探索,中国航天继续勇往直前,克服更多的困难和挑战。
让我们一起为中国航天加油!
期待神舟二十号航天员们平安归来!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