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载耕耘结硕果,砥砺奋进谱新篇。历史的斑斓掠过印山玺街、风机转动在马鬃岭、光伏闪耀在山坡、翠河映照游人笑影……展开紫云自治县“十四五”以来的时代画卷,每一个节点都让人铭记,每一处着墨都令人振奋。
![]()
紫云黄鹤营温泉
“十四五”时期,全县地区生产总值从2020年的86.44亿元提高到2024年的104.74亿元,经济总量迈上新台阶,综合实力显著增强。
城乡蝶变:从“形态”到“功能”的品质跃升
“十四五”期间,紫云持续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落实促进城乡融合发展的蓝图,围绕“精致精彩漫生活、宜居宜业新紫云”的定位,在形态更新与功能完善的双轮驱动下,推动城市与乡村实现华丽转身。
![]()
紫云城市更新项目建成的印山玺街
华灯初上,印山玺街上人潮涌动。谁能想到,一年前还是狭窄拥挤的老城区,如今已成为融合购物、休闲、文化的现代街区,让市民在“精致精彩漫生活”中,触摸到城市更新的温度与质感。
近年来,印山片区借助城市更新项目,打造了集住宅、商业、文化、旅游于一体的城市综合体,不仅重塑了核心商圈,也让“一小时漫行生活圈”成为现实。 过去,游客来到紫云,只是去格凸河景区游玩几小时就离开了,印山城市综合体建成后,外地游客不仅可玩格凸河,还可到县城体验紫云“漫生活”,品味美食文化。
城市之变,不止于“面子”,更在于“里子”。面对县城老旧小区存在的环境差、基础设施弱、生活不便利等问题,紫云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持续推进以老旧小区、棚户区、背街小巷、地下管网改造为重点的城市更新行动。
走进松山街道塔山社区宏泰小区,路面干净整洁,车辆停放整齐有序。
“在以前,小区路面破损,一到下雨污水横流,房屋墙面渗水等问题时有发生,爬楼梯成为老大难问题,停车也很不方便。”谈起过去宏泰小区的生活环境,小区居民顾作宽直摇头。
如今,宏泰小区道路平整、绿植盎然,智能充电桩、立体车库、电梯等配套一应俱全,居民生活品质实现“质的飞跃”。
回望“十四五”,随着新型城镇化的深入推进,紫云城乡建设在波澜壮阔中前行,城区品质与功能全面提升,焕发蓬勃生机,面貌焕然一新。而城乡居民的生活品质也在融合发展中不断提升,美好愿景正一步步变为现实。
产业升级:从“先行”到“融合”的高质量发展
“十四五”期间,紫云从产业先行到产城融合,以工业园区为主阵地,聚焦新型建材、清洁能源、生态特色食品、短链轻工四个领域延链补链,紫云实现了园区带动产城融合不断升级。
![]()
紫云马鬃岭风电场
紫云抢抓新能源发展机遇,锚定打造百万千瓦级能源大县目标,积极推进中核火花农业光伏电站、中水4个风电场等项目开工建设,马鬃岭风电场、物流园猫营镇3兆瓦、格凸河镇2兆瓦屋顶分布式光伏项目等建成投产,总投资9.12亿元的中核紫云储能电站建成并网,成为全省首个集中式大型电化学储能电站,储能规模达400兆瓦时。
![]()
中核紫云储能电站
如今,“风光水火储”多能互补格局已初步形成,绿色能源正成为紫云高质量发展的新底色。
新型建材产业不断做强做优。紫云帮助西南水泥、国资建材、浩翔混凝土等企业拓展市场,鼓励扶持忠顺石材、淋金灿、月华新材料等企业发展壮大,推动宏泰化工加快复产、稳产。德联纺织园、广通农业有机肥、圆嘉农业果汁加工等重大项目建成投产。
![]()
坝羊镇村民采摘春茶
特色农业加快发展,围绕“南种北养”产业思路,以“三种三养”为抓手,持续推进特色产业提质增效。“十四五”期间,紫云以实施“四大工程”为抓手,持续推进“七彩粮仓”工程,2024年全县粮食种植面积达38.03万亩、产量11.59万吨,油菜种植面积达20.2万亩、产量2.26万吨。紫云蓝莓种植面积达1.6万亩,产值达2.5亿元,位居全省第二、全市第一。农业产业链条有效延伸,推进农业SPV项目,建成全省最大的大棚式陆基循环水养殖二关渔业基地和全省最大的工程化循环水槽养殖噜嘎渔业基地。
![]()
大营镇生态蛋鸡养殖基地工人分选鸡蛋
文化体育旅游融合发展同样精彩。“十四五”期间,紫云打造“月月有活动、四季有赛事”平台,“五峰杯”足球赛、攀岩赛、丛林穿越挑战赛、摩托车山地越野赛等传统赛事持续开展,新增的环翠河21K悦动公开赛、大营“村跑”等赛事吸引了国内外运动爱好者参与。紫云还把苗族舞蹈、芦笙舞、山歌等民族文化融入赛事,推出“赛事+文化”纪念产品,并依托格凸河景区推出“参赛+游览”优惠,让游客从“观赛者”变成“参与者”,形成“赛事兴→旅游旺→乡村美”的良性循环。
回望“十四五”,从绿色能源到特色农业,从传统工业到文旅融合,紫云正以多元化产业升级为引擎,推动农文旅协同发展,为乡村振兴和高质量发展书写着崭新篇章。
民生提质:从“保障”到“幸福”的获得感升级
“十四五”期间,紫云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增进民生福祉作为发展的根本目的,聚焦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在就业、社保、教育、医疗、乡村建设、文化惠民等领域持续发力,推动民生保障从“兜底”向“提质”转变。
![]()
白石岩农村经济发展有限公司销售员直播销售红芯红薯
五年间,紫云围绕就业优先战略,全县城镇累计新增就业15816人,新增创业2632户,带动就业12755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5.5%以内。2.14万名农村劳动力接受就业技能培训,5.8万名脱贫户劳动力实现稳定就业,实现“一户一人”以上就业目标,6.35万人通过公益性岗位实现就地就业。与此同时,依托“紫云就业”微信平台发布岗位信息2万余条,举办专场招聘会90场,促成1.2万余人达成就业意向,就业服务精准高效、覆盖广泛。
坚持教育事业优先发展。紫云按照“一集中两腾换”思路优化学校布局,撤并学校6所,新增小学学位1890个、初中学位600个。全县拥有省级示范园1所、市级15所、县级43所,实现市级示范园乡镇全覆盖。今年,紫云还投入6616.5万元用于教育基础设施建设,持续改善办学条件。
![]()
紫云民族中等职业学校
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显著提升。紫云统筹推进国家卫生县和省级健康县创建,推动“小病不出村、大病不出县”。通过组建“猴场+大营”“县人民医院+板当镇卫生院、云岭街道卫生院”等区域医共体,县中医院建成投用,松山卫生院创成省级示范性中医馆。全县完成10所乡镇卫生院、53个村卫生室提档升级,154个行政村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建成。
文化惠民工作同步推进。紫云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加强文物保护和非遗传承,挖掘《民歌·紫云》等文化资源,建设布依族特色文化廊带。通过开展“我们的中国梦·文化进万家”活动,完善公共体育设施,恢复梅花书院等文化地标,不断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
回望“十四五”,从就业增收到社会保障,从教育医疗到乡村建设、文化惠民,紫云正以全方位、多层次的民生改善,推动民生工作从“保障基本”向“提升品质”转变。这份沉甸甸的民生答卷,承载着百姓的幸福期盼,也见证着紫云高质量发展的坚实步伐。
安顺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姚福进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