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阅读文章前,辛苦您点下“关注”,方便讨论和分享。作者定会不负众望,按时按量创作出更优质的内容。
文 |功夫鱼
前 言
2025年10月26日,部署在南海的尼米兹号航母打击群,在例行飞行训练中接连上演“自由落体”名场面,一架黑鹰反潜直升机刚起飞几分钟就直扎大海,短短30分钟后,另一架F/A-18F超级大黄蜂战斗机也步其后尘,在飞行中突发意外坠海。
![]()
两起事故地点相近、间隔极短,直接引发外界对美军舰载航空体系安全性的连环质疑。美国海军官方都坦言没发现敌方干扰,这明摆着,纯属自己人把自己玩翻车了。
反观咱们中国,最新航母福建舰早已成功入列,各项战力全球领先,一对比更衬得美军窘境拉满,曾经喊着“全球最强”的美国海军,如今到底烂到了什么地步?
![]()
哈喽,大家好,小观这篇国际评论,聚焦南海尼米兹号航母接连坠机事件,揭秘美军装备老化、维修崩坏、战备下滑的“北洋化”困境,对比中国航母稳步进阶,看美海军颓势与中方崛起的鲜明反差。
![]()
新战机是“绣花枕头”
要搞懂美军的窘境,先看装备这盘烂棋,美国海军账面上看着唬人,足足有3700架航空器,但其中舰载战斗机也就550架左右,主力是F/A-18系列超级大黄蜂,舰载直升机约400架,核心是黑鹰系列。
![]()
根据美国海军航空系统司令部的数据,截至2024年底,舰载固定翼飞机平均机龄14年,直升机也有12年,跟1990年代比,服役年限差不多翻了一倍,海上高盐高湿的环境跟“天然腐蚀剂”似的,战斗机在这环境里扛14年,早就是超龄“老兵”,性能和安全性能不掉链吗。
长期超期服役直接导致装备妥善率暴跌,拿美军F-15系列举例,早期F-15C妥善率才45.7%,较新的F-15D提升到58.5%,最新的F-15EX能冲到84%,这数据一眼看穿,新飞机就是比老飞机靠谱,哪怕维护标准一样。
![]()
中国空军就没这烦恼,早年经费有限,没多少老旧机型积压,这几年国防投入上来了,列装的基本都是新型号,飞机又新、技术又全,根本不是西方那些“爷爷辈”战机能比的。
再说说这次出事的F/A-18大黄蜂,理论机体寿命6000飞行小时,可因为F-35C项目延期加一堆生产问题,只能被迫延寿到9000飞行小时,这就相当于让退休老人扛水泥,维修时间越来越长,故障也越来越多,黑鹰直升机也是同样的命。
![]()
超期服役的后果很直接,美国政府问责局2024年度报告显示,美海军舰载航空任务可用率从2017年的76%跌到69%,完全任务可用率才53%,说白了每两架飞机里只有一架能执行完整战斗任务,550架舰载战斗机中,真正有战斗力的还不到300架。
事故率也跟着飙升,2020年到2024年,美海军和海军陆战队航空部队共发生43起A类事故,比2010年代后期上升25%,这哪儿是战备下滑,分明是“摔机节奏”拉满了。
![]()
那为啥不买新飞机,答案全在F-35这个“绣花枕头”身上,美国国防部测试与评估局报告显示,2023年F-35机队全任务能力只有30%,几百架飞机里,只有30%能正常干活,剩下的不是在保养就是在大修,也就够得上印度的水平。
更离谱的是那些带作战编码、本应随时待命的F-35,全任务能力才48%,按美军规定这玩意儿得维持100%待命状态,F-35的妥善率下滑速度更是惊掉下巴吗,F-16CD从91%降到50%用了32年,F-15用了27年,F/A-18用了10年,而F-35只用3年就跌到50%,下滑幅度比菲律宾炸鱼队的水花还大。
![]()
装备不靠谱,飞行员训练也跟着拉胯,美军飞行员平均年飞行小时数从220小时降到140小时,舰载机飞行员更惨,还不到110小时,美国空军总飞行时间从2019年的140万小时,降到2024年的107万小时,降幅26%。
反观咱们中国飞行员,平均年飞行小时数高达210小时,有人说美军靠模拟机,可美军自己都承认,模拟机再先进也替代不了真机,而且咱们的飞行员,真机飞够210小时,模拟机训练也没落下,这就是“内卷”的底气。
![]()
现在美国海军陷入两难,F/A-18超期服役故障不断,买F-35更不靠谱,要是再买新的F/A-18,面对咱们电磁弹射的歼-35,就是代差劣势,根本没法打,照这趋势坠机事故还得接着来。
![]()
维修烂到根里
除了装备老化,部署强度超标也是事故频发的重要原因,尼米兹号从2025年4月起,连续执行两项联合演习和三次长航部署,总航期超180天,远超美军120天的理想部署周期。
![]()
长时间在海上高强度运作,人和装备都扛不住,美国海军统计显示,27%的舰载机事故都是疲劳操作导致的,舰艇、机组和飞行员长期高压运转,不出事才怪。
更要命的是美军的维修体系已经烂到根里了,不光航母维修周期越来越长,驱逐舰的维修时间也在增加,受制造业技术退步影响,很多零部件厂商都倒闭了,美军不到万不得已不敢让航母进港维修,一旦进了船坞,啥时候能再出海就没个准信。
![]()
斯坦尼斯号航母就是个典型例子,2019年就开始大修,修了快6年还没好,2024年本来都准备服役了,结果蒸汽弹射器锅炉又坏了,现在还在修,预计2026年才能重新服役,还得祈祷别再出岔子。
一艘航母修这么久,直接打乱了整个维修计划。美国船厂早就超负荷运转,杜鲁门号航母修了8个月还没修好,根本不是个例,可用航母越来越少,美军只能往死里压榨现有装备,形成恶性循环,部署越久故障越多,故障越多维修越久,维修越久可用航母越少,最后只能接着超期部署。
![]()
冷战结束后,美国一门心思搞全球存在战略,要求任何时候都有航母打击群在印太、中东、欧洲执勤,得同时维持3到4个方向的部署,但手里就11艘航母,国会要在印太施压中国,要在红海威慑伊朗,欧洲盟友还得要航母撑场面,为了面子只能透支装备和人员。
再加上美国造船业人才流失,航母平均大修时间从4年延长到6年,现在除了3艘在维修或待维修的航母,剩下的都在高强度部署,预计到2027年,这些航母会集中进入维修期,到时候美国可能真的会面临无航母可用的局面。
![]()
如今的美国海军,越来越像当年的北洋舰队,截至2025年,11艘航母中有7艘服役超30年,伯克级驱逐舰约40%是冷战末期建造的,服役年限超35年,结构疲劳和系统老化都是公开隐患。宙斯盾系统可靠率持续下降,美军的问题绝不止于航空装备,只是其他隐患没像坠机这么直观。
更糟的是美军造舰节奏越来越慢,福特级航母交付延迟,DDGX项目预算反复,工业体系产能严重不足,美国四大船坞平均设施年龄超70年,核动力舰维护能力还只集中在纽波特纽斯一家船厂,一旦这家船厂出点意外,美军的核动力航母就没人能修了。
![]()
历史总是惊人地相似,当年北洋舰队重建设轻保障,李鸿章花大力气建舰队,却没法保障炮弹和煤炭供应,现在美国海军把造船当政治项目,把维修当财政负担,航母建造费用超支,维修经费却严重不足。
北洋舰队的衰败,源于制度上缺乏自我纠偏能力,军官升迁靠政治关系,技术人才被边缘化,现在美国海军也一样,工程师流失率达18%,船坞关键岗位严重短缺,中国虽然也有类似挑战,但造船工业规模大、岗位足,形成了良性循环。
![]()
其实美国海军还有破局的机会,把全球部署的舰船调回本土整备维修,花3到5年战略恢复,之后再集中力量应对核心方向,但他们没意识到,当年北洋舰队失败的核心,是政治属性超越了军事属性,它不是为了作战而建,而是为了彰显威仪。
![]()
现在美国海军也是如此,在南海搞“自由巡航”,在中东“维护稳定”,本质上都是自欺欺人的话术,几十年前美国是全球最大贸易顺差国,海军维护全球航运有经济意义,现在美国成了最大贸易逆差国,中国才是最大贸易顺差国,此时美军维护全球航运,只剩维护霸权的政治意义。
![]()
结语
里子都没了,面子怎么可能撑得住,北洋海军的腐朽是满清王朝的缩影,如今美国海军无论怎么挣扎,都难以挽回颓势,如果美国不愿正视自身战略和体制的核心问题,历史周期率的再次验证,只是时间问题。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