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纸页间寻觅人生真谛
©作者 余任喆
在2025年春晚舞台上,“外卖诗人”王计兵的出现,如同一束光照进了大众视野。他站在聚光灯下,质朴而真诚,每一句话都带着生活的温度和对诗歌的热爱,让无数人为之动容。在回答主持人提问时,他说:“有了诗,送外卖才不那么辛苦,有了诗,我不仅仅是在送外卖,还是在深入生活,在旅行,诗就是我命里的一颗糖。”这颗糖,正是阅读与写作赋予他的力量,也让我们看到了阅读对人生的深刻影响。
王计兵初中辍学后,便踏上务工之路,捞过沙、摆过地摊、捡过破烂,后来成为外卖员,风里来雨里去,生活的艰辛不言而喻。在送外卖的间隙、在等红灯的片刻,他用烟盒、废报纸,甚至布满汗水的手心,记录下生活的感悟,创作了6000首诗歌。他的诗歌没有华丽的辞藻,却充满了对生活的真实描绘,那些奔波在路上的时光、与顾客的相遇、对家人的思念,都在他的笔下变成了动人的诗篇。
是什么支撑着王计兵在如此艰苦的生活中坚持创作?答案或许就藏在他对读书的热爱里。读书,对于王计兵而言,是一种心灵的寄托,哪怕在生活的重压之下,依然能够保持对世界的热爱与好奇。读书让他在平淡的生活中,寻得一片属于自己的精神净土,让他能够在疲惫时获得慰藉和力量,在迷茫时找到生活的方向和意义。
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我们时常被各种压力包围,似乎习惯了在短视频的视觉冲击里追逐刺激,在社交软件的信息流中消耗注意力。然而,真正的阅读恰如深海潜游,需要沉下心来,才能触碰到思想的珊瑚与真理的珍珠。一本好书,是作者用岁月熬煮、用生命搅拌的浓汤,字句间藏着他走过的路、见过的人、悟透的理。读《史记》,能听见两千年前历史长河的涛声;品《红楼梦》,可触摸到人性深处的温热与寒凉。这些文字不会像网红热点那样转瞬即逝,它们会成为我们精神世界的基石,让我们在纷繁世事中保持清醒与笃定。
有人说,阅读是成本最低的旅行,不必舟车劳顿,不必花费重金,一卷在手便可穿越到盛唐的长安街市,感受“春风得意马蹄疾”的快意,亦可驻足于康桥的河畔,体味“轻轻地我走了”的缠绵。更重要的是,阅读能让我们与优秀的灵魂对话:与孔子探讨“仁”的真谛,与苏格拉底辩论真理的模样,与王阳明共悟“心即理”的哲思。这些对话会拓宽我们的视野,打破思维的边界,让我们明白:世界不止眼前的方寸之地,生命还有更辽阔的可能。
阅读的意义,还在于它能塑造我们的精神品格。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伦理使人庄重,逻辑使人善辩。当我们在书中见过命运的跌宕与人性的光辉,就会在现实中多一份同理心,成为我们应对世事的底气,让我们在喧嚣中守住内心宁静,在迷茫时找到前进的方向。
或许,我们难以实现“读书破万卷”的宏大目标,只需让阅读成为一种生活习惯:在清晨的阳光里读几行散文,在夜晚的灯光下翻几页小说,在工作的间隙看几则短文。日积月累,那些读过的文字便会像常春藤一样,爬满生命的墙壁,为我们遮风挡雨,也为我们带来四季常青的生机。
愿我们都能在阅读中遇见更好的世界,也遇见更好的自己。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