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市场资讯
(来源:搜药)
近日,有媒体报道一则深度调查:在医保定点药店,均可刷医保卡购买卫生巾、牙刷、面膜等,看似是日用品的械字号产品。
此现象经报道后迅速冲上热搜,引发公众对医保资金规范使用的激烈讨论。
由此新闻,也引发出诸多疑问。医保个人账户的合法使用范围为何?医保卡个人账户资金,除看病购药外,能否在药店购买医疗器械,如血压计、血糖仪、医用口罩乃至面膜呢?
01
医保个账:除药品外,到底都能买些什么?
那么,使用个人账户在药店购买医疗器械,是否有明确的政策支持呢?
答案是肯定的。并且国务院、各地方政府有关部门,也对此问题特别发文,作出明确指示。
2021年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建立健全职工基本医疗保险门诊共济保障机制的指导意见》明确规定,个人账户“可以在定点零售药店购买药品、医疗器械、医用耗材发生的由个人负担的费用。”
除国家层面的政策,各地医保部门也细化了这一规定:
上海:自2023年7月1日起,个人账户可购买包括医用护具、医用护垫,以及口腔护理液等在内的34种器械耗材。
广东/深圳:《广东省职工基本医疗保险门诊共济保障实施办法》明确个人账户可用于支付相关费用,深圳市则在2025年2月的回复中明确,深圳设置了每月300元的购买限额,以平衡灵活性与合理性。
山东青岛:医保局在指南中明确,个人账户可用于购买“械注字号、械备字号”的医疗器械及医疗耗材。
由此可见,参保人在定点药店使用个人账户购买合规的医疗器械,是完全合法、合规的行为。
02
械字号≠日用品:本质用途与专业价值,均不相同
在生活中,我们可能会在药店看到一些看似与日用品无异的“械字号”产品,
比如牙刷、卫生巾、面膜等,这些产品均可用医保个账购买。但其相比于日用品,其核心价值在于专业的医疗背景和严格的生产标准。
“械字号”面膜:实为“医用敷料”,属于第二类医疗器械。它在无菌环境、成分和功效上的要求远高于普通护肤品,其广泛应用于医疗领域,可以用于止血、保护创面、促进创面愈合等。而除“械字号”面膜外,常见的绷带、敷料、护理敷料、敷料辅料、肠内营养支持用敷料等,都是医用敷料这个大家庭的成员。
除面膜外,械字号卫生巾也是广受社会关注的焦点。近年来,普通卫生巾质量安全事件频发,而械字号卫生巾在抗菌、无菌标准上的严格要求,为经期或术后女性构筑起普通消费品难以提供的健康防护。
械字号的面膜、卫生巾等产品,因其价格相对亲民,适用场景可覆盖部分日常所需,常被消费者和日用品混为一谈。但这并不改变其作为医疗器械的专业属性——它们恰恰回应了消费者对多元化、精细化健康管理需求的增长。
当然,部分消费者将械字号产品与日用品混淆,也暴露了药店行业在专业服务上的短板。部分店员未能清晰、准确地向消费者说明产品的医疗器械属性、核心功能及适用场景。这不仅是合规经营的要求,更是药店从“药品销售商”向 “健康服务提供者”转型升级的核心竞争力。
03
边界与责任:并非所有械字号产品都可以“个账支付”
并非所有医疗器械都可用个人账户支付。为确保基金安全,各省市医保部门普遍实行目录管理。
江西省医疗保障局印发的《江西省医保医用耗材支付管理目录(2025年)》共纳入3841个产品。
天津市医疗保障局也明确,只有纳入《天津市基本医疗保险医用耗材目录》并符合限定支付范围的产品,医保基金才予支付。对于未纳入目录的医用耗材和医疗器械,医保基金不予支付。
事实上,国家医保局正在不断强化对定点药店的监管力度,在打击欺诈骗保方面成效突出,药店合规经营水平显著提升,过往常见的医保卡买大米、食用油、鸡蛋等违规行为已基本销声匿迹。
长期以来,实体药店作为医疗卫生体系的重要末端,是日常用药的保障站、健康咨询的窗口和慢病管理的哨点。理性看待医保个人账户的属性,认清医疗器械的专业价值,同时推动药店提升专业服务能力,才能共同守护好这条关乎民生健康的“最后一公里”,让医保基金在合规的前提下,更好地服务于百姓的日常健康生活。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