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三季度偿付能力报告出炉,81家非上市财险公司的成绩单摆在了桌面上。
说实话,这份成绩单看起来还挺光鲜——3975.88亿元保费收入,154.14亿元净利润,73家公司盈利。
![]()
但你要是仔细看,81家财险公司里,头部10家吃掉了行业70%的利润,还有8家公司亏损,3家风险评级拉响警报。
有些公司的日子,过得不太好。
1.保费收入:有人狂飙,有人掉队
先说说保费这事儿。
中华联合财险以575.4亿元的保费收入稳坐头把交椅,大地财险和阳光财险紧随其后,分别拿下421.69亿元和367.93亿元。保费过百亿的公司一共有9家,看起来挺热闹。
但真正有意思的是增速。
有两家公司实现了现象级的保费增长,比亚迪财险同比增长279.48%,阳光信用保证保险也达到272.73%。其中,比亚迪财险业绩飙升的最强驱动力,无疑来自于比亚迪新能源车的巨大市场保有量,为其关联保险业务提供了坚实基础。
可有人涨得猛,就有人跌得狠。
久隆财险的保费收入只有0.42亿元,同比暴跌50.99%。国泰财险从去年的67.8亿元跌到今年的44.39亿元,跌幅34.46%。前海联合财险、日本兴亚财险(中国)、华农财险……这些公司的保费都在往下掉。
你说这是市场竞争激烈?还是自己的产品不行?
反正数据摆在这儿,保费下滑超过10%的公司,基本上都在亏损榜单上有名字。
![]()
2.盈利分化:有人赚翻,有人亏惨
再看盈利情况。
众安在线以18.59亿元净利润位居行业榜首,阳光、大地、英大泰和、中华联合等四家财险公司紧随其后,净利润均超10亿元。这五家头部企业合计盈利73.85亿元,几乎占据行业总利润的半壁江山。
但另一边,8家公司在亏损。
日本兴亚财险(中国)亏了0.03亿元,长江财险亏了0.09亿元,东吴财险亏了0.13亿元,前海联合财险亏得最多,0.64亿元。
你可能会说,亏几千万算什么大事儿?对大公司来说确实不算啥,但对这些中小险企来说,连续亏损就是要命的事儿。
更要命的是祸不单行。
前海联合财险不仅亏损,保费还下滑了26.34%,风险综合评级还是C类,6成股权被冻结。这种情况下,你说它还能撑多久?
阳光信用保证保险也是,保费虽然暴涨272.73%,但还是亏了0.24亿元。这说明啥?说明保费增长不等于盈利,可能是为了抢市场份额,把价格压得太低了。
3.风险警报:3家公司评级不达标
偿付能力这事儿,说白了就是保险公司能不能赔得起钱。
监管部门给每家公司打分,A类最好,B类还行,C类合格,D类就是不达标了。
今年三季度,有3家公司的风险综合评级是C类:亚太财险、安华农业保险、前海联合财险。
![]()
安华农业保险在回应中指出,评级不达标主要反映了公司治理的不足,目前正积极整改。亚太财险则强调,其正通过夯实基础经营来强化风险管控能力,双方均致力于改善当前评级状况。
但你要是看前海联合财险的情况,就会发现问题没那么简单。
该公司同时背负着评级不达标、持续亏损、高管动荡与大量股权被冻结(占比60%)等多重难题。面对如此严峻的综合症结,其翻身可能性无疑被打上了一个巨大的问号。
不过也有好消息。
华安财险之前因为战略风险、操作风险等问题,风险评级一直是C类。但今年二季度,它的评级升到了B类。
华安财险表示,其风险化解与扭亏增盈工作正同步推进:一方面,公司通过精细化管理与专项整改,积极解决监管指出的问题;另一方面,增资扩股已取得实质进展,为化解治理风险奠定了坚实基础。
这说明啥?说明只要肯下功夫,C类评级也不是没救。
4.行业分化:强者恒强,弱者更弱
整体来看,财险行业的分化越来越明显。
头部公司保费收入高、盈利能力强、风险管理好,日子过得挺滋润。
![]()
以中华联合财险、大地财险、阳光财险为代表的公司,已形成稳固的市场地位。它们不仅保费收入超300亿、净利润超10亿,实现了规模与效益的兼备,更在品牌、渠道与客户基础上建立了核心优势。
众安在线更是特殊,作为一家互联网保险公司,它的保费收入虽然不是最高的,但净利润却是最高的。这说明它的盈利模式更高效,成本控制更到位。
但中小险企的日子就没那么好过了。
保费收入不足10亿元的公司有27家,占了整个行业的三分之一。这些公司要么是区域性险企,要么是专业性险企,市场份额本来就小,竞争压力又大,很难做大做强。
更为严峻的是,部分险企正承受业务规模小与持续亏损的双重压力。以隆财险、日本兴亚财险(中国)、凯本财险(中国)这些公司为例,其保费收入均未达到1亿元且未能盈利。在此情况下,它们被收购或退出市场的命运似乎已成定局。
5.未来趋势:洗牌还在继续
看完这81家公司的数据,我突然明白了一件事:保险行业的竞争,早就不是拼规模、拼渠道的时代了,拼的是对未来的判断和执行力。
头部公司为什么越来越强?因为它们看到了三个趋势:
一是场景化。保险不再是单独售卖的商品,而是嵌入到消费、出行、医疗等各种场景里的服务。谁能占领场景,谁就能占领用户。
二是数字化。从产品设计、风险定价、核保理赔到客户服务,全流程数字化能把成本压到极致,效率拉到最高。这是生死线。
三是专业化。大而全的时代过去了,小而美的细分市场反而有机会。农险、责任险、健康险、宠物险等等,每个赛道都能跑出黑马。
![]()
反观那些困境公司,要么还在用10年前的打法,要么战略摇摆不定,要么内部管理一团糟。市场不会给你试错的机会,慢一步就是生死之别。
财险行业的洗牌还在继续,但这不一定是坏事。
市场竞争激烈,优胜劣汰是正常的。那些经营不善、风险管理不到位的公司被淘汰,反而能让整个行业更健康。
81家保险公司的命运分化,本质上是一场关于选择、判断和执行的较量。赢家不一定是最努力的,但一定是最清醒的。
那些在生死边缘挣扎的公司,其实是在为过去的误判买单。而那些活得滋润的公司,是在为正确的选择收获红利。
这个道理,放在企业是这样,放在个人身上,又何尝不是呢?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