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前下班回家就往屋里钻,现在每天都要在花园里坐会儿,和大家聊天,心情都敞亮了!”在虹东小区住了二十年的罗志远阿姨坐在造型别致的廊架下,笑得眼角泛起皱纹。这个曾因设施老旧而沉寂的老小区,经过一年多的精品改造,如今处处洋溢着生机与活力。
![]()
![]()
清晨时分,中央花园的健身区已热闹起来。老人们在各式各样的健身器材上拉伸、旋转,舒展着腰身和筋骨;太极拳队的叔叔阿姨气定神闲地扎着马步,手臂缓慢在空中挥舞;不时有年轻的妈妈推着婴儿车,在中央花园里驻足。
记者看到,改造后的花园被划分为动静两个区域。健身区内,鳞次栉比地排列着10余个健身器材,成为老人和小朋友的“游戏乐园”。休闲区独特的造型让人眼前一亮。蜿蜒的曲线设计借鉴园林式廊架结构,木质靠背座椅与环形座椅分布于其间,形成多个半围合空间。
![]()
最让居民称道的是设计师的“小心思”: 休闲区不仅增设了能够遮风挡雨的顶棚,即便下雨天,居民也可以随心在此聊天;而且顶棚下安装有照明灯,使晚间的花园如白昼般明亮,但巧妙之处在于,顶棚也起到遮光效果,确保不影响周边楼栋居民休息。
“我们是老小区,活动空间有限。现在改造好了,早上是运动健身的人,上午是聊天晒背的老人,下午是嬉戏的学生,晚上则是休闲的居民们,社区一下子就热闹起来了。”居民曹贵华的描述,勾勒出改造带来的生活图景。
![]()
如果说中央花园是最受居民欢迎的区域,那么每栋楼前的无障碍通道,则是此次改造中的暖心之举。
在2号楼前,居民推着婴儿车缓缓走上斜坡。“以前这个坡道有点陡,下雨天根本不敢走。”她指着眼前“口”字型的、坡度相对平缓的通道说,“现在推着车子上下特别省力。”
这个看似简单的改造背后,是“三驾马车”与居民的“集体智慧”。设计师最初拿出统一方案时,有居民提出异议:“我们楼前有消防栓,原设计会挡住通道。”
![]()
![]()
于是,从方案讨论到现场测量,从意见征集到反复修改,居民不再是被动的接受者,而成为了改造的“设计师”。经过三轮现场测量和方案调整,最终4栋楼形成了4种个性化设计,有的绕开消防设施,有的远离主干道确保安全,有的与绿化带无缝衔接。“每栋楼的通道都是‘独家定制’!”居委会工作人员施贺盈说道。
而此次改造的成功之处,还在于居民区将全过程人民民主理念融入改造的方方面面。
![]()
“楼栋外墙选什么颜色?”“休闲座椅要木质还是石材?”改造启动以来,居民区发挥党建引领作用,与业委会、物业和居民代表组织了多场居民议事会,收集居民对改造的意见建议。与此同时,在区房管局的大力支持下,代建方和施工方等克服重重困难,尽可能把百姓们共同绘制的小区蓝图转化为实景。
“在路面改造讨论中,我们原本准备铺设沥青地面,但居民提出,沥青地面时间久了会有坑洼,烟头掉上去也会有颜色沉积。”于是,居民区采纳居民的意见,换成了白色水泥,造价成本翻倍,但质量更好。
![]()
![]()
这种参与感也让居民对改造成果格外珍惜。“居民区根据我们的意见进行改造,所以每处改造都改到了我们心坎上。现在居民看着自家小区,就像出自自己之手的作品,也会非常爱护和珍惜。”社区居民黄淑怡开心地说道。
改造带来的不仅是环境升级,更点燃了居民的参与热情。曾是上海植物园园长的张连全,在充电桩旁的荒地上打造出“新秀绿径”,引入40种、356棵珍稀苗木,而且每棵植物都挂着二维码,扫码就能了解养护知识,成为社区亮丽一景。“能有机会为提升小区绿化品质作贡献,我深感责任重大,也充满成就感。”他感慨道。
![]()
如今,灰白相间的楼体在绿树间错落有致,中央花园的笑声随风飘散,无障碍通道上轮椅与婴儿车和谐共行。这场精品改造,用最朴实的方式诠释着,当每个居民的声音都被听见,当每份期待都化作细节,老旧小区也能焕发出令人心动的美好。
来源:上海长宁
上观号作者:房可圆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