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导读:国际奥委会主席考文垂上任后首次访华,为何来专程到这家企业?
致力于“让世界更美好”的国际奥委会主席柯丝蒂·考文垂,在中国找到了共鸣。11月11日,当考文垂专程到访蒙牛集团时,这场跨越山海的对话不仅让全球目光聚焦这家中国乳业龙头,更将蒙牛二十年治沙实践推向世界舞台。
作为奥林匹克全球唯一乳制品合作伙伴,蒙牛用二十年时间将沙漠变绿洲,更以“产业生态化”的绿色实践,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转化为可复制的全球样本。从治沙奇迹到零碳工厂,从奥运精神共鸣到中国智慧传播,蒙牛不仅以“天生要强”精神与奥运基因同频共振,更通过全产业链绿色革命和跨文化传播,构建起“奥运价值坐标系”。
从“要强”到“共强”
奥运基因与企业精神的同频共振
在蒙牛人心中,“要强”从来不是简单的口号。这种与奥林匹克精神高度契合的特质,在乌兰布和沙漠的治理中得到了最生动的体现。
二十年前,这片被称作“红色公牛”的沙漠还是黄沙漫天的荒芜之地;如今,35万亩草场绿意盎然,14万头奶牛在牧场间悠然漫步,220平方公里的绿洲如翡翠般镶嵌在沙漠腹地。这片令人生畏的“生命禁区”改造成为了蕴含无限生机的“沙漠绿洲”。这种“敢教沙漠换新颜”的壮举,正是蒙牛“要强”精神的具象化表达。
![]()
蒙牛的治沙实践并非简单的生态修复,而是将“种草-养牛-产奶-还田”的循环农业模式深植于产业链每个环节。35万亩草场不仅固沙锁水,更形成可持续的有机饲料基地;34座牧场全部采用光伏发电和沼气发电,每年减少碳排放量相当于种植150万棵乔木;奶牛粪便经沼气处理后转化为有机肥,反哺牧草种植,形成完整的生态闭环。
“从牧场到餐桌”的全链条绿色转型,让“沙漠里种出的牛奶”成为全球乳业绿色转型的标杆,更通过奥林匹克平台将“要强”精神传递给更多国家和地区的合作伙伴。
更深刻的共鸣体现在“更团结”的全球视野。蒙牛在治沙过程中创新“企业+政府+科研机构+牧民”的合作模式,带动周边2000余户牧民通过种植、养殖、旅游实现增收,真正实现“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这种“共强”理念与奥运“更团结”的宗旨不谋而合。
![]()
在巴黎奥运会期间,蒙牛打造的140平方米沙漠绿洲休闲区成为埃菲尔铁塔下最亮眼的风景。来自206个国家和地区的运动员、观众在此驻足,直观感受中国防沙治沙的成果与决心。这种“看得见、摸得着”的传播方式,让“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的中国智慧真正走进全球视野,成为连接奥林匹克精神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生动纽带。
此行考文垂高度称赞蒙牛取得了“令人难以置信的绿色成果”。她表示,“作为全球乳业领军企业,蒙牛不仅为消费者奉献营养健康的乳制品,还积极投身环境保护行动。期待未来双方携手开展更多合作,通过运动与营养的融合,为推动体育事业发展、增进人类福祉贡献更大力量。”
考文垂的点赞,正是对“要强”精神共鸣的精准捕捉。她看到,蒙牛的治沙实践不仅是中国企业的绿色担当,更是奥林匹克精神的全球实践,展现了企业力量如何转化为推动全球可持续发展的动能。
而在考文垂访问期间,蒙牛也正式发布“沙海筑梦”乌兰布和生态守护计划,未来5年将完成1000万平方米防风治沙,全面提升乌兰布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和稳定性,并通过生态修复促进产业发展、助力乡村振兴。
从“沙漠绿洲”到“零碳工厂”
全产业链的绿色革命
如果说治沙是蒙牛绿色实践的起点,那么“全产业链绿色化”则是其构建的“绿色标杆”核心。在乌兰布和沙漠,蒙牛将生态修复与产业发展深度融合,打造出“种养加、草牧奶”一体化有机产业链,实现了从“牧场到餐桌”的全链条绿色转型,书写了生态治理与产业升级的双重奇迹。
这种转型体现在生态修复的突破性成果上。通过大规模种植耐旱植物、建设防护林带、实施节水灌溉等科学措施,蒙牛在乌兰布和沙漠成功培育出220平方公里绿洲——相当于3万个标准足球场的面积。这片“人工绿洲”不仅有效遏制了沙漠扩张,更通过光合作用每年吸收大量二氧化碳,形成年固碳量可观的“碳汇基地”,为区域生态平衡注入持久动能。
![]()
蒙牛的治沙成果不仅是中国的骄傲,更是全人类的财富。蒙牛集团总裁高飞表示,作为乳业首个奥林匹克全球合作伙伴(TOP),蒙牛积极倡导奥林匹克价值观,将乌兰布和荒漠治理与产业发展深度融合,打造沙漠有机生态产业链,为全球“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提供了乳业样本。未来,蒙牛将继续承担TOP合作伙伴的责任,推动其在可持续发展层面的各项努力,为奥林匹克运动的可持续发展和全球体育事业积极贡献蒙牛力量。
沙漠绿洲是蒙牛绿色实践的起点,而遍布全国的绿色工厂则是其“生态产业化”的硬核支撑。在蒙牛武汉工厂,污水处理中心被员工亲切称为“碧水中心”——日处理量达5000吨的污水经处理后可用于绿化灌溉和种菜,年节约用水7万吨;屋顶光伏发电与自然采光设计,让工厂宛如湿地公园,吸引白鹭、天鹅驻足,获评“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业示范区”,更被福布斯认证为“世界上产能最大的单体低温酸奶工厂”。目前,蒙牛已建成37座国家级绿色工厂,这些绿色工厂的实践,形成了可复制的绿色制造标准,通过产业链上下游的协同,推动整个乳业向低碳转型。
从牧场到工厂,从包装到物流,蒙牛构建了完整的绿色供应链体系,建立全链条质量追溯系统确保“从牧场到餐桌”的全程环保可控,开发更适合国人的运动营养产品,让健康理念与环保实践同频共振。
作为奥林匹克全球唯一乳制品合作伙伴,蒙牛通过奥运平台向世界传递中国企业的绿色担当——在联合国气候大会发布“绿洲计划”“蓝色星球”等公益项目,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智慧转化为全球共通的语言。通过治沙成果展示、绿色供应链推广、低碳生活倡导,蒙牛让“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中国方案获得国际社会广泛认同。
从“要强”到“共强”,正是奥运基因与企业精神同频共振的最佳注脚。蒙牛用实际行动证明:企业的使命,不仅是创造商业价值,更是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力量——这种力量,既体现在沙漠绿洲的生态奇迹中,也蕴含在每一个普通人“要强”的日常里,最终汇聚成推动人类文明向前的磅礴伟力。
从“两山理念”到“全球共鸣”
中国智慧的国际传播
从2008到2024,从北京到巴黎,蒙牛始终以“要强”姿态站在世界舞台中央,通过奥林匹克平台,将“要强”精神转化为全球可理解的语言,推动全球可持续发展理念深入人心。跨越国界的精神传承,让“要强”不仅成为蒙牛的基因,更成为连接中国与世界的桥梁,让世界看到中国企业如何用智慧与担当书写“让世界更美好”的生动注脚。
![]()
这座文化桥梁的搭建彰显出显著的全球示范效应。蒙牛以自身绿色实践为范本,向世界展示了企业如何成为解决问题的关键力量而非问题制造者。面对气候变化等全球性挑战,蒙牛通过技术创新、模式创新、管理创新,实现了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双赢,为全球企业绿色转型树立了标杆。这种实践不仅印证了中国方案的有效性,更让国际社会看到中国企业推动可持续发展的智慧与担当。
而在奥运平台上,蒙牛的“要强”精神得到了最生动的诠释。2024年巴黎奥运会期间,蒙牛通过火炬传递、代言人合作、奥运预热活动等多元载体,将“要强”精神具象化为全球观众可感知的故事。从谷爱凌、王一博等火炬手在法国街头的活力奔跑,到贾玲、韩红等代言人通过MV传递的坚韧力量,蒙牛用一个个鲜活故事让“要强”精神跨越国界,成为连接中国与世界的情感纽带。特别是“义肢舞者”廖智在火炬传递中的动人身影,更将坚韧不拔、积极向上的精神力量传递到世界每一个角落。
![]()
从“沙漠里种牛奶的人”到“奥林匹克全球唯一乳制品合作伙伴”,蒙牛始终坚信行动胜过语言。当考文垂在蒙牛按下“绿色点赞”键时,她不仅肯定了企业二十年治沙的坚持,更预见了中国智慧在全球舞台上的无限可能——这种可能,正在从乌兰布和的绿洲延伸到奥运赛场,从中国的草原延伸到世界的每一个角落,成为“让世界更美好”的生动实践。
从“加速跑”到“稳健行”,汾酒破逆风局显硬实力
汤臣倍健的三季度答卷与而立之年的再创业
赛力斯,以“技术+资本”双驱动全球化发展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