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滚动播报
(来源:中工网)
“以前老伴丢了身份证,得推着轮椅去派出所拍照、填表,来回折腾小半天。现在‘三务融合’流动实践站的民警带着便携设备上门,在家门口拍好照,坐着聊会儿天的工夫就办好了。”近日,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新巴尔虎左旗嵯岗镇的居民道尔吉拿着补办的身份证,对“流动专班”的贴心服务赞不绝口。这一温暖场景,正是呼伦贝尔“三务融合”基层治理模式深耕十余年结出的民生硕果。
作为我国向北开放的桥头堡,呼伦贝尔肩负1733.32公里边境线的守边固防重任,6个边境旗市区“点多线长面广”,平均每个边境派出所管辖面积达1700平方公里,人口密度仅1.2人/平方公里,曾面临党务覆盖“跟不上”、村务服务“够不着”、警务布防“有盲区”的难题。2012年,呼伦贝尔边境管理支队主动对接驻地党委政府,探索出以党建为引领、法治为保障的“三务融合”模式,将党务、村务、警务资源深度整合,构建“固定+流动”双轨服务体系。
![]()
固定实践站内,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与警务室“合署办公”,微信群里的求助信息10分钟内必有回应;流动实践站跟着牧民转场走,草原110警务车变身为“移动服务站”,法治宣传、证件代办等服务直抵蒙古包。
“‘三务融合’基层治理模式的核心,是把服务送到群众最需要的地方,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呼伦贝尔边境管理支队党委书记、支队长赵喜文说道。
如今,在1733.32公里边境线上,这一基层治理模式正持续释放活力,不仅为边境依法治理提供了清晰路径,更以“边民富、边关美、边疆稳、边防固”的生动实践,书写了新时代法治中国建设的边疆答卷。(工人日报客户端记者 李玉波 通讯员 张俊高 李永建)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