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深入推进中小学美育改革,精准落实新课标 “跨学科主题学习”要求,切实提升艺术骨干教师跨学科课程设计与实施能力,10月29日,由绵阳市教育和体育局主办、绵阳市教育科学研究所、绵阳中学实验学校承办的2025年中小学艺术骨干教师(美术学科)专题研培活动顺利举行。全市300余名美术骨干教师围绕跨学科美育“好课程” 建设核心主题,开展专题学习与实践研讨,为学科周后续系列活动夯实基础。活动现场,绵阳中学实验学校展出的百余幅学生美术作品散发着浓郁的艺术气息,笔墨间尽显少年才情,引得专家与参培教师不时驻足观赏、交流点评,为这场专业研培活动增添了浓厚的艺术氛围。本次活动由绵阳市富乐实验小学美术教师朱丽媛主持。
![]()
![]()
上午的理论培训环节,特邀四川美育领域知名专家、成都师范学院陈实教授作专题讲座。陈教授以《跨学科美育课程建设政策解读与理论基础——中小学美术跨学科主题学习实践与探究》为题,从政策落地视角切入,系统解读新时代美育改革核心要求,梳理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跨学科美育的发展脉络。从2001年《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确立“课程综合化”改革目标,到《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 年版)》明确 10% 以上课程为跨学科内容,清晰的政策演进梳理让参培教师把握核心导向。同时,陈教授厘清项目式学习与跨学科学习的边界,展示多个中小学美术跨学科教学优秀案例,为参培教师提供可借鉴的实践范式,指明教学落实与创新方向。
![]()
![]()
下午的实践探索环节聚焦案例分享与经验交流,绵阳市张晓蓉名师工作室领衔人张晓蓉老师带领工作室课程建设工作站成员,呈现多维度跨学科课程实践成果。
在“美术+科学”融合领域,绵阳市游仙区美术教研员李丹老师以《美术与科学融合的课程开发实践——以游仙区东原小学为例》为题,分享“区域引领、学校落地”模式下的成功经验。东原小学开发的“美术+科学”跨学科课程,秉持“让科学可感,让艺术有源”理念,构建“三级课程 + 工作坊+分学段实施”体系,通过20万倍艺术工作坊建设完善社团课程,为基层学校提供可操作范本。
![]()
在“美术+传统文化”交融方面,绵阳市五里路小学叶会老师围绕《五里路小学汉文化校本美育课程体系构建》,从“立足本土寻根”“三步进阶搭基”“动态生长探远” 三个层面,详解馆坊课程体系构建经验与未来规划,彰显传统文化在美术教育中的独特价值与生命力。
![]()
东辰聚星学校姬加良老师则带来《心智教育下的书法课程蓝图与实践探索》分享,从书法教育现状、“四院五力” 课程体系、建设路径、多学科融合实践及成果展示平台五个维度,全面呈现书法美育系统探索成果,为书法跨学科整合提供新思路。
![]()
案例分享后,张晓蓉老师以《破界与建构:中小学美术跨学科美育的实践路径》为题作总结讲座。她提炼全市跨学科美育实践经验,提出“目标—内容—评价”三位一体课程设计模型,强调以核心素养为导向,规避“为融合而融合” 的形式化问题,确保课程逻辑严谨、实效显著,为参培教师提供精准实践指引。
![]()
![]()
研培后期,参培教师按区县和学段分组,围绕拟定主题现场完成“美术+其他学科”跨学科课程框架设计。各小组依次进行成果陈述,张晓蓉老师逐组开展细致点评,明确方案优化方向,助力参培教师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教学能力,实现从“学”到“用”的高效落地。
![]()
本次研培通过“政策解读—案例分享—实操演练”的闭环培训模式,让参培教师系统掌握跨学科美育课程设计方法与实施策略。同时,活动搭建起全市美术教师交流共享平台,促进思想碰撞与经验互鉴,为绵阳市中小学美育课程改革注入新动能,助力“以美育人、以文化人”育人目标落地见效,推动区域中小学美育事业迈向高质量发展新阶段。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