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儿媳把我退休卡拿走,每月就给我20块,我果断走进银行:您好补卡

0
分享至

我叫陈卫国,六十岁退休那年,老伴走了。

厂里给办了退休手续,光荣地发了个大红本,敲锣打鼓地送我出了那扇我进了四十年的大门。

我一辈子,就是个钳工。跟铁疙瘩打了一辈子交道,手上全是茧子,耳朵也不太好使,机器的轰鸣声在我脑子里住了几十年,一时半会儿还搬不走。

儿子陈磊结婚早,孙子童童都上小学了。

老伴走了,我一个人住着这套两室一厅的老房子,冷冷清清。陈磊跟儿媳李娟就跟我商量,说要么我搬过去跟他们一起住,要么他们搬过来。

我说,你们搬过来吧,我这儿离童童学校近,再说,我住惯了。

他们搬过来后,家里是热闹了,但也挤了。

我那点退休金,一个月五千出头,在这座不大不小的城市里,算不上多,但养活我一个老头子,绰绰有余。

我隔三差五给童童买点零食玩具,给家里添点好菜,周末带着老伙计们去小酒馆喝两杯,日子过得也算舒坦。

这样的日子没过半年,儿媳李娟找我谈了一次话。

那天我正戴着老花镜,给童童削他最喜欢的苹果,一圈完整的苹果皮垂下来,像个小弹簧。

李娟端了杯水放我手边,笑着说:“爸,您看,您花钱总是大手大脚的。”

我心里咯噔一下,手里的水果刀顿了顿。

“童童正是长身体的时候,嘴馋,您老惯着他,净买些垃圾食品,对身体不好。”

她又说:“还有,您那些老同事,我知道感情好,但总在外面吃吃喝喝,花销也大,还不卫生。万一吃坏了肚子,我们做儿女的得多担心?”

她的话说得轻声细语,句句都在理上,句句都像棉花,但堵在我心口,有点闷。

“爸,您年纪大了,现在外面骗子又多,专门盯着你们这些有退休金的老人。您那点钱,万一被骗走了,多可惜?”

我没说话,只是慢慢地把削好的苹果切成小块,放进盘子里。

李娟终于图穷匕见。

“所以,我跟陈磊商量了一下。您的退休卡呢,就先放我这儿保管。家里的开销,买菜水电,都从这里面出。您自己身上呢,留点零花钱就行了。”

她顿了顿,观察着我的脸色,补充道:“您放心,我跟陈磊肯定把您照顾得好好的。这也是为了咱们这个家,为了童童的将来,总得攒点钱吧?”

我看着她,她的眼睛里是一种不容置疑的精明和算计,但脸上却挂着“我都是为你好”的笑容。

儿子陈磊从房间里探出头,附和了一句:“爸,李娟也是好意,您就听她的吧。”

说完,他又缩了回去,像个怕事的乌龟。

我心里叹了口气。

还能说什么呢?为了家庭和睦,为了不让儿子为难,我还能说什么?

我从卧室的抽屉里,拿出了那张棕色的退休金银行卡,连同我手抄的密码纸条,一起递给了她。

递过去的那一刻,我感觉自己像个被缴了械的老兵,手里的枪没了,只剩下一身洗得发白的旧军装。

李娟接过卡,脸上的笑容灿烂得像朵花。

“爸,您真是个体谅我们的好爸爸。”

从那天起,我的退休生活,变了味儿。

第1章 存折上的二十块

李娟说到做到,确实给了我“零花钱”。

她给我办了个存折,每个月一号,准时往里面存二十块钱。

第一次拿到那个崭新的绿色存折时,我翻开,看着上面打印的阿拉伯数字“20.00”,愣了半天。

阳光从窗户照进来,把那两个数字照得有些刺眼。

我以为自己看错了,又把老花镜拿出来戴上。没错,是二十,不是二百,更不是二千。

二十块钱。

在这个年代,二十块钱能干什么?

去巷口那家开了三十年的面馆,一碗最便宜的阳春面,都要十二块。

我常抽的“红塔山”,一包十三。

我想找李娟理论,话到嘴边,又咽了下去。

我怕吵架。老伴走了以后,我尤其怕家里有争吵声,那会让我觉得这个家要散了。

我安慰自己,也许只是第一个月手头紧,下个月就好了。再说,我在家里吃住,确实也没什么大开销。

于是,我拿着那二十块钱,过了第一个月。

烟是不敢抽了,想得厉害了,就点一根闻闻味儿,再小心翼翼地掐灭放回烟盒里。

老伙计老张打电话叫我去下棋,顺便喝两盅,我推说天冷,腿脚不方便。

挂了电话,我能想象到电话那头老张纳闷的表情。我陈卫国什么时候因为天冷就不出门了?

我开始学着看人脸色。

饭桌上,李娟做了红烧肉,童童一个劲儿地往我碗里夹。

“爷爷吃,爷爷爱吃肉!”

我看着碗里颤巍巍的肥肉,心里发酸,却笑着把肉又夹回童童碗里。

“爷爷牙不好,咬不动,童童吃,长高高。”

李娟在一旁看到了,满意地笑了笑,对陈磊说:“你看,爸现在多注重养生。”

我低下头,扒拉着碗里的白米饭,那饭粒好像有千斤重,堵在我的喉咙里。

月底,我那二十块钱,还剩下五块。

我没舍得花。

我把它夹在存折里,像夹着一张褪了色的旧照片。

第二个月一号,我去刷了存折。

看着上面新增加的“20.00”,总额变成了“25.00”,我站在银行的自助机前,一动不动。

有个年轻人好心提醒我:“大爷,您办完了吗?”

我回过神来,仓皇地抽出存折,连声说:“办完了,办完了。”

走出银行,外面的阳光很好,可我感觉浑身发冷。

原来,这不是暂时的。这就是我往后余生的“零花钱”标准。

我像个提线木偶,吃喝拉撒都被人规定好了。我的人,我的钱,都成了别人的附属品。

我不再是我自己,只是一个挂着“父亲”和“爷爷”名头的,每个月领二十块生活费的食客。

尊严,这个我年轻时看得比命还重的东西,如今被这二十块钱,碾得粉碎。

第2章 昔日的老伙计

天气转暖了,小区花园里的玉兰花开了。

我每天唯一的活动,就是搬个小马扎,坐在花园里看人下棋。

我以前也是个中好手,但现在,我只看不说。

因为说得多了,人家会递烟过来。我接也不是,不接也不是。接了,没法还礼,心里过意不去;不接,又驳了人家的面子。

老张找到我的时候,我正盯着棋盘上的一个“炮”发呆。

“老陈!你这是要成仙啊?天天在这儿练坐禅。”

老张嗓门大,一嚷嚷,半个花园的人都看过来。

我有点窘迫,站起身:“你这老家伙,走路怎么没声。”

老张上下打量我,眉头皱了起来:“你不对劲啊,老陈。烟也不抽了,酒也不喝了,棋也不下了。你儿媳妇管你管得这么严?”

我干笑着,不知道怎么接话。

“走,到我家去,我新得了二两好茶叶,咱哥俩尝尝。”

老张不由分说,拉着我的胳膊就走。

老张家跟我家就隔着一栋楼。他老伴也是厂里的同事,退休了俩人天天一起买菜遛弯,日子过得有滋有味。

一进门,嫂子就热情地迎上来:“老陈来了!快坐,我去给你们洗水果。”

老张把我按在沙发上,泡上茶,茶香四溢。

他点上一根烟,递给我,我摆了摆手。

“真戒了?”他狐疑地看着我。

我含糊地“嗯”了一声。

老张吸了口烟,吐出的烟雾缭绕在他那张布满皱纹的脸上。

“老陈,咱俩几十年的交情了,你有事别瞒着我。”

他把烟灰缸往我这边推了推,压低了声音:“是不是……钱不凑手?”

我的脸瞬间涨红了,像被人当众扒了裤子。

“瞎说什么呢!我能缺钱?”我声音都高了八度。

老张没说话,就那么静静地看着我。

他的眼神,不是同情,不是可怜,而是一种了然。

过了许久,他说:“老陈,咱们这代人,苦了一辈子,图个啥?不就图个老了能活得有点人样,有点尊严吗?”

“钱,是咱们的底气。不是说要花天酒地,而是你想吃碗肉丝面的时候,不用看别人脸色;你想给孙子买个变形金刚的时候,兜里有钱。”

“儿女孝顺,是福气。但这个孝顺,不是把咱们当成三岁小孩管着。他们有他们的生活,咱们也该有咱们的。”

“你把退休卡都交出去了?”老张问得直接。

我沉默了。

这沉默,就是最好的回答。

老张叹了口气,把手里的烟摁灭在烟灰缸里。

“糊涂啊你!”

“卫国,你得明白,你不是他们的累赘,你是这个家的功臣。没你年轻时在厂里拿命换钱,哪有今天这房子,哪有陈磊的今天?”

“手心向上的日子,不好过。你把钱都给了他们,他们未必念你的好,只会觉得理所应当。时间长了,你就真成了吃白饭的了。”

老张的话,像一把锤子,一锤一锤,砸在我心上。

那些我刻意回避、不敢去想的问题,被他血淋淋地剖开,摆在了我面前。

那天从老张家出来,我魂不守舍。

嫂子临走时,硬塞给我一袋苹果,说:“老陈,常来玩啊,别总一个人闷着。”

我提着那袋沉甸甸的苹果,感觉比我那二十五块钱的存折,要重得多。

是啊,我陈卫国,什么时候活得这么窝囊了?

第3章 “为你好”的枷锁

我决定找李娟谈谈。

不是吵架,是谈谈。我想告诉她,二十块,太少了。我不需要太多,但至少,得让我能偶尔给孙子买个雪糕,能给老伙计回根烟。

我选在陈磊也在家的时候。我天真地以为,儿子在,总能帮我说两句话。

晚饭后,童童在房间写作业。

我清了清嗓子,开口道:“李娟,陈磊,我想跟你们说个事。”

李娟正在收拾碗筷,闻言停下手,擦了擦手,在沙发上坐下,离我隔着一个人的距离。

“爸,您说。”她的表情很平静。

陈磊也从厨房出来,靠在门框上。

“就是……那个零花钱的事。”我有些紧张,手心都出汗了,“二十块,是不是……有点太少了?”

李娟的眉毛微微挑了一下。

“爸,您觉得少?”她反问,“您在家吃,在家住,水电煤气我们都包了,您平时也没什么开销啊。这二十块,是给您备着,万一想买个针头线脑的,也方便。”

“我……我想给童童买点东西,或者跟老同事出去,也……”

我的话还没说完,李娟就打断了我。

“爸,我正要说这事呢。童童的零食,我会买,我买的都是有营养的。外面的东西,添加剂多,不健康。”

“至于您的那些老同事,我知道您重感情。但您现在的身体,不适合总在外面吃喝。再说,您一个月五千多的退休金,我和陈磊一分没动,全给您存着呢。”

她说着,从茶几抽屉里拿出一个账本。

“您看,这都是家里的开销。买菜花了多少,水电费多少,童童的补习班费用多少……我一笔一笔都记着呢。咱们这个家,花钱的地方多着呢。”

她把账本推到我面前,上面密密麻麻的数字,看得我眼花。

“我和陈磊一个月工资加起来也就一万出头,要还房贷,要养孩子,压力也大。您的钱,我们是想给您攒着,给童童攒着。等他以后上大学、结婚,哪样不要钱?”

她的语气始终很温和,但话里的意思却像一把软刀子。

她把所有的事情都归结为“为了这个家”,“为了童童”,把自己放在一个为家庭呕心沥血的功臣位置上。

而我,一个想多要点零花钱的老头子,倒显得自私、不懂事了。

我把求助的目光投向儿子陈磊。

他一直低着头,玩着自己的手指。感受到我的目光,他才抬起头,眼神躲闪。

“爸,李娟说得……也有道理。她也是为了我们好。您就……就别想那么多了。”

心,一点一点地沉了下去。

我唯一的盟友,我的亲生儿子,就这么轻飘飘地,站到了我的对立面。

李娟见陈磊也帮她说话,脸上露出了胜利的微笑。

她把账本收起来,总结道:“所以啊,爸,您就安安心心养老。钱的事,您别操心,我们给您管着,丢不了。这都是为你好。”

“为你好”。

这三个字,像一个金色的紧箍咒,牢牢地套在了我的头上。

我无话可说。

我所有的反驳,在“为你好”这面巨大的盾牌面前,都显得那么苍白无力。

那天晚上,我一夜没睡。

我躺在床上,睁着眼睛看着天花板。黑暗中,我仿佛能看到李娟那张带着微笑的脸,能听到她说“为你好”的声音。

那不是关心,那是一座监狱。一座用“爱”和“孝顺”做砖瓦,为我量身定做的,华丽的监狱。

而我的儿子,是那个给我递砖的工头。

第4章 一碗没放肉的馄饨

转眼,又是几个月过去。

我的存折上,数字缓慢地增长着,已经有了一百多块。但这笔“巨款”,我一分没动。

我像一只被拔了牙的老虎,在自己的领地里,安静地蛰伏着,舔舐着无形的伤口。

童童快过生日了。

他悄悄跑进我房间,趴在我耳边说:“爷爷,我生日那天,想吃你包的荠菜猪肉大馄饨。”

我摸着他的头,心头一热。

这是我老伴的拿手绝活。老伴走了以后,我就继承了下来。那味道,是童童从小刻在记忆里的。

“好,爷爷给你包。”我笑着答应。

生日那天是周末。

一大早,我就想去菜市场买最新鲜的荠菜和前腿肉。

我走到门口,习惯性地摸了摸口袋。

空空如也。

我这才想起,我没有钱。买菜的钱,一直在李娟那里。

我走到正在看电视的李娟面前,有点不好意思地开口:“李娟,今天童童生日,我想去买点菜,包馄饨。”

李娟从电视屏幕上移开视线,说:“爸,菜我昨天就买好了,在冰箱里呢。”

我心里一喜,转身走向厨房。

打开冰箱,我看到了翠绿的荠菜,还有一小板豆腐。

我翻了翻,没有肉。

我走回客厅,问:“李娟,肉呢?包馄饨得用肉馅。”

李娟头也不回地说:“哎呀,爸,医生都说要少吃红肉,对心血管不好。我买了豆腐,用荠菜豆腐做馅,不是更健康吗?童童吃了也好。”

我的心,像被什么东西狠狠地揪了一下。

健康?

一个七岁的孩子,过生日,吃一顿猪肉馄饨,就不健康了?

我看着她专注看电视的侧脸,一股无名火“噌”地一下就冒了上来。

但我还是忍住了。

我转身回到厨房,默默地开始洗菜,剁菜。

刀落在砧板上,发出“笃笃笃”的声音,一声比一声重,像在发泄我心里的愤懑。

中午,馄饨包好了,下锅,一个个白白胖胖地浮上来。

盛到碗里,撒上葱花、紫菜、虾皮,滴上几滴香油,看上去,很香。

但只有我知道,这碗馄కి饨,没有灵魂。

童童欢天喜地地跑到桌前,拿起小勺子,舀起一个,吹了吹,迫不及待地放进嘴里。

他嚼了两下,脸上的笑容慢慢凝固了。

他抬起头,看着我,大眼睛里充满了疑惑。

“爷爷,今天的馄饨……怎么没有肉呀?”

童言无忌,却像一把最锋利的刀,瞬间刺穿了我所有的伪装和隐忍。

我的眼眶一热,差点当着孩子的面掉下泪来。

我强忍着,挤出一个比哭还难看的笑容:“今天的肉不新鲜,爷爷就没放。豆腐也很好吃,对不对?”

童童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但脸上的失望,是那么明显。

他默默地吃了几个,就放下了勺子,说:“我吃饱了。”

那一刻,我心如刀割。

我连让自己的亲孙子,在生日这天,吃上一碗他心心念念的肉馄饨的愿望,都无法满足。

我算什么爷爷?

李娟在一旁,像个没事人一样,还说:“童童真乖,知道不挑食了。”

我再也忍不住了。

我放下筷子,站起身,一言不发地走回了自己的房间。

关上门,我靠在门板上,身体慢慢滑落。

我看着自己那双布满老茧、曾经能打造出最精密零件的手,如今,却连一碗带肉的馄కి饨都包不出来。

巨大的悲哀和屈辱,像潮水一样将我淹没。

够了。

真的够了。

我不能再这样下去了。

我摸了摸口袋里那本薄薄的存折。这是我唯一的“资产”,也是我最后的底线。

不,我还有我的退休金。那是我用四十年的血汗换来的,是我安身立命的根本。

它不应该成为别人账本上的一个数字,更不应该成为我屈辱的源头。

我做出了一个决定。

一个我早就该做的决定。

第5章 您好,补卡

第二天是周一。

我起了个大早,穿上了我最好的一件外套。那还是老伴在世时给我买的,料子很挺括。

我对着镜子,仔细地梳了梳我那所剩不多的白发。镜子里的人,苍老,但眼神里,有了一丝久违的坚定。

李娟和陈磊已经上班去了,童童也去了学校。

家里空荡荡的,正好。

我从抽屉最深处,拿出了我的身份证。

然后,我走出了家门。

外面的空气很新鲜,阳光照在身上,暖洋洋的。我深吸了一口,感觉胸口的郁结之气都散了不少。

我没有坐公交车。我想走过去。

我想用自己的双脚,一步一步,走向那个能让我重新找回自己的地方。

路过街角的公园,有几个老头在打太极,动作缓慢而有力。

路过童童的小学,能听到里面传来朗朗的读书声。

路过那家我常去的小酒馆,老板娘正在门口擦桌子,看到我,热情地打了声招呼:“陈师傅,好久不见啊!”

我笑着点了点头。

是啊,好久不见了。不光是你,我自己,也好久不见了。

银行离我家不远,走了大概二十分钟。

我站在银行门口,看着那旋转的玻璃门,和进进出出的人群,心脏不争气地“砰砰”直跳。

我有点紧张,又有点兴奋。

像年轻时第一次进厂,第一次摸到冰冷的机床一样。

我整理了一下衣领,迈步走了进去。

大厅里开着冷气,很凉爽。取号机前站着一个穿着制服,戴着绶带的姑娘。

“大爷,您好,请问您办什么业务?”她笑得很甜。

我张了张嘴,发现嗓子有点干。

我清了清嗓子,努力让自己的声音听起来平稳、有力。

“您好,我……补卡。”

姑娘愣了一下,大概是很少见到我这个年纪的人,一个人来办这么“重要”的业务。

但她很快反应过来,帮我取了号。

“好的,大爷,您是个人业务,请到那边坐着等一下,叫到您的号就行。”

我拿着那张小小的号码纸,走到等候区坐下。

我的手心全是汗,那张纸都快被我捏湿了。

我一遍又一遍地在心里排练着待会儿要说的话:我的卡丢了,我要挂失,我要补办一张新卡。

是的,就这么简单。

“请A123号到3号窗口办理业务。”

广播里传来了我的号码。

我站起身,感觉腿有点软。我扶着椅子,深呼吸,然后一步一步,走向3号窗口。

窗口里坐着一个戴眼镜的年轻男人,看上去很斯文。

“您好。”他公式化地问好。

我把身份证和号码纸从窗口递进去。

“您好。”我重复着今天已经说过很多次的话,这一次,声音清晰了很多。

“我……我的银行卡丢了,我想挂失,然后补办一张新的。”

柜员接过我的身份证,在电脑上操作起来。

“陈卫国师傅是吧?”他核对着信息,“您这张卡是工资卡,里面的余额……还不少。”

他抬头看了我一眼,眼神里带着一丝询问。

我点了点头,坚定地说:“是的,丢了。密码……我也不记得了。”

我撒了个谎。我不想让任何人知道我家里的那些糟心事。我只想快点,把属于我的东西拿回来。

“好的,那需要先办理挂失,七天后才能来取新卡。”他说。

“不能今天就办好吗?”我有些急了。

“规定是这样的,大爷。挂失需要一个冻结期,确保账户安全。”他耐心地解释。

七天。

我心里盘算着,七天,李娟应该还不会发现。她一般是月底才会去查账,看看开销。

“好,那就挂失。”我说。

柜员递给我几张单子:“大爷,您在这几个地方签个字。”

我戴上老花镜,拿起笔。

当我的名字“陈卫国”三个字,落在白纸黑字上时,我的手,前所未有地稳。

这一笔一划,写的不是我的名字,是我的尊严。

办完手续,柜员把身份证还给我。

“好了,大爷。七天后,您带着身份证和这张回执单,再来一趟就行了。”

我接过东西,郑重地道了声谢。

走出银行,我回头看了一眼。

那块蓝色的招牌,在阳光下,显得格外醒目。

我长长地舒了一口气。

感觉像一个被困在深井里的人,终于看到了头顶那片小小的,但无比明亮的天空。

回家的路上,我的脚步,轻快了许多。

第6章 新卡与旧账

那七天,我过得既平静又煎熬。

平静的是,我每天依旧坐在花园里看人下棋,依旧在饭桌上沉默寡言。

煎熬的是,我心里揣着一个巨大的秘密,像揣着一团火,既怕它熄灭,又怕它烧得太旺,被人发现。

李娟和陈磊都没有察觉到任何异常。

在他们眼里,我还是那个听话、顺从,每个月靠二十块钱生活的老头。

第八天,我起了个大清早。

依旧是那身最体面的外套,依旧是梳得整整齐齐的白发。

我再次走进了那家银行。

流程很顺利。凭着身份证和回执单,我拿到了我的新卡。

一张崭新的,蓝色的银行卡。

卡片是冰冷的,但我握在手里,却感觉滚烫。

柜员问我:“大爷,需要帮您激活,然后取点钱吗?”

“要。”我毫不犹豫地说。

我跟着他走到ATM机前。他指导我插卡,输入初始密码,然后设置我自己的新密码。

我输入了六个数字。

不是我的生日,不是老伴的生日,也不是陈磊和童童的。

那是我第一次进厂当学徒的日子。

是我人生的起点,是我靠自己双手吃饭的开始。

“好了,大爷,您现在可以取钱了。”

我看着屏幕上的数字,那一长串的零,让我有些恍惚。这些年,我省吃俭用,厂里效益好的时候发的奖金,加上退休后攒的,这是一笔不小的数目。

我犹豫了一下,在键盘上按下了“2000”。

机器发出“哗啦啦”的声响,吐出了二十张崭新的百元大钞。

我把钱抽出来,拿在手里。

那种厚实的感觉,那种纸币特有的油墨香味,让我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踏实和安全。

我把钱仔细地放进内侧的口袋,拍了拍,然后把卡收好。

走出银行,我没有直接回家。

我去了菜市场。

那是我几个月来,第一次踏足这个充满烟火气的地方。

卖肉的摊主看到我,惊讶地说:“哎哟,陈师傅,您可算来了!好久没见您了!”



“最近腿脚不好,懒得动。”我笑着应付。

“来,给我切二斤最好的前腿肉,要带点肥的。”我底气十足地说。

“好嘞!”

我又买了新鲜的荠菜,买了童童爱吃的草莓,买了李娟念叨过几次但嫌贵没买的大虾。

最后,我走到了卖烟酒的铺子。

“老板,来一条红塔山。”

付钱的时候,我一张一张地数着那些崭新的钞票,动作不快,但很稳。

我感觉菜市场里所有嘈杂的声音都消失了,我只能听到自己有力的心跳声。

提着大包小包的东西回家,正好赶上午饭时间。

我没让李娟插手,自己一个人钻进了厨房。

洗菜,切肉,剁馅。

厨房里很快就充满了肉香和家的味道。

中午,我没包馄饨,而是做了一桌子菜。

红烧大虾,肉末炒荠菜,还有一个排骨冬瓜汤。

饭桌上,陈磊和李娟看着满桌的菜,都愣住了。

“爸,您今天……怎么买这么多菜?”李娟的语气里带着一丝警惕。

我没看她,只是给童童夹了一个大虾。

“今天高兴,庆祝一下。”我淡淡地说。

“庆祝什么?”陈磊问。

“庆祝我找回了点东西。”

我说着,从口袋里掏出那包新买的烟,抽出一根,点上。

吸了一口,熟悉的辛辣味道呛得我有点咳嗽,但更多的是一种久违的舒畅。

李娟的脸色瞬间变了。

她死死地盯着我手里的烟,又看了看桌上的菜,眼神里充满了怀疑和审视。

“爸,您哪来的钱?”她终于问出了口。

我吐出一口烟圈,烟雾模糊了我的脸。

“我自己的钱。”

这顿饭,在一种诡异的气氛中结束了。

童童吃得很开心,陈磊吃得心事重重,李娟则几乎没动筷子。

我知道,暴风雨,就要来了。

但我一点也不怕。

因为我知道,从今天起,掌舵的人,是我自己。

第7章 家里的“地震”

李娟的动作比我想象的要快。

晚饭后,她没有像往常一样看电视,而是拿着手机,在阳台上打了好几个电话。

我猜,她是在查银行卡的余额。

果然,没过多久,她阴沉着脸从阳台走进来,把手机“啪”地一声摔在茶几上。

“卡里的钱怎么一分都取不出来了?”她质问的目光像两把刀子,直直地射向我。

陈磊吓了一跳,赶紧站起来:“怎么了这是?”

“你问你爸!”李娟的声音尖利得刺耳,“他把卡挂失了!我刚才打电话问了银行客服,说卡已经被注销,补办了新卡!”

陈磊的目光转向我,充满了震惊和不解。

“爸,您……”

我掐灭了手里的烟,平静地看着他们。

“是,我补办了新卡。”

“你为什么要这么做?”李娟几乎是在尖叫,“那卡不是说好我保管的吗?你这是什么意思?防着我们?把我们当贼防?”

“我没有防着谁。”我的声音不大,但很清晰,“我只是想拿回我自己的东西。”

“你的东西?你的钱不就是这个家的钱吗?我辛辛苦苦帮你管着,帮你攒着,我图什么了?我还不是为了这个家,为了童童!”她又搬出了那套说辞,只是这一次,脸上再也没有了温和的笑容,只剩下狰狞。

“为了这个家?”我冷笑一声,终于把憋了几个月的话,全都倒了出来。

“为了这个家,你就每个月给我二十块钱?”

“为了这个家,我连给孙子买个雪糕的钱都没有?”

“为了这个家,童童过生日,想吃一碗肉馄饨,你都舍不得买块肉?”

“李娟,你摸着良心问问自己,你到底是为这个家,还是为了你自己能完全掌控我的钱?”

我的每一句话,都像一颗钉子,钉在她的心上。

李娟的脸一阵红一阵白,被我问得哑口无言。

她没想到,一向沉默寡言的我,会说出这么犀利的话。

“我……我那是为了帮你省钱!为了让你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她还在嘴硬。

“我的钱,我自己会省。我的生活习惯,我自己能负责。我还没老到糊涂的地步,不需要别人来替我做主。”

我站起身,走到他们面前。

“陈磊,李娟,我今天把话说明白。”

“第一,我的退休金,是我自己的。从今往后,我自己保管,自己支配。你们谁也别想再打它的主意。”

“第二,我住在这个家里,我是这个家的一份子。家里的生活开销,我不会不管。从下个月开始,我每个月给家里三千块钱,作为伙食费和水电煤气费。多退少补,你记好账,月底给我看。”

“第三,我是你爸,是童童的爷爷,不是你们的累赘,更不是你们的提款机。我需要的是尊重,不是施舍。如果你们觉得我住在这儿碍事,我可以搬出去。这房子是我的,你们走,或者我走,都行。”

我的话说完,整个客厅死一般地寂静。

陈磊张着嘴,一脸的不知所措。

李娟的胸口剧烈地起伏着,她看着我,眼神里有愤怒,有不甘,还有一丝……畏惧。

她大概从未想过,这个她以为已经拿捏得死死的老头,会突然爆发出如此强大的气场。

“好……好……陈卫国,你行!”她咬着牙,从牙缝里挤出几个字,“这日子没法过了!”

说完,她抓起包,摔门而去。

巨大的关门声,震得整个屋子都嗡嗡作响。

家里,发生了一场八级地震。

而我,是那个亲手按下引爆器的人。

第8章 手艺人的尊严

李娟摔门而去后,家里陷入了冰冷的对峙。

她回了娘家。

陈磊夹在中间,两头受气。他几次想劝我,让我去跟李娟道个歉,把卡交回去,息事宁人。

“爸,您就不能服个软吗?一家人,何必闹成这样。”他愁眉苦脸地说。

我坐在我的旧藤椅上,慢慢地擦拭着我的工具箱。

那是一个跟了我四十年的木头箱子,上面布满了时间的痕留。

我打开箱子,里面整整齐齐地码放着我的宝贝:刨子、凿子、锯子、角尺……每一件都擦得锃亮,泛着金属和木头混合的冷光。

“陈磊,你知道一个手艺人,最重要的是什么吗?”我没有回答他的问题,反而问他。

他愣住了。

我拿起一把用了几十年的老刨子,用手指轻轻抚摸着光滑的刨身。

“是手里的家伙,和心里的尺寸。”

“家伙要正,不能歪。心里的尺寸要准,不能偏。做出来的活儿,才能方方正正,严丝合缝。”

“做人,也是一个道理。”

我抬起头,看着我的儿子。

“我这辈子,没做过什么大事。就是一个普普通通的钳工。但我做的每一个零件,都对得起图纸,对得起良心。”

“我活到六十岁,没求过人,没看过人脸色。现在老了,我也不想活成一个需要靠别人施舍才能过日子的人。”

“这不是钱的事,是尊严的事。你妈走得早,我没把你教好。你连这个道理都不懂。”

陈磊被我说得满脸通红,低下了头。

我叹了口气,把工具一样一样地放回箱子里。

“行了,你的事我不管,我的事你也别管了。”

为了不让自己闲下来胡思乱想,我决定找点事做。

老张知道了我的情况,给我介绍了个活儿。

一个开茶馆的年轻人,喜欢中式风格,想找个老师傅,打一套实木的桌椅。

我提着我的工具箱,去了那家茶馆。

年轻人很客气,给我看了图纸。图纸是电脑画的,很精细,但有些地方不符合榫卯结构的原理。

我戴上老花镜,拿着铅笔,在图纸上修修改改,跟他讲了半天“公榫”“母榫”的道理。

年轻人听得入了迷,连连点头,说:“大爷,您真是专家!就按您说的做!”

我们谈好了价钱。手工费不低,足够我好几个月的生活费。

从那天起,我每天都泡在茶馆的后院里。

木料运来了,是上好的老榆木,散发着好闻的木香。

我拉开架势,量尺寸,画线,开榫,凿卯……

那些曾经无比熟悉的动作,一开始有些生疏,但很快,就找回了感觉。

锯子在木头上划过,发出“沙沙”的声响;刨花像卷曲的波浪,一片片落下;凿子和锤子敲击,发出清脆而有节奏的“笃笃”声。

这些声音,对我来说,是世界上最动听的音乐。

我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忘记了时间,忘记了家里的烦恼。

我的手上,重新磨出了新的茧子。身上,沾满了木屑和汗水。

但我感觉无比的充实和快乐。

茶馆老板每天都来看我做活,有时候会给我递上一杯刚泡好的茶。

“陈大爷,您这手艺,真是绝了。现在会这个的师傅,太少了。”他由衷地赞叹。

我笑了笑,没说话。

我知道,我的价值,不仅仅是那张退休卡上的数字。

我的价值,刻在这木头里,刻在我这双粗糙的手上。

这,是一个手艺人,最后的,也是最硬的尊严。

一个月后,一套古朴典雅,严丝合缝的榆木桌椅,完工了。

老板绕着桌椅,摸了又摸,看了又看,赞不

绝口。

他当场把尾款结给了我,一沓厚厚的现金。

我拿着那笔钱,心里没有太大的波澜。

比这笔钱更让我满足的,是看着自己亲手做出的东西,被人欣赏,被人需要。

我感觉,那个在厂里挥洒了四十年汗水的陈卫国,又回来了。

他从未走远,只是睡着了。

现在,他醒了。

第9章 冰点的温度

我把工钱拿回家的那天,陈磊也在。

我把厚厚的一沓钱放在桌上,发出“啪”的一声闷响。

然后,我抽出三千块,递给陈磊。

“这个月的家用。”我说。

陈磊看着桌上的钱,又看看我,眼神复杂。

“爸,您……您去哪儿弄这么多钱?”

“我凭手艺挣的。”我把剩下的钱收起来,放进我的抽屉,上了锁。

陈磊沉默了。

他大概没想到,我这个他以为只能在家养老的老父亲,还能凭自己本事挣钱。

李娟还是没有回来。

陈磊打过几次电话,据说她在电话里又哭又闹,说我不道歉,她绝不回家。

家里彻底冷清了下来。

白天,陈磊上班,童童上学,就我一个人。

晚上,陈磊回来了,我们爷俩对着吃饭,也没什么话。他心里有事,我也不想多说。

童童成了我们之间唯一的传声筒。

“爷爷,妈妈什么时候回来呀?”他每天都会问我。

我摸着他的头,说:“快了。”

我知道,家里这种冰点的温度,对孩子的伤害是最大的。

但我不能退让。

这一次退了,我这辈子就再也直不起腰了。

我用新挣的钱,给童童买了他一直想要的乐高飞船。

那是一个很大的模型,很复杂。

我陪着他,戴着老花镜,一起看图纸,找零件,一拼就是一下午。

当巨大的飞船模型终于拼好时,童童抱着我,高兴得又蹦又跳。

“谢谢爷爷!爷爷你真好!”

那一刻,我感觉所有的坚持,都值了。

我不再是那个连一碗肉馄饨都给不了他的可怜爷爷。

我能给他买他想要的玩具,能陪他做他喜欢的事。我用我自己的钱,光明正大。

陈磊看着我们,眼神里流露出一丝羡慕和落寞。

我知道,他想念李娟了,也想念那个完整的家。

一天晚上,他喝了点酒,坐在我旁边。

“爸,我没用。”他低着头,声音很闷,“我让我媳妇受了委屈,也让您受了委'屈。我不知道该怎么办。”

我拍了拍他的肩膀。

“陈磊,你不是没用,你是太软了。”

“一个家,就像一个榫卯结构。你,就是中间那个榫头。一边连着你爸,一边连着你媳妇孩子。你得硬气,得有担当,这个家才能稳固。”

“李娟有她的不对,但她也是为了这个家。只是她的方式,太急,太伤人。你作为丈夫,应该去引导她,而不是一味地纵容她,或者躲着她。”

“你去把她接回来吧。”我说,“跟她好好谈谈。告诉她,这个家,不是谁管着谁,是谁掌控谁。这个家,是讲爱,讲尊重的地方。”

“就说,我想童童他妈了。”我最后补充了一句,算是给了他一个台阶。

陈磊抬起头,眼睛红红的,重重地点了点头。

我知道,冰,要开始化了。

第10章 童童的画

陈磊真的去找李娟了。

他去了两次,都空手而归。

我没问过程,只看到他脸上的疲惫和沮丧,一天比一天重。

家里的气氛,依旧压抑。

童童似乎也感受到了这股低气压,不像以前那么爱笑了,常常一个人坐在角落里发呆。

一天,他拿着一张画,跑到我面前。

“爷爷,你看我画的。”

我接过来。

画纸上,用蜡笔画着一个房子。房子里,有四个人。

一个是我,一个是他,一个是爸爸陈磊。

还有一个,他画了一个穿着裙子的女人,那是李娟。

画上的四个人,手拉着手,都在笑,笑得很开心。太阳在房顶上,也画着一张笑脸。

“爷爷,这是我们的家。”童童指着画,说。

我的心,像被针扎了一下,又酸又软。

“童童想妈妈了?”我问。

他点了点头,眼睛里水汪汪的。

“妈妈为什么还不回来?她是不是不要我了?”

“傻孩子,妈妈怎么会不要你呢。”我把他搂进怀里,轻轻拍着他的背。

晚上,陈磊回来,我把童童的画给他看。

陈磊看着那张画,一个三十多岁的男人,眼泪“刷”地一下就流了下来。

他什么也没说,拿着那张画,转身又出了门。

这一次,他一夜未归。

第二天早上,我送童童去上学。

在校门口,我看到了一个熟悉的身影。

是李娟。

她站在马路对面,远远地看着我们。她瘦了,也憔悴了,眼睛红肿,像是哭过很久。

她的目光,一直牢牢地锁在童童身上,充满了思念和不舍。

童童也看到了她,他愣住了,然后大声喊:“妈妈!”

他挣开我的手,就要往马路对面跑。

我赶紧拉住他:“童童,危险!有车!”

李娟也急了,冲我们这边喊:“童童别动!”

绿灯亮了。

她快步走了过来,一把将童童紧紧地抱在怀里,眼泪止不住地往下掉。

“妈妈的乖儿子,妈妈想死你了。”

“妈妈,我也想你。”童童搂着她的脖子,也哭了起来。

我站在一旁,看着他们母子俩,心里五味杂陈。

李娟哭了很久,才慢慢平复下来。

她抬起头,看向我。

她的眼神很复杂,有愧疚,有倔强,还有一丝不知所措。

我没有说话,只是默默地看着她。

良久,她才开口,声音沙哑。

“爸……对不起。”

这三个字,她说得很轻,但却像一块巨石,落进了我平静的心湖,激起了千层涟漪。

我知道,这场持续了一个多月的家庭战争,终于要结束了。

而融化这坚冰的,不是谁的道理,也不是谁的输赢。

是孩子。

是童童那张稚嫩的画,和他那声撕心裂肺的“妈妈”。

第11章 一次迟来的谈话

李娟跟着我们回了家。

陈磊显然是昨晚跟她在一起。他跟在后面,手里提着李娟的包,一脸的如释重负。

一进门,李娟就忙前忙后,给童童拿吃的,检查他的作业,好像要把这一个多月的缺席都补回来。

家里,终于有了一点烟火气。

晚饭,是李娟做的。

四菜一汤,有我爱吃的醋溜白菜,也有童童爱吃的可乐鸡翅。

饭桌上,谁也没提之前的事,气氛有些微妙的尴尬。

吃完饭,陈磊拉着童童去房间看书,把空间留给了我们。

客厅里,只剩下我和李娟。

电视开着,但谁也没看。

还是李娟先开了口。

“爸,陈磊都跟我说了。”她低着头,搅着自己的手指,“您去给人家做木工活了,挣了钱。”

我“嗯”了一声。

“那套桌椅,我今天路过那个茶馆,看到了。真好看。”她说。

“我没想到……您还有这手艺。”

我笑了笑:“我这点手艺,养活了你们爷俩,也养活了我自己大半辈子。”

客厅里又陷入了沉默。

过了很久,她才抬起头,眼睛红红的。

“爸,之前的事,是我不对。”

“我不该把您的卡拿走,不该一个月就给您二十块钱。我……我当时就是钻了牛角尖。”

“我看到我同事她们家,老人乱投资,被骗了十几万。我就害怕,怕您也上当。再加上童童花钱的地方越来越多,我就想着,把钱攥在手里,心里踏实。”

“我总想着,我是在为这个家好,但没想过,这对您不公平,伤了您的心。”

她一口气说了很多,像是在倒出心里积压了很久的东西。

我静静地听着。

我能从她的话里,听出她的焦虑和不安。她是一个想把生活牢牢抓在手里的女人,但生活,却常常让她感到失控。

“李娟,”我开口道,“你能想明白,就好。”

“我不是在乎那点钱。我在乎的,是尊重。”

“我还没老到不能动,还没糊涂到分不清好坏。我希望在这个家里,我还是一个有尊严的长辈,而不是一个等着你们喂饭的孩子。”

“你的心情,我能理解。但家人之间,不能靠管,要靠商量。钱,也不是衡量一个家好坏的唯一标准。一家人,和和睦睦,开开心心,比什么都重要。”

“就像童童的画,他画的,不是一个有大房子的家,也不是一个有很多钱的家。他画的,是爸爸妈妈爷爷都在一起,都在笑的家。”

我的话,让李娟的眼泪又流了下来。

这一次,不是委屈,不是不甘,而是真正的释然和悔过。

“爸,我知道错了。”她哽咽着说,“以后,您的钱,您自己管。这个家,我们一起撑。”

我点了点头。

窗外,夜色渐浓。

屋子里的灯光,显得格外温暖。

那场迟来的谈话,没有争吵,没有指责。

我们像两个卸下盔甲的士兵,终于能够坦诚地,坐在一起,聊聊心里话。

我知道,这个家,雨过天晴了。

第12章 不一样的全家福

生活,重新回到了正轨,但又和以前完全不一样了。

我的退休卡,安安稳稳地躺在我的抽屉里。

每个月,我依然会拿出三千块钱给李娟当家用。她一开始不要,说我的钱我自己留着。

我说:“一家人,哪能分那么清。我出一点,你们出一点,这才是家。”

她这才收下,但每次都认真地记账,月底拿给我看。

我用自己的钱,把生活过得有滋有味。

我恢复了和老张他们下棋喝茶的“社交活动”。每次去,我都会带上两条好烟,或者一瓶好酒。大家你来我往,不为别的,就图个高兴。

我给童童报了他喜欢的机器人编程班,每周都亲自接送。看着他兴奋地跟我讲那些我听不懂的程序,我比谁都开心。

我还给自己添置了一套新的钓鱼竿。周末天气好,我就带着陈磊和童童,去郊区的河边钓鱼。

李娟有时候也会跟着去。她不钓鱼,就坐在旁边,给我们准备水果和零食,看着我们笑。

阳光洒在河面上,波光粼粼。

童童的欢笑声,陈磊和我的交谈声,还有风吹过芦苇的沙沙声,构成了一幅最美的画面。

有一次,李娟悄悄对我说:“爸,您现在,好像比以前精神多了。”

我笑了。

“人啊,心里舒坦了,精神自然就好了。”

那套我打的榆木桌椅,在茶馆里成了“明星产品”。

好几个人找上门来,点名要我给他们做家具。

我没都接。我只挑我看得上、聊得来的活儿。我不为挣钱,就为图个乐子,也为了不让这门手艺生锈。

陈磊的变化也很大。

他不再像以前那样遇事就躲。在我和李娟之间,他开始学着做一个沟通的桥梁。

家里有什么事,他会主动组织我们开“家庭会议”,让每个人都发表意见。

他变得有担当了。

一个周末的下午,阳光正好。

我正在阳台上,给我的花浇水。

童童跑过来,拿着他的小相机,说:“爷爷,我们来拍一张全家福吧!”

李娟和陈磊也笑着走了过来。

李娟很自然地挽住了我的胳膊,陈磊则把手搭在我的肩膀上。童童站在我们最前面,举着相机,设置了延时拍摄。

“大家笑一笑!三,二,一!”

“咔嚓”一声。

一个温暖的瞬间,被永远地定格了下来。

照片里,我站在中间,笑容和煦。李娟和陈磊,一左一右,亲密地靠着我。童童在我身前,笑得像一朵太阳花。

这和我们以前拍过的任何一张全家福都不同。

以前,我们只是形式上的一家人。

而现在,我们的心,才真正地靠在了一起。

我看着那张照片,心里感慨万千。

家,到底是什么?

它不是一个只讲索取和控制的地方,也不是一个只用金钱来维系的关系。

它是一个港湾。

在这里,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有自己的尊严和价值。但我们又彼此依靠,互相理解,互相包容。

就像我做的那些榫卯家具。

每一块木头,都有自己的纹理和形状。但通过精巧的结构,它们紧密地连接在一起,共同支撑起一个稳固的整体。

这,或许就是家的真谛。

而我,陈卫国,一个普通的老钳工,用我这双粗糙的手,不仅重新挣回了我的尊严,也重新“打磨”了我的家。

我感觉,这比我这辈子做过的任何一个精密零件,都更让我感到骄傲。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蔡正元惹众怒,又有一人对蔡正元开火,大陆官媒正式定性蔡正元

蔡正元惹众怒,又有一人对蔡正元开火,大陆官媒正式定性蔡正元

沧海旅行家
2025-11-15 20:02:31
卓伟曝著名男星离婚已不可挽回,更多猛料曝光网友锁住目标,炸了

卓伟曝著名男星离婚已不可挽回,更多猛料曝光网友锁住目标,炸了

阿伧说事
2025-11-15 09:13:41
全运会女子50米蝶泳:张雨霏25秒61夺冠,斩获个人单项第2金

全运会女子50米蝶泳:张雨霏25秒61夺冠,斩获个人单项第2金

全景体育V
2025-11-16 19:09:41
壁虎不进寻常家,若家中出现壁虎,只因提醒这3件事千万不要看不懂

壁虎不进寻常家,若家中出现壁虎,只因提醒这3件事千万不要看不懂

古怪奇谈录
2025-10-14 12:09:36
风向大变!铁杆台独纷纷倒戈,回家才是正途

风向大变!铁杆台独纷纷倒戈,回家才是正途

起喜电影
2025-11-12 08:01:49
古力娜扎:很大!

古力娜扎:很大!

喜欢历史的阿繁
2025-10-19 08:51:29
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城市极端缺水会发生什么?德黑兰给出答案

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城市极端缺水会发生什么?德黑兰给出答案

全城探秘
2025-11-15 16:20:03
值得珍藏:可控核聚变+高科技+电力设备+毫秒用算+十五五概念等

值得珍藏:可控核聚变+高科技+电力设备+毫秒用算+十五五概念等

Thurman在昆明
2025-11-15 11:14:34
全运会乒乓:8项冠军已出炉!11月17日赛程公布,诞生团体8强

全运会乒乓:8项冠军已出炉!11月17日赛程公布,诞生团体8强

全言作品
2025-11-17 01:42:51
王宝强佟丽娅都想不到!陈思诚拿到最佳导演奖重重地感谢了王宝强

王宝强佟丽娅都想不到!陈思诚拿到最佳导演奖重重地感谢了王宝强

心静物娱
2025-11-16 11:18:26
孙颖莎惜败王曼昱,没想到她这样评价对手,还提到恩师,自己失落

孙颖莎惜败王曼昱,没想到她这样评价对手,还提到恩师,自己失落

马輈在解说
2025-11-17 02:28:24
卫冕+第4金!王曼昱连续2届决赛击败孙颖莎 关键暂停拿决胜1分

卫冕+第4金!王曼昱连续2届决赛击败孙颖莎 关键暂停拿决胜1分

颜小白的篮球梦
2025-11-16 23:16:33
致中国人死亡率全球第一的调味品,每家都在用,吃的时候要注意!

致中国人死亡率全球第一的调味品,每家都在用,吃的时候要注意!

博览历史
2025-08-29 19:01:06
官方:贝林厄姆当选与阿尔巴尼亚一役英格兰队内最佳球员

官方:贝林厄姆当选与阿尔巴尼亚一役英格兰队内最佳球员

懂球帝
2025-11-17 05:15:41
乌国防情报局奔袭6500公里,炸毁俄罗斯西伯利亚铁路导致运输中断

乌国防情报局奔袭6500公里,炸毁俄罗斯西伯利亚铁路导致运输中断

山河路口
2025-11-15 15:35:03
医生调查发现:经常吃辣椒的人,用不了多久,血管或有这4个变化

医生调查发现:经常吃辣椒的人,用不了多久,血管或有这4个变化

泠泠说史
2025-11-01 15:17:17
雷军真的急了!大周末发帖小米SU7很安全,翻出多篇文章自证清白

雷军真的急了!大周末发帖小米SU7很安全,翻出多篇文章自证清白

火山诗话
2025-11-16 15:33:35
快速将犯规“翻篇”,上海选手覃海洋获200蛙泳三连冠给自己打11分!

快速将犯规“翻篇”,上海选手覃海洋获200蛙泳三连冠给自己打11分!

上观新闻
2025-11-16 05:08:14
车晓的母亲王丽云太节俭了!北京街头被偶遇,座驾居然是20年前的

车晓的母亲王丽云太节俭了!北京街头被偶遇,座驾居然是20年前的

乐悠悠娱乐
2025-11-15 11:41:38
图赫尔:贝林厄姆被换下时很沮丧?因为他有一张黄牌

图赫尔:贝林厄姆被换下时很沮丧?因为他有一张黄牌

懂球帝
2025-11-17 04:39:47
2025-11-17 06:15:00
小鬼头体育
小鬼头体育
分享体育
2323文章数 21401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健康要闻

血液科专家揭秘白血病七大误区

头条要闻

中国公民需谨慎前往日本 四大原因披露

头条要闻

中国公民需谨慎前往日本 四大原因披露

体育要闻

最佳新秀候选!2028美国男篮有他一个位置

娱乐要闻

CEO爆料肖战《藏海传》狂赚几十亿!

财经要闻

房源暗中调价 央企举报广州国资房企

科技要闻

雷军,怒了!刚刚连发多条微博

汽车要闻

"冰彩沙"全配齐 红旗HS6 PHEV预售17.88万起

态度原创

手机
时尚
本地
房产
公开课

手机要闻

古尔曼:苹果iPhone正经历史上最大变革,iPhone 18/Pro分开发布

秋天怎么穿出时尚感?避开老气的着装方式,美得自然又大方

本地新闻

沈阳都市圈“冷资源”点燃“热联动” “组团”北上“圈粉”哈尔滨

房产要闻

首开狂卖6.68亿!海口这个顶级教育红盘,引爆海口楼市!

公开课

李玫瑾:为什么性格比能力更重要?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