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据极目新闻报道,11月11日,网传四川省阿坝州马尔康市双江口水电站红旗桥发生垮塌。视频显示,该桥桥体坠入下方的河中,腾起巨大烟尘。当日下午6时许,马尔康市政府工作人员告诉极目新闻记者,确有此事,目前伤亡情况不明。
这座于2025年1月才高调宣布主跨合龙的“云中之桥”,在建成不到一年后竟以如此悲剧的方式成为焦点,尽管当地政府迅速反应,在垮塌前已实施交通管制,避免了人员伤亡,但这一事件本身已足够敲响警钟,一座耗资巨大、技术先进的新建特大桥,为何如此短命?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的责任缺失?
首先,必须正视事件的严重性,红旗特大桥并非普通工程,其全长758米,主跨220米,主墩高达172米,被宣传为“重塑区域交通格局”的重要基础设施。就是这样一座备受瞩目的“明星工程”,却在建成后极短时间内出现“桥头路面和边坡裂缝”,最终整体垮塌。这不仅是对公共财产的巨大浪费,更是对公众信任的严重透支。试问,如果连新建的特大桥都如此脆弱,我们还能对哪些公共工程抱有信心?
值得注意的是,当地部门的应急措施值得肯定,11月10日发现裂缝险情后立即实施交通管制,这一果断决策避免了可能的人员伤亡。然而,这并不能抵消对工程质量的质疑,裂缝出现到整体垮塌,时间如此之短,表明问题绝非表面所见那么简单。阿坝州交通运输局初步判断是“旁边山体滑坡导致”,但公众有理由追问,在工程设计阶段,是否对地质条件进行了充分勘测?是否考虑了周边山体的稳定性?防灾标准是否达到要求?
更令人困惑的是时间上的矛盾,官方通报强调大桥处在水电站库区,暗示水文地质条件复杂,但正是考虑到这些复杂因素,工程建设更应慎之又慎。事实上,在工程宣传中,这座桥被形容为“技术含量高”“设计先进”的典范,如今看来,这些宣传与现实形成强烈反差。我们不禁要问,在光鲜的宣传背后,是否存在勘察不足、设计缺陷、施工偷工减料等问题?是否为了追求工程进度而忽视了质量标准?
从更宏观的角度看,红旗桥的垮塌是我国基础设施建设领域痼疾的又一次显现,近年来,从桥梁垮塌到道路损毁,类似事件时有发生,每次事故后,我们都强调“彻查原因”“严肃追责”,但同样的问题仍在重复出现。这反映出在工程监管体系中,还存在责任划分不清、问责不到位、预防机制失灵等深层次问题。特别是在一些重大工程项目中,政绩冲动往往压倒质量意识,导致“重建设、轻维护”“重速度、轻质量”的现象屡禁不止。
因此,当务之急是启动彻底调查,查明真相,追究责任,这不仅要找出导致垮塌的直接技术原因,更要倒查工程决策、设计、施工、监理等各个环节可能存在的失职渎职行为。对于这样一个建成即出现险情、短期内即垮塌的工程,必须有人为之负责。同时,还应举一反三,对同期建设的类似工程项目进行全面排查,防止类似悲剧重演。
公共工程事关人民生命安全,容不得半点马虎,红旗桥的垮塌,不仅是一座建筑的倒塌,更是对公共安全防线的冲击。我们期待有关部门能以刮骨疗毒的勇气,彻查此事,给公众一个明明白白的交代。只有让每一个责任环节都暴露在阳光之下,让每一个失职者都付出应有代价,才能重建公众对公共工程的信心,才能避免“桥垮垮”式的悲剧再次上演。
生命至上,安全第一,这句口号不能只停留在纸上,而应落实到每一个工程细节中。红旗桥的教训警示我们,任何时候,都不能用人民的生命安全来换取所谓的“建设速度”和“政绩形象”。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