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高考16次”的标签和洗衣液、抽纸的链接出现在同一屏幕,36岁的唐尚珺又一次站在了舆论风口。有人说他“放弃初心”,有人夸他“认清现实”,但这届年轻人或许该从他的转身里,读懂点更实在的东西
![]()
先别急着喷!他的带货直播间,和你想的不一样
11月9日,唐尚珺一条“组队直播”的视频炸了热搜。镜头里他身边站着两位女校友,没有华丽布景,只说“每个周末见,分享学习和生活”,橱窗里摆着的都是抽纸、洗衣液这类日用品。

和直播间里常见的“3、2、1上链接”不同,唐尚珺的风格透着股“学霸式佛系”:展示洗衣液时会认真说“我自己用着去污可以”,弹幕有人问学习问题,他立马停下介绍,细细讲起复习技巧,把商品链接晾在一旁也不慌。
就是这种“不务正业”的带货,反而让他30天卖了15万,洗衣液单场能卖2000单,退货率还不到3%。粉丝留言里,不少人说“买的不是纸,是想听听他的学习经验”。
关键信息:他不是“消费过往”,而是把16年高考沉淀的经验,变成了直播里的“附加服务”——这波转型,藏着成年人的清醒。
从“考霸”到“主播”:他的转身,藏着年轻人的生存真相
骂他“打脸”的人,大概忘了唐尚珺如今的身份:华南师范大学大二学生,36岁的“高龄”校友,还要靠助学贷款和兼职补贴家用。
![]()
16年高考路,他考上过中国政法、吉大等名校,却始终执着于顶尖学府,一度被骂“逃避社会”。但现在的他,会为了创业竞赛拿金奖开心好久,会认真回应网友“选品不够丰富”的建议,说“进步中”。
这哪是“放弃初心”?分明是成年人最真实的成长:
- 梦想要落地,先解决生存:他曾说“想投身教育”,但36岁的年纪,先靠直播赚学费、养家庭,才能让教育梦有扎根的底气;
- 坚持不盲干,转弯也勇敢:16年的坚持值得尊重,但认清“顶尖名校不是唯一出路”后,敢跨界做直播,这份勇气更难得;
- 标签会过期,实力才长久:“高考16次”的流量终会褪去,但他把学习经验变成直播特色,这才是别人抢不走的竞争力。
给年轻人的一句话:别把“坚持”活成“执念”
唐尚珺的争议,本质是我们这代人对“成功”的纠结:到底要一条路走到黑,还是该灵活转弯?
有人二战三战考研,却不敢尝试考公或就业;有人死守“铁饭碗”,却对副业连试都不敢试;我们总怕“换赛道就是失败”,却忘了真正的强者,从不会被一条路困住。
就像唐尚珺,直播带货不是终点,只是他现阶段的“最优解”——也许未来他赚够了钱,真的会开个教育机构,用自己16年的经验帮更多学生避开弯路。
![]()
你怎么看唐尚珺的转型?是“清醒”还是“妥协”?来评论区聊聊~
【文末互动】除了唐尚珺,你还见过哪些“换赛道后更出彩”的故事?欢迎在评论区分享~
本文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 编辑:三柒 | 审核:三柒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