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事儿得从曹魏那两位倒霉皇帝说起。曹芳和曹髦,一个被废一个被杀,最后连谥号都带着侮辱性。说起来啊,这俩人的遭遇简直就是曹魏皇权衰落的活标本...
![]()
一、高平陵之变埋下祸根
记得正始十年那个冬天,司马懿装病装了那么多年,突然就来了个雷霆手段。曹爽带着小皇帝曹芳去高平陵祭拜,结果...嗯,你们懂的。司马懿这老狐狸直接关门打狗,把曹爽集团一锅端了。当时曹芳才十几岁啊,眼睁睁看着自己的辅政大臣被灭族。
然后呢?然后曹魏的实权就彻底落到司马家手里了。司马懿死后,长子司马师接班,这哥们比他爹还狠。嘉平六年那会儿,中书令李丰想搞事情,结果...唉,司马师直接用刀环把人活活打死。更绝的是连自己大舅子夏侯玄都不放过,这心狠手辣的劲儿...
![]()
二、曹芳的窝囊结局
说到曹芳这皇帝当得...怎么说呢?就像个提线木偶。被废的时候,司马师给列了七大罪状,什么沉迷女色啊、不尊儒士啊。但仔细想想,这些罪名水分有多大?不过是要废帝的借口罢了。
后来晋朝建立,司马炎倒是给他封了个邵陵县公。但死后那个"厉公"的谥号,明摆着是往脸上抹黑。"厉"在谥法里啥意思?暴虐昏聩呗。周厉王、于禁都是这谥号,你说这不是故意恶心人吗?
![]()
三、曹髦的血性反抗
相比之下曹髦就...等等,刚才说啥来着?哦对,曹髦这孩子不一样。虽然也是少年登基,但人家有想法啊。"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这话现在都成成语了。甘露五年那次行动,说起来真让人唏嘘...
当时才二十岁,就敢带着几百个侍卫家奴去讨伐司马昭。王经劝他别冲动,他怎么说来着?"纵使死了,又有什么可怕的"——这话现在听着都热血沸腾。可惜啊,成济那一戈下去...
![]()
四、葬礼背后的政治博弈
最讽刺的是死后的事。司马昭居然想用平民之礼下葬皇帝!要不是司马孚他们劝着,差点就...不过就算改用王礼,那葬礼也寒酸得可以。几辆破车,连旌旗都没有,百姓看了都哭。
你说郭太后那诏书写的,把曹髦说得十恶不赦。什么拿箭射太后、要下毒...这脏水泼得,连基本逻辑都不要了。但话说回来,政治斗争嘛,成王败寇...
![]()
五、两个皇帝的对比
其实把曹芳和曹髦放一块儿比较特别有意思。一个浑浑噩噩被废,一个轰轰烈烈赴死;一个得恶谥,一个差点连皇陵都进不去。但你说谁更可悲?要我说啊...
曹芳是典型的庸主,没本事也没骨气。但曹髦...唉,他要是生在太平年月,说不定真能成个明君。史书上说他精通经学,常和大臣讨论《诗经》《尚书》,还知道"垂衣裳而天下治"这样的治国之道。可惜生不逢时...
![]()
六、司马家的算计
说到这儿突然想到,司马家对待这两个皇帝的手段也很值得玩味。对曹芳是慢慢架空然后废掉,对曹髦则是...等等,这不就是典型的"温水煮青蛙"和"快刀斩乱麻"吗?
而且你们发现没有,曹芳被废后还活了二十年,曹髦直接就...嗯,这说明什么?可能司马昭也觉得曹髦太危险了吧。毕竟敢和权臣拼命的皇帝,留着确实是祸患。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