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色水泥障碍物在加沙地带划出一条清晰的“黄线”,线的一侧是以色列士兵在新铺设的沥青路上巡逻,另一侧是哈马斯工作人员用破旧挖掘机清理废墟——这就是加沙地带日益凝固的分裂现实。
“我们将用铁拳执行停火协议”。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11月10日在议会讲话中抛出这句看似自相矛盾的宣言。
就在同一天,到访的美国总统特朗普女婿库什纳与内塔尼亚胡讨论了包括解除哈马斯武装、加沙非军事化在内的停火第二阶段事宜。
一边是强硬军事行动,一边是外交和平努力,这两种截然不同的节奏正在同一片土地上同步上演。
![]()
01 “铁拳”与“停火”的悖论
内塔尼亚胡的“铁拳”宣言带着浓烈的火药味。他在议会讲话中警告,战争“尚未结束”,那些企图伤害以色列的势力正在“重新武装”。
这种强硬姿态不仅针对加沙,也包括黎巴嫩方向。以方称,仅11月就打死了15名真主党成员。
“以打促停” 的战术在这里体现得淋漓尽致。
自10月10日停火协议生效以来,加沙地带并未迎来真正的平静。以军多次以哈马斯违反协议为由发动空袭和炮击。
哈马斯方面则否认这些指控,并反指以色列违反协议,造成包括妇女儿童在内的大量平民伤亡。
![]()
02 黄线两侧的分裂现实
加沙地带正面临着“一分为二”的风险。这条划分双方的“黄线”不仅是地理界线,也正成为难以逾越的政治鸿沟。
六位直接了解该计划第二阶段执行工作的欧洲官员透露,特朗普的和平计划已 “实际停滞”。
重建工作目前看来很可能仅限于以色列控制的区域,这可能导致加沙地带长达多年的分离状态。
在以色列控制的一侧,军人在谢贾亚社区的哨所自停火以来已得到加固。卫星图像显示,那里有陡峭的土堆供士兵观察,还铺设了新的沥青。
而在哈马斯控制的另一侧,工作人员正使用破旧挖掘机在被破坏的地区清理道路和看守食品摊位。
![]()
03 拉法地道的僵局
内塔尼亚胡与库什纳的会谈触及了一个敏感问题:大约200名哈马斯武装人员被困在以色列控制区——特别是加沙地带南部拉法市的地道内。
这一困境成为了停火第二阶段谈判的关键症结。
哈马斯要求以色列对这些人员放行,但遭以方拒绝。而库什纳则提出折中方案,希望这些被困武装人员能获准前往哈马斯控制区或第三国。
一名以色列官员透露,目前围绕此事“尚未达成任何协议”,以色列将继续在拉法进行清剿行动。
04 和平计划的遥远未来
库什纳与内塔尼亚胡讨论的第二阶段议题包括了停火后最敏感的问题:解除哈马斯武装、实现加沙地带非军事化、确保哈马斯未来不会掌控加沙,以及在加沙部署“国际稳定部队”等。
然而,这些议题中的每一个都面临着巨大障碍。哈马斯早已明确拒绝解除武装,更反对“国际托管”取代自身治理。
同时,美国起草的联合国安理会决议,旨在授予多国部队和过渡管理机构两年的授权,但各国政府对于派兵仍犹豫不决。
如果责任超出维和范围,意味着要与哈马斯或其他巴勒斯坦组织直接对抗,欧洲和阿拉伯国家就不太可能参与。
加沙城的居民萨拉赫·阿布·阿姆鲁问道:“如果重建工作在‘黄线’一侧开始,我们都能搬进那个区域吗?还是以色列会对我们某些人的进入有否决权?他们也要将家人划分为‘好人’和‘坏人’吗?”
加沙地带的分裂已经不仅在地理上固化,更在心里上扎根。那位加沙城居民的疑问——“他们也要将家人划分为‘好人’和‘坏人’吗?”——回荡在黄线两侧。
拉法地道里的200名哈马斯武装人员,成了整个僵局的缩影。而库什纳的斡旋方案,仿佛想用地理位移来解决政治死结,却难以触及核心。
黄线两侧,一边铺设着新的沥青,一边清理着战争的废墟,中间隔着的,可能是一代人的和平。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