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0年代的上海滩,电影行业的兴起捧红了不少女星,但也给她们带来了一些麻烦。
![]()
有一位民国女星,就曾在出名后遭到军阀强娶,她自然第一时间拒绝了。
可没想到,第二天,这位军阀上门送上一物,女星看后,没过多久就表示:“我跟你了。”
这位女星是谁?军阀到底送了什么让她改变了态度?
![]()
模范美人
1913年的初春,武汉新洲的一处宅院中,传来婴儿第一声啼哭,叶家长女叶秋心诞生了。
叶家在新洲经营着几家纺织工坊和小百货铺子,虽谈不上豪门望族,但称得上是“殷实之家”。
叶秋心小时候最喜欢的事,便是随着父亲乘船过江到汉口,再步行去看电影。
那时的汉口,是中部崛起的商业重镇,洋行林立,戏院众多。
![]()
每逢周末,只要有新片上映,叶秋心便早早起床,来到戏院,坐在第一排,一动不动。
她的目光总是黏在银幕上,哪怕是些她尚看不太懂的情节,也从不感到厌烦。
看得多了,她开始模仿起荧幕上的女主角,在家对着铜镜排练台词。
初中毕业后,叶秋心考入汉口最有名的女子中学,圣罗以女中。
学校里也常组织观影活动,而叶秋心成了戏院的“钉子户”。
![]()
16岁那年,武汉影片公司正在汉口寻找一位女子出演一部以北京什刹海为背景的爱情电影。
负责选角的副导演在圣罗以女中门口看到了叶秋心,她正抱着书、立在校门前的法国梧桐下。
阳光斑驳,碎光洒在她的脸颊上,一瞬间,副导演觉得找到了,
试镜那日,叶秋心没有表演经验,只是按照剧本照念。
可她眼神里流动着一股干净温润的气息,导演只说了一句:“她可以。”
自此,叶秋心踏入了她梦寐以求的电影世界。
![]()
那部《什刹海》并未大红,但在武汉本地却引起了些小波澜,观众都记住了那个温婉纯净的女孩。
只是武汉影片公司体量有限,资源匮乏,很快就因为经营不善停摆。
叶秋心不甘心,开始自学表演,阅读大量剧本,也尝试舞台剧的排练。
她甚至在一次话剧《西游记》中大胆女扮男装出演唐僧,赢得观众叫好连连。
那场演出后,她写下了一封信,寄往上海,寄给了“天一影片公司”老板,邵醉翁。
半个月后,信有了回音,她获邀前往上海,正式加入天一影片公司。
![]()
她与胡蝶、马陋芬搭档出演《孽海双鸳》,从未受过科班训练的她,却在镜头前自然流畅。
一场哭戏拍了三次,眼泪不止,情绪层层推进,观众也记住了这个名叫叶秋心的新面孔。
1934年的上海,《百花洲》刚刚上映不到一个月,街头巷尾的摊贩、洋行的秘书、小学讲堂里的女学生,都在谈论叶秋心。
她清秀的鹅蛋脸、浅浅的梨涡、以及在戏中一段低泣回眸,成了无数人心中的白月光。
各大影楼争抢她的肖像版权,《良友》杂志封面头条三期不换,她与胡蝶、徐来、阮玲玉并列“八大明星”,被媒体冠以“模范美人”的头衔。
就在这风头正劲、事业如日中天的时刻,一纸来自武汉的家书,却将她从梦境中拉回了现实。
![]()
婚事风波
那日叶秋心刚拍完新戏,助理匆匆递来电报,说是家父来信,内容紧急。
她打开信封,不过几行字,却让她手心泛冷,父亲在信中说,已经将她许配给一个名叫万倚吾的国民党军官。
叶秋心坐了很久,才深吸一口气,把信折起,收进包里,那晚,她一夜未眠。
她不是不懂父母的良苦用心,母亲多病,父亲年迈,兵荒马乱的年月里,哪个做父母的不想替女儿寻个靠山?
![]()
可这靠山,若是高墙深院中一个已有妻妾的军阀,她宁愿独身一生。
万倚吾是万耀煌的胞弟,国民党系统中炙手可热的少将旅长,出身新洲豪门。
他年不过三十,早年曾留学日本,据说外貌俊朗、待人彬彬有礼,却已有正妻一位、姨太太四房。
叶秋心写信回家,寥寥几句,全是拒绝的字眼。
但很快,她收到了第二封家信,这回是母亲亲笔,信中说明她已应允这门亲事。
隔日,叶秋心托人紧急请假,从上海乘火车南下武汉,进了家门第一句话就是拒绝婚事。
![]()
父母轮番劝说,与她说明嫁给万旅长的好处,但她始终没有松口,最后一家人吵了起来。
那夜,她在自己的房间里整整坐了一夜,次日一早,叶秋心悄悄收拾好行李,准备趁天未亮便离家返沪。
她轻手轻脚地打开房门,心中暗自盘算着待会儿如何避开母亲的耳目,又该如何赶上第一班通往汉口的渡船。
可就在她推开庭院门的一刹那,一道笔挺的身影映入眼帘。
那人一身国民党少将军装,气宇轩昂,手中捧着一束玫瑰,鲜红欲滴。
![]()
“叶小姐。”他朝她微微一笑,声音温和低沉,“早安。”
叶秋心的眉头不自觉蹙起,眼神凌厉:“你怎么进来的?”
“我让你母亲别吵醒你,她答应了。”他轻描淡写地回答,语气中却没有丝毫轻佻与冒犯。
叶秋心环顾四周,家仆早起打水扫院的身影不见了,只留下她与他对立而立。
她心头泛起几分不悦,却不想当面发作,转身便要离去。
![]()
“叶小姐,我没有别的意思。”万倚吾忽然快步走上前,将手中的玫瑰递给她,“我请你喝杯咖啡,只是喝咖啡,不谈别的。”
这突如其来的示好让叶秋心愣住了,她盯着那束玫瑰,花束扎得极好,丝带新鲜,花茎上的叶子尚且带着湿润的露珠,不像是仆人临时随手买的。
叶秋心没有接花,只是定定看着他,万倚吾确实长得俊朗,鼻梁高挺,一双眼睛炯炯有神。
最让她意外的是,他的语气竟毫无那种军人常见的高傲与霸气,反倒像个读书人。
叶秋心看着那束玫瑰,一阵沉默后,她轻声道:“我换件衣服。”
![]()
说罢,她转身回屋,脚步不急,却也不再拒绝,半小时后,两人一同出门。
他们在汉口一家新开张的西式咖啡馆坐下,服务生送上黑咖啡与奶酪蛋糕。
万倚吾忽然掏出一本杂志,是最新一期的《良友》,封面正是叶秋心。
“我第一次看你的电影,是《似水年华》。”他说,“那时候我想,拍你的人真有眼光。”
她低头轻抿咖啡,淡淡道:“不过是演戏。”
“可你不是演的。”他笑了笑,“你是活在那角色里的。”
![]()
她看了他一眼,眼中微有惊讶。
“我从不喜欢花瓶。”他继续说道,“你不一样。”
那天他们聊了很久,从电影聊到话剧,从汉口聊到上海,从京剧聊到文学。
他没有提半句婚事,仿佛只当她是一个朋友,一个值得交心的女人。
中午时分,他亲自送她到摄影棚门口,下车前递过一张字条:“我住在新洲万家老宅,若哪天你愿再聊聊,随时欢迎。”
她接过字条,笑了笑:“如果哪天我不拍戏,或许吧。”
![]()
侯门深似海
那日之后,叶秋心回到剧组,继续投入拍摄,但脑中却时不时浮现出那个庭院中捧花的男人。
有些情感,来得悄无声息,却也根深蒂固,没过多久,她就被万倚吾打动,决定嫁给他。
作出决定的那天,她对万倚吾说:“我跟你了。”
婚礼那日,叶秋心穿了一袭绣金红袍,端坐在万家堂屋的中厅内,耳边是爆竹连响,厅前宾客盈门。
![]()
可她却始终低着头,万倚吾站在她身旁,西装革履、神采飞扬,面对亲朋频频拱手、谈笑风生。
他是这场婚礼的主角,而她,只是第五房姨太太。
婚后,她被安置在万家后宅的一处独院,院子不大,却极清净。
她不再外出参加酒会,不主动联系剧组,把剪报、剧本、唱片都藏进旧木柜中。
起初,万倚吾确实对她宠爱有加,饭后会亲手替她端茶,夜里也会为她披衣掖被。
![]()
偶尔他还会亲手剪下报纸上她的旧照片,笑着说:“我当初,就是看这张照片喜欢上你的。”
可时间久了,叶秋心能察觉得出,万倚吾对她的热度,正归于沉寂。
而她的每一次外出,都成了他眉头紧锁的理由。
“你还打算继续拍戏?”他冷声问。
她不答,低头喝茶。
“你如今是我万家的人,不要再出去抛头露面了。”他将茶盏重重放下,语气不容置喙。
![]()
她终于抬起头,望着他,语气平静:“我从未说过,我嫁你之后就会放弃我的电影。”
“一个正经女人,怎可再出现在银幕上?你是我的人,就该守规矩。”
争执渐多,温情渐少,更糟的是后宅之内,明争暗斗从未停息。
正房夫人比她年长十岁,端庄持重,对叶秋心这个“新来的”向来冷眼以待。
四位姨太太亦各怀心思,三姨太最为娇媚,曾是梨园名角,与叶秋心最为相似,因此最为敌视。
![]()
她时常借故与仆人传话,说她如何不守妇道,背后又如何勾引管家。
流言传进叶秋心耳中,她也只轻轻一笑,未曾争辩,真正让她心冷的,是万倚吾的冷漠。
有一次,她偶然得知自己参演的一部旧作《春宵曲》将在汉口重映,几位老影迷特意写信邀请她出席映后见面会。
她思虑许久,还是穿上最素净的一袭白旗袍,独自前往,那夜,银幕上的她,舞姿翩跹,眼波如水,赢得满堂掌声。
可回到府中,却迎来了一场暴风骤雨。
![]()
“你这是给我万家丢脸!”万倚吾怒不可遏,将她手中的剧照撕得粉碎,“你若再敢踏进戏院一步,我便将你逐出去!”
她站在灯下,望着那些碎片落了一地,淡淡开口:“不用你赶我,我自己走。”
“你敢!”
“我有什么不敢的?”她转身便往房中走去,留给他一个决绝的背影。
那晚,她收拾行囊,携一口小箱,只带了三件衣裙和几本旧剧本,便悄然离开了万家。
她回到上海,重新联系邵醉翁,重新进了摄影棚,彼时的她,比以往更成熟、更笃定。
![]()
她拍摄了《青春之火》,演一个为信仰抗争的青年女性,眼神坚定,台词掷地有声。
影片一经上映,票房大热,她的名字,重新挂上了各大戏院的灯箱,此时的她,才27岁。
她用自己的选择,重新走出了命运设好的剧本。
她曾是银幕上万人追捧的“模范美人”,也曾是军阀权势下的第五房姨太太;她尝过万千宠爱,也熬过流落街头的孤苦。
![]()
可即便跌入谷底,她依旧不曾放弃热爱的电影、不曾放弃对自由人生的执着。
叶秋心的故事,或许只是那个年代无数女性命运的一个缩影。
但她用自己的方式,诠释了什么叫做:哪怕身陷风雨,也要带笑前行。
愿这段尘封的过往,能让我们记住那个在浮华背后坚持自我、灿然一笑的民国女星。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