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在就有其合理之处”,对于中华文明而言,虽然中华老祖宗主导的价值观导致中华文明步入到了2000年原地大循环之怪圈当中,与人类文明向前发展的客观规律相悖,但它毕竟是中华文明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华文明的发展和民族性格的塑造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为什么中华文明步入到了原地大循环之停滞阶段?荷兰学者弗洛里斯·科恩认为是一种以“皇帝为核心”的道的综合主宰了中华文明思想界,导致中华文明自己打造出了一个自我封闭的巨大圆圈。
在我看来,主要原因还是中华文明的价值观出了问题,他们追求的不是物质世界的探索和视野开拓,而是固执地活在自己脑海中的梦幻世界当中。但凡读过书、肚子有点笔墨的人都迫不及待将自己脑海中不经检验的虚幻世界投放到现实当中,否则就是“怀才不遇”。
![]()
1. 秦始皇统一中国之充足理由:“天下一家”就能消弭兵戈、所向披靡?
(1)“家天下”:中华老祖宗固执的选择
中华老祖宗第一个宏大且不切实际的虚拟梦幻就是“家天下”。每一任王朝开国皇帝在坐上皇帝宝座之后,无不幻想着子孙后代万世为君,为此在生前不遗余力为这一目标努力——杀权臣、定规矩。妄图通过这些手段将威胁子孙后代为君的隐患彻底扼杀在摇篮里。
“家天下”之梦开启得非常早,早在4000年前的上古时期,通过禅让获得部落联盟首领之位的禹便在任上琢磨起“家天下”之路,为此不是铸九鼎、定规矩,强化对各路诸侯的绝对控制,树立禹为天地之神的权威地位;就是暗地里培养儿子启监国掌事、提高威望,为接下来启破坏禅让制度、开启“家天下”之伟业铺平道路。
果然,禹死之后,启当真掌权并且杀掉了原本拥有继位大权的伯益和敢于反抗的有扈氏,真正做到了“只要有实力、制度就是屁”的明面夺权,这也为后世无数权臣公然破坏规则、顺我者昌逆我者亡开启了先河。久而久之,中华文明居然将其上升为一种智慧,实在令人大跌眼镜。
![]()
(2)“家天下”升级版本:只要“天下一家”,美好的生活就不是梦
如果说夏禹布局、夏启篡位不过是“家天下”之第一步,那么秦始皇凭借虎狼之师之利发动灭国之战就是“家天下”之第二步,其给出的理由竟无人能反驳:近百年来,无数诸侯为了争夺地盘打得不可开交、百姓生灵涂炭,如果我统一了天下,那么就是天下一家,自然兵戈消弭、大家都是家人,生活乐无边。
事实当真是如此吗?王朝更迭的周期变短了,由原来的600-800年变成了300年不到,即便所谓的盛世图景,也是兵戈之音此起彼伏、不绝于耳。可怜的百姓,在未经其允许就被代表的野心家和士大夫叫嚣声中,“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的人间悲剧屡屡上演。
如此说来,不仅没有收到预期效果,反倒还催生出了一不好苗头。
![]()
当秦始皇一统天下之后,将“天下一家”之观念推行到了全天下,居然引来了读书人一边倒的好评。久而久之,王朝更迭之后引发权力真空之时,盼着代表天下的明君出世的声音便不绝于耳。
无数有权力的野心家也以扫平天下看做是顺应民意的伟大正义之举,有了点权势之后便想当然认为不是他统治的地盘,百姓都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等着他去拯救。
2. 邯郸学步背后真相:弹丸小国如何做到北抗匈奴、生活优雅两不误?
(1)中华历史上的黄金期,绝非后世大一统王朝
让我们回去吧,回望秦始皇一统天下之前的日子,当真如秦始皇所言:天下纷争不断,百姓生灵涂炭过得很苦吗?天底下当真需要一个强有力的君主威震天下方能天下太平、百姓安居乐业吗?
显然不是。在秦始皇一统天下之前的春秋和战国初期,就是中华文明难得的黄金期。彼时虽然天下还姓周,但因为周王室衰微,控制力直线下降,导致“礼崩乐坏”,各个诸侯国有了较大的自由度。
![]()
此时,虽然诸侯中的野心家非常多,都想着自己站出来代表天下、代表人民,国与国之间的争端确实也不少,但不可否认的是:此时的国与国之间战争大多都是君子之争,破坏力并不强,更不会置人于死地。
比如齐桓公为了让南方蛮夷楚国屈服,虽然也带了军队去讨伐,但更多的是以理服人,而这样的效果也很明显;楚国虽然没文化,但自知理屈词穷,便诚恳接受批评。
后来晋楚为了争夺中原霸主地位,几乎年年爆发战争。但这种战争如后世一样赶尽杀绝吗?非也非也,打仗情形跟欧洲贵族之战非常相似,一旦一方招架不住,这一方便停止了追杀的步伐,转而还积极帮助落败一方逃脱困境。
(2)邯郸学步:贬义之词背后之令人艳羡真相:赵国仅凭一弹丸之地便北抗匈奴、生活优雅;反观大一统王朝常常做不到
正是因为春秋时期王室衰微、控制力下降,各个诸侯国自由度很大,使得这个阶段的经济文化得到了长足发展,后世津津乐道的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多样化局面就是这个时候产生的,后世大一统王朝再未出现。
![]()
另外,大家都知道“邯郸学步”这个成语,也都狠狠嘲笑过此成语中主角的愚蠢,但嘲笑之余是否想过它表达的真相:赵国仅凭弹丸之地,不仅做到了北抗匈奴的伟大壮举,而且还实现了人民小康的经济富足,不然邯郸之人何以能有心情和时间琢磨出如此优雅的步伐呢?
回望后世大一统王朝,面对匈奴可谓让历代雄才伟略的君主头疼不已。秦始皇为了抵御匈奴,不仅征调几十万劳工修筑长城,导致民怨沸腾、仇恨直线上升,为秦朝灭亡打下了基础。
而且还派了蒙恬率领秦国精锐北上抗击28年,收效甚微不说还调走了秦国精锐,导致国内农民起义风起云涌之时,朝廷居然无兵可调,彻底葬送了秦国七世基业。
![]()
取而代之的汉朝开国皇帝刘邦虽然亲率60万大军出击匈奴,却被打得丢盔弃甲、陷入白登之围。说好的大一统王朝所向披靡,在哪儿呢?
再来看看仅有弹丸之地的赵国,面对匈奴进犯,赵武灵王因势搞出了胡服骑射的改革,并令李牧北御匈奴,不仅不影响国内生产、人民生活,而且还屡建奇功。
所以说,秦始皇口中“天下一家”就能消弭兵戈、所向披靡,就是一句糊弄人的谎言,但可惜的是:占据中华文明话语权的士大夫阶层信了,将中华文明推入到了2000年不进步的封闭圆圈当中。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