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我要喝奶。”每天清晨、放学后、睡前,36岁的林女士都会听到12岁儿子小宇这句话。而她,总会熟练地解开衣服,满足儿子的要求。这个在外人看来不可思议的场景,在他们家已经持续了12年。
![]()
小宇是林女士的独子,因为早产,小时候身体特别弱。医生建议多喝母乳增强抵抗力,林女士便坚持母乳喂养。看着儿子在自己怀里一天天好起来,她心里充满了成就感,也渐渐习惯了这种亲密的连接。
可随着小宇长大,问题慢慢显现。上幼儿园时,老师反映小宇不合群,总是躲在角落,别人一碰他就哭闹;上小学后,他依然要抱着林女士的胳膊才能入睡,每天必须喝够三次母乳,少一次就坐立不安、无法专心学习。
林女士不是没想过戒掉。小宇8岁那年,她尝试着用牛奶代替母乳,结果小宇大发脾气,摔了杯子,还绝食了两天。看着儿子日渐憔悴的脸,林女士心软了,只好妥协。从那以后,她再也不敢提“戒奶”两个字,甚至觉得“孩子离不开自己,是因为爱自己”。
直到上个月,小宇因为在学校和同学打架被请家长,林女士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老师说,同学嘲笑小宇“这么大了还吃妈妈的奶”,小宇觉得受了委屈,便和同学打了起来。回家后,小宇抱着林女士哭着说:“妈,我是不是很奇怪?为什么他们都笑话我?”
![]()
看着儿子无助的样子,林女士终于崩溃了。她第一次认真反思:自己的“溺爱”,到底是爱孩子,还是在害孩子?
其实,像林女士这样的家长不在少数。有的父母因为孩子小时候体弱,过度依赖母乳喂养;有的则把母乳喂养当成“控制孩子”的手段,享受孩子对自己的依赖;还有的父母本身就有“分离焦虑”,害怕孩子长大离开自己,便通过这种方式维持亲密关系。
可他们不知道,12岁的孩子早已进入青春期,身体和心理都在快速发育。此时的母乳喂养,不仅会影响孩子的正常饮食和营养吸收,还会阻碍他们的心理独立。孩子会因为这种“特殊”的习惯感到自卑、敏感,难以融入集体,甚至影响未来的人际交往和婚恋观。
真正的爱,不是把孩子绑在自己身边,而是帮助他们学会独立,勇敢地走向外面的世界。林女士终于下定决心,在心理医生的帮助下,开始帮小宇戒奶。
她不再像以前那样无条件满足小宇,而是和他一起制定了“戒奶计划”:每天减少一次母乳,用小宇喜欢的酸奶代替;睡前不再抱着他,而是陪他聊学校的趣事,读他喜欢的绘本;鼓励他多和同学一起玩耍,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
过程当然充满了困难。小宇一开始哭闹、打滚,甚至故意生病来博取同情,但林女士这次没有妥协。她温柔而坚定地告诉小宇:“妈妈知道你很难受,但你已经长大了,要学会自己面对。妈妈永远爱你,但这种爱的方式,不能再继续了。”
![]()
慢慢地,小宇的情绪稳定了下来,不再执着于喝母乳。他开始主动和同学一起打球、看书,学习成绩也有了明显进步。有一天,他笑着对林女士说:“妈,原来不喝奶,也能睡得这么香。”
看着儿子的变化,林女士终于明白:父母对孩子的爱,应该是一场“得体的退出”。在孩子需要的时候给予陪伴和支持,在孩子长大的时候学会放手和成全。只有这样,孩子才能真正成长为一个独立、自信、勇敢的人。
不要让你的“爱”,变成束缚孩子飞翔的枷锁。真正的爱,是让他拥有离开你的勇气,却依然记得回家的路。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