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

近年来,我市陆岛联动建设成效显著,目前已建成9个客运及陆岛交通码头(含11个泊位),年吞吐能力达137万人次、汽车17万辆。其中,大陈岛区域布局4个主要码头,开通椒江至下大陈(经停上大陈)核心航线,全长约29海里。
当前,该航线运营6艘客船,总客位1385个。快船70至90分钟可达,慢船需2.5小时。旺季每日最多12班、冬季每日保留1班慢船。近五年船舶抗风等级提升至7—8级,客位增加30%,航班准点率超95%。
此外,总投资27.29亿元的台州湾陆岛联动综合码头工程已于1月开工,将新建10个客运、货运泊位(其中3个客运泊位)及5.5公里引桥,2027年上半年投用后航程将缩至30分钟,年客运量可满足60万人次。截至9月,工程已完成58%桩基施工。
午后的东海,金波粼粼。大陈岛客运码头,“庆达9号”高速客轮的汽笛声雄浑悠长。大陈镇卫生院副院长戴巧提着行李,随人流踏上客轮。70分钟后,这艘船将带她抵达椒江城区的家。
![]()
这条连接海岛与大陆的航线,戴巧走了二十多年,也见证了近五年台州陆岛联动建设的跨越式发展。
“以前船班次少,遇上风浪就得在岛上多待几天。”她清楚记得早些年坐船上岛的场景。“船舱里混合着海鲜和柴油味,我一上船就吐,吐了一路,最后连胆汁都吐出来了。”
冬季遭遇大风浪时,船身剧烈晃动,她只能紧攥座椅扶手,熬过漫长航程。
惊心动魄的航行发生在一个台风夜。卫生院接收了一名难产孕妇,必须立即转运。“当时海上风力达9级,海浪高达4米,船根本开不了。我们联系了海事部门,最后用应急船送她去椒江。”戴巧回忆。浪头不断拍打船身,发出砰砰响。她和同事紧扶担架,在颠簸的船舱里监测孕妇生命体征。
这样的惊险时刻已成为历史。“船况改善,航行时间缩短,抢救风险降低了很多。”她说,5月转运一位脑出血患者,坐快船1个多小时就抵达医院。
![]()
戴巧的丈夫曾是大陈镇卫生院的同事,后来为照顾在椒江上学的孩子调离海岛,一家人开始了双城生活。
“孩子小的时候,每次返岛工作,心里都挺不舍的。”谈及孩子,她有些歉疚。不过令她欣慰的是,交通改善后,寒暑假孩子常来岛上陪她,团聚的次数越来越多。
如今,戴巧仍保持着每月2至3次的通勤频率。若是当天有会议,她可乘坐早班船从大陈岛出发,而在以前,她需要提前一天动身。
![]()
台州市荣远客运有限公司总经理李瑞方介绍,近五年公司对船舶全面升级,新增2艘高速客轮,抗风等级提升至7级,客位从195个增加到253个。
“旺季时每天最多开12个航班,快船慢船搭配,既能满足居民通勤,也能承接游客。”他表示。数据显示,去年大陈岛客运量达33万多人次,创历史新高。
除了航线升级,我市还同步完善海岛交通配套。如大陈岛码头候船厅扩建升级,增设母婴室、医疗救助点,配备智能购票终端;陆侧椒江码头与城市公交、网约车无缝衔接,构建“码头+城市交通”联运网络,让海岛居民出行更便捷。
![]()
“我们还推进陆岛物流通道建设,开通海岛生鲜冷链专线,解决海岛物资运输难题,并同步布局海岛新能源充电桩、应急救援码头等设施,让陆岛联动从通达向畅达、优达升级。”台州市港航事业发展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
“听说台州湾陆岛联动综合码头2027年投用后,航程将缩短至半小时。”谈及未来,戴巧满是期待。这些变化,正让她这样的海岛工作者与家的距离,变得越来越近。
作者:钟露雅
编辑:符薇薇
一审:王潇莹
二审:泮永翔
三审:黄元杰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