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吉
近日,在网络流传的一段视频里,有一名儿子竟然挥拳去殴打自己年已93岁的母亲,而那位老母亲的哭喊声是如此凄厉,仿佛能够穿透监控设备,甚至穿透屏幕传到我们每个人心中——家庭暴力绝非单纯的家务事,它实实在在地构成了一起公开的犯罪行为。
据新京报报道,11月11日下午,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嘉泽镇人民政府通报:2025年11月10日18时16分,嘉泽所接到殴打警情,民警立即赶赴现场,了解到杨某中与其母亲陈某琴因琐事发生口角后动手殴打。目前,杨某中已被抓获,具体案情正在侦办中。嘉泽镇妇联、派出所已派专人进行上门服务,一旦老人有需求将及时对接解决。
![]()
不论起因究竟如何,这样的一连串举动已然率先撕破了人伦的底线,并且再度将“家暴是不是家务事”这一老问题甩到了公众的面前。
为何九十多岁的高龄依旧无法成为有效的护身符?究其根源,在于很多人内心深处都将“打自己人”默认为是“内部纠纷”,仅仅一句“家丑不可外扬”便能让暴力行为躲进黑暗的阴影之中。恰恰是因为这样的默认存在,施暴者才会在镜头之前肆无忌惮地挥拳,因为他笃定没有人会当真去干预此事,也笃定“亲情”能够抵消掉一切可能产生的代价。
家庭暴力最为忌惮之处在于环境的封闭状态。老人们往往缺乏自我防卫的能力,也没有能够选择离开家庭的余地,他们只得将内心的悲痛压抑至极点,任凭生活陷入无尽的黑暗之中。这种“根本无法逃脱”的绝望情绪,其残忍程度甚至要比那些肆意挥舞的拳头更为严重。
![]()
若要冲破这一封闭的循环体系,那就必须促使外界的力量介入其中:当邻居察觉到有持续不断的哭喊声响时,应先去敲门查看情况,随后及时拨打报警电话;社区方面需定期前往高龄老人家中展开走访活动;物业人员、村委会成员以及网格员等都应充当起“第一目击者”的角色;此外,还需设立专门的老年临时庇护点,以此为老人们开辟出一条可供其暂时撤退且较为安全的通道。唯有将“离开”这一选项实实在在地变为现实中的可选项,“留下”才不会被迫成为老人们唯一需要忍受的境况。
更为关键的是要给“孝”这个字重新赋予其应有的意义。在家庭教育当中,应当让孩子体验“弱者视角”,让他们清楚认识到,给予照顾是一种责任,而非单纯的施舍;媒体也需多多宣传那些“好好养”的正面实例,使得“怕丢人”这样的观念能够超越“我怕你报警”这样的想法;在公共场合,务必要大声且明确地说出“不”——要让所有人知晓,一旦拳头打在了长辈的身上,这可不是什么家事丑闻,而是实实在在的公共耻辱。唯有对长辈的敬畏之情从内心深处重新生发,法律之外的最后一道防护栏才算真正筑牢。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不要让这寸草在猛烈的拳风之下折断,也不要等到春晖已然消逝的时候才去想起要去守护它。希望每一个老人都能够安然地度过晚年时光——让孝道回归应有的温度,让暴力无处藏身。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