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撰文 | 大卫
编辑 | 茶茶
近日,据多家媒体报道,楚能新能源计划接手“湖北星晖新能源智能汽车有限公司”用于造车。
据了解,湖北星晖新能源智能汽车有限公司成立于2017年4月,注册资本60亿元人民币,是威马汽车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全资控股的新能源智能汽车制造企业 。公司因市场竞争加剧及经营策略失误导致资不抵债,于2023年9月21日由黄冈市中级人民法院裁定受理破产重整,并召开第一次债权人会议推进重整程序 。截至2025年,公司处于存续状态但经营异常,涉及多起法律纠纷及司法案件。
相较于拜腾、博郡、爱驰、高合等其他破产或处于停滞状态的造车新势力,威马之所以能被更多接盘者看重,关键在于其产能和资质。威马星晖工厂就是其最宝贵的资产之一。
威马星晖工厂是湖北唯一具备整车制造资质的造车新势力工厂,总投资 202 亿元,一期规划产能 15 万辆, 2020 年 1 月 8 日正式投产,曾是威马汽车的第二个全资质智能制造基地。
01
威马好事将近?
或许与此消息相关,最近威马官方显得有些活跃,官宣意味按捺不住。
11月3日,威马通过官方微博与微信发布“好事将近,敬请期待”的海报,配文“念念不忘,必有回响”,点燃了市场对其回归的猜测。
威马官方APP“小威随行”也于11月5日重新上架主流应用市场,修复了蓝牙车控、远程操控等核心功能,被视为其重整步伐中的又一实质性动作。
在此之前,威马已经迎来了一轮“好事”。
在破产申请一年半后,今年4月3日,上海市第三中级人民法院正式批准威马汽车的重整计划,深圳翔飞汽车销售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翔飞”)成为威马汽车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威马智慧出行科技(上海)股份有限公司、苏州威马智慧出行科技有限公司、威马汽车制造温州有限公司四家公司的重整投资人和新股东。深圳翔飞能成为威马重整的唯一战略投资人。
今年9月,威马汽车发布《致供应商白皮书》,宣布翔飞成为威马汽车的投资人和新股东,接管威马四家公司。
翔飞与威马汽车此前签订的《重整投资协议》显示,重整主体债权总计超过148亿元,另有超过112亿元的暂缓债权。法院裁定批准重整计划后,战略投资人后续持续投资将超过100亿元。
根据白皮书,翔飞汽车为威马汽车制定了一系列雄心勃勃的目标。2025年—2026年是复兴阶段,今年9月,开始复工复产EX5、E.5车型,确保年底产销1万台,力争2万台;2027年—2028年是发展阶段,年销量跃升25万-40万辆车,并启动IPO筹备;到了2029年—2030年,他们将来到跨越阶段,挑战100万辆车销量、1200亿元的营收目标,并成为行业新标杆。
据报道,威马温州工厂自6月起已悄然复工,目前约有五六十位工作人员,分布在设计、采购、人事、行政四个部门。不过,破产重整过程中,威马的销售与售后体系几近瓦解,渠道恢复缓慢。在零跑、小米等造车新势力品牌以更高性价比和更强产品力抢占市场时,缺乏核心技术竞争力与健康渠道的威马,即便手握生产资质,复兴阶段的目标都难言是否能达成。
![]()
另外,深圳翔飞的“宝能系”背景也引发关注。深圳翔飞汽车销售有限公司成立于2023年9月22日,注册资本1亿元,法定代表人为黄晶。该公司的两名股东分别为深圳卓凯企业管理有限公司及深圳凤宇企业管理有限公司,持股比例分别为81.8198%和18.1802%。
在多重股权交织之下,深圳翔飞被外界明确视作宝能系的“关联主体”,其投资威马也非独立行为,而是宝能系入局新能源汽车赛道的重要布局。
威马的两大核心资产——新能源汽车生产资质与温州、黄冈两座年产能合计25万辆的工厂。这些资质的稀缺性及自建工厂的硬件基础,若要从头申请和建设,不仅需要数年时间,还需投入数十亿资金。翔飞计划初期投资10亿元恢复生产,正是看中了这些可立即盘活的实体资产。
宝能汽车是宝能集团于2017年创立的汽车公司,但自身发展困局重重。天眼查显示,宝能汽车被执行金额超85亿元,还被列为失信被执行人。对于自身深陷债务危机的宝能而言,威马作为一个曾经估值470亿元的“壳资源”,仍具备讲资本故事的能力。
但宝能系 能否拿出承诺的 100 亿元资金、能否兑现销量目标,都被外界打上大大的问号。
02
楚能新能源进军造车
相比宝能系,新入局的楚能新能源似乎是更适合的接盘者。
楚能新能源总部位于湖北孝感,是湖北本土最大的新能源民营企业,背靠全国第四大经销商集团恒信汽车集团,自身在储能为代表的电池领域颇具竞争力。
现在的恒信集团,是华中地区最大的经销商集团。2024年,恒信集团的总营收达785.12亿元,总销量超过41万台。
2021年8月,楚能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主营业务为新能源储能电池、动力电池、能源管理系统的研发与制造。
成立之初,公司就在湖北布局了武汉江夏、孝感、宜昌三大基地,规划总产能超350GWh,项目总投资1375亿元。目前,这三大基地一期均已投产,合计储能和动力电池有效产能超过110GWh。
10月28日,楚能新能源的第四大生产基地——襄阳70GWh锂电池项目正式开工,正式形成"一全球总部、两研发中心、四大生产基地"的立体化战略格局,在建产能将超过400GWh、总规划产能超过500GWh。
产品方面,楚能非常聪明地避开动力电池的拥挤赛道,选择了储能领域。
背靠水电大省湖北,楚能新能源陆续推出20.5Ah、100Ah、150Ah、280Ah、314Ah、625Ah等不同规格电池,并在2023年打出“价格战+产能扩张”牌,将280Ah储能锂电池的价格打到了0.5元/Wh以下。
![]()
相比储能和电池,楚能新能源造车业务显然刚刚起步。
从公开的信息看,楚能新能源可能用于造车的主体是楚能(武汉)汽车有限公司(简称“楚能汽车”),该公司成立于2024年12月26日,由恒信汽车全资持股,法定代表人为代德明,注册资本10亿元,国标行业为新能源车整车制造。
楚能汽车目前在进行很多相关职位的招聘,岗位包含项目研究院、汽车采购、造型开发、电子电器、整车架构、底盘、智能驾驶、智能座舱、新能源汽车战略规划等多个方面,明显是在新能源整车制造的方向布局。
值得注意的是,恒信汽车集团在接手威马星晖工厂之前,还曾与零一汽车合作过纯电动重卡并上市,已具备一定造车经验。
2022年初,工信部发布了《关于开展新能源汽车委托生产试点工作的通知》,代工政策将由过去的单一资质要求变为双资质要求,即不仅代工企业需要有生产资质,委托方也要有造车资质,这使得造车之路门槛更高。而威马星晖工厂的价值就在于独立的生产资质,楚能新能源要造车,这座工厂满足条件。
不过,虽然威马的两座智能制造工厂都具有一定的产能价值,但也都面临着沉重的债务包袱。公开资料显示,威马星晖工厂的资产主体60亿元股权已被冻结,楚能新能源要想盘活这座工厂也需要解决相关资产问题。
关注“摩斯商业”,设为⭐星标,进入有趣的商业世界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