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格局深度变革的背景下,中国企业如何绘制全球战略蓝图,实现从“走出去”“走进去”到“融进去”的跨越,成为关键议题。
![]()
日前举办的2025福布斯中国海平线峰会上,知名主持人王冠与麦肯锡公司中国区主席倪以理、君智战略咨询董事长谢伟山、MAXHUB海外事业群总裁肖航、科沃斯机器人全球品牌与营销副总经理诸强共同进行了一场主题为“合纵连横:中国企业的全球战略图谱”的圆桌对话,四位企业家分享了他们的前沿洞察与实践心得。
以下为圆桌对话的详细内容(经整理):
![]()
破局:地缘变局下的生存与融入
王冠:从走出去1.0,到走进去2.0,再到融进去3.0,我先提问倪总,过去二十多年海外市场的竞争环境、地缘政治格局和政策都发生了很大变化。根据麦肯锡服务的全球客户经验,有哪些值得中国企业借鉴的成功做法?
倪以理:我们可以反过来思考:为什么国外企业在中国能成功?首先,要想拿下一个很大的当地市场,一定要先想办法融入当地的社会社群。国外企业来中国的前十几年、二十年,他们在当地学校、企业投入,甚至帮助培养下一代经营领袖,做了很多与当地发展相关的工作。很多时候不是中国企业的效率不高,而是缺乏这种深度融入。中国企业出海时一定要非常敏感,要关注当地政府政策想要实现什么,我们如何推动,并成为其文化的一部分,这样才能建立更深层次的情感连接。
王冠:我们看到欧洲市场存在相对较多的政策阻力,但像徐工集团在巴西就比较受欢迎。您怎么看这种微妙的社会环境影响?
倪以理:这确实很微妙。企业想去的地方往往不那么容易进入。我的很多客户在发展中国家很受欢迎,但利润最高的市场反而最不欢迎你。所以我们需要思考:如果我们在中国提倡“In China For China”,那么出海时也要思考“In your country for your country”,我们必须思考如何调整公司结构来迎合全球趋势。
王冠:谢老师,您提出“新一代战略”的理念,将中国智慧引入战略创新。在您看来,中国企业在谋划全球战略时,如何将中国智慧与西方管理工具有效结合,形成有独特竞争力的全球战略?
谢伟山: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其实,中国企业在探讨全球出海时,也应从中国智慧中汲取力量。西方智慧追求科学与真理,中国智慧则寻求和谐与情感,这使得中国企业在面对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时,能够更加灵活地洞察机会,化危为机。
![]()
而当中国的战略思维与西方的管理思想相融合,正在为中国企业的全球化提供一种新的战略基石。比如,《孙子兵法》提出“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将西方管理应用于企业日常经营,稳扎稳打,日拱一卒,是“正”;在面对快速的市场变化时,以中国智慧中的动态竞争思维,出奇制胜、灵活应对,是“奇”。中国企业若能够融中西之长,通奇正之变,方能披荆斩棘,让中国故事、中国品牌走向全世界。
![]()
落地:标准化产品与本地化洞察的平衡
![]()
王冠:肖总,MAXHUB作为中国会议协作技术的代表企业,业务范围已覆盖欧美、东南亚及“一带一路”多个国家。请问在全球化拓展中,如何针对不同文化、宗教、民族及地缘政策进行差异化识别和融入?
肖航:MAXHUB通过分阶段来实现全球化突破。在市场策略上,初期将全品类布局东南亚受挫后,我们快速调整:教育业务聚焦“一带一路”国家,服务于有政府预算的教育装备需求;会议解决方案则主攻欧美市场。在产品策略上,面对各地需求差异,我们以主流市场标准覆盖次主流市场,通过标准化产品实现投入产出最优化。这一差异化布局在实践中证明是有效的。
本地化是关键突破点。我们快速组建本地化团队快速洞察市场需求。比如某个产品功能的开发经过与五个本地团队沟通后,方向立刻明确。这种本地化洞察让我们能精准把握不同社会阶层的需求,针对性地解决市场痛点。
王冠:诸总,科沃斯从扫地机器人拓展到除草机器人等家居服务机器人,产业链不断延伸。能否请您分享科沃斯在全球化竞争中,如何实现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转型?
诸强:我们的转型之路有三个关键。
首先,创始团队的远见和决心至关重要。科沃斯1998年从OEM代工起步,但2000年就成立了机器人研发小组,这比美国知名品牌都早。2005年注册自主品牌时,我们意识到必须从代工转向研发和品牌建设。
其次,持续大力投入研发。2018年上市以来累计投入近50亿元。通过不断提升产品清洁能力、智能性和可靠性,我们正在重塑海外消费者对中国品牌的认知。
第三,深入本地市场洞察。我们要求所有产研团队频繁做入户测试,一定要亲自去听到消费者的声音。从代工到自主品牌,我们一步步用产品力让“中国创造”获得全球认可,这是一个持续进化的过程。
王冠:倪总,地缘格局变化下,您观察到哪些对企业和投资人重要的趋势?
倪以理:我们看到全球保护主义明显抬头,各国都在强化本土产业保护。这要求中国企业在出海时必须调整策略:进入欧美等市场时,需要积极寻找当地合作伙伴,包括投资人、股东等。
值得注意的是,全球消费者对中国产品的接受度不是问题。真正的挑战在于如何应对当地的政治环境和保护心态。企业除了要把产品做好,更需要融入当地社会,关注当地的发展议题。产品做得好只是基础,还需要在文化融合上下功夫,这样才能在复杂的地缘政治环境下持续发展。
![]()
![]()
生根:立足中国智慧,构建共赢生态
王冠:谢老师,随着科技的进步、渠道的增多,全球市场的同质化竞争也愈发激烈。当前不少中国企业面临“走得快但走不远”的困境,您认为该如何破局?
谢伟山:从事战略咨询二十多年,我深感中国智慧对“同质化”与“差异化”有着独到见解。比如“君子和而不同”就道出了和谐的真谛——唯有保持差异,才能实现真正的和谐。而成功的关键,在于这种差异化能否引发人们内心的共鸣。例如科沃斯通过入户测试,真切感受消费者脉搏的做法,正是把握差异化的关键动作。
在当今白热化的全球竞争环境中,中国智慧恰恰能帮助企业找到突破之路。因此,我们在学习西方经验的同时,更应回望中国智慧的宝库。唯有将“看向世界”与“回望自身”相结合,中国企业才能在全球市场中走得更远、更稳。
王冠:肖总,MAXHUB一直秉持这样的全球化,不光要产品出海,还需要构建生态,与渠道合作伙伴、系统集成商和科技企业互动如何形成共生共赢的关系?
肖航:我们始终秉持"共赢"理念推动海外业务,具体体现在三个层面:一是渠道共赢,日本的首家代理商,从2018年一人起步,四年已发展至60余人、拥有11个办事处的专业团队。这一成长印证了我们的信念:MAXHUB必须为当地伙伴创造真实价值;
二是生态共建,我们坚持与生态伙伴协同发展,不追求通吃全产业链。通过全球渠道大会等平台共享资源、构建健康的合作生态。
三是文化共鸣:自去年起,我们定期组织海外伙伴来华考察,每期以"科技+文化"为主题,充分体验中国在电动车、机器人等多领域创新成果。这种超越商业利益的文化交流,既让国际伙伴深入了解中国,也共同助力中国科技品牌在全球生态中赢得重要地位。
王冠:文化沟通非常重要。服务机器人同样涉及跨文化沟通,既有技术,还有品牌和文化的共振,诸总,科沃斯如何实现跨文化的传播和情感连接?
诸强:我们始终在寻找共性基础上的差异化表达。从共性来看,无论是美国家庭还是中国家庭,核心需求都是解放双手、实现地面清洁,这构成了产品研发的基础。在文化沟通层面,我们针对不同市场采取差异化策略:在日本市场,我们强调质量可靠性和匠心精神;在欧美市场,则侧重情感共鸣,将机器人定位为生活伴侣,传达“解放双手、共享亲情时光”的理念;在中国市场,我们突出极致科技与智能体验。
![]()
王冠:中国企业出海最需要做什么?最需要放下什么?
诸强:最需要坚持的是不遗余力投入产品研发,发挥垂直供应链的效率和成本优势。最需要放下的,是避免过度功能堆砌和过早陷入价格战。功能过多必然推高成本,而价格战只会让整个行业陷入薄利困境,这对中国品牌的长远发展是相当不利的。
![]()
声明:以上活动内容是商业合作内容,用于调研的部分/全部数据来自合作方和第三方,相关观点及结论均基于以上数据研究得出,不作任何投资指引和参考。
精彩内容
![]()
![]()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