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次育肥卷土重来,猪价短期反弹暗藏风险。
你是不是觉得猪价涨了就能松口气了?别高兴太早,这波上涨可能完全是虚火上升。短短三周,猪价从10年低点反弹超过10%,但这根本不是市场真正的供需关系改善了。看到最后,你会明白为什么说这波操作可能让明年的猪价跌得更惨。
这波反弹有三大推手,其中最关键的就是二次育肥。简单来说,二次育肥就是养殖户把本该出栏的猪再买回去继续养肥。10月份二次育肥销量比9月底猛增3万多头,形成了今年第二波补栏高峰,说白了就是大家又在赌行情了。
除了二次育肥,集团猪企出栏节奏的调整和季节性消费回暖也起到了一定推动作用,但这都是表面热闹,实则脆弱。数据显示,能繁母猪存栏能比正常水平多3.5%,这意味着明年一季度前市场供应仍然充足,而且现在一头母猪能提供的商品猪比往年要多,生产效率明显提升。
需求端的情况更不容乐观,屠宰企业开工率只有三成多,说明鲜肉消费并不旺盛。更关键的是,鸡肉、鸡蛋价格大幅下跌,消费者有了更多替代选择,这进一步削弱了猪肉的消费竞争力。
二次育肥就像一把双刃剑,它只是在推迟问题,而不是解决问题。现在买的标猪一两个月后就会变成更重的大猪,重新投放市场。有专家指出,二次育肥入场时确实能增加需求,提振猪价,但这些猪最终会流回市场,而且因为体重增加,反而会带来更大的供应压力。
这种现象已经对市场造成了明显影响。数据显示,非洲猪瘟之后,猪价异常波动的情况明显增多,其中二次育肥是最核心的干扰因素。这种剧烈波动不仅让养殖户难以经营,也给整个行业的稳定发展带来了挑战。
从效率角度看,二次育肥的饲料转化率明显低于正常育肥,这不仅增加了养殖成本,在粮食安全背景下也值得关注。有大型养殖企业直接指出,这种行为无异于投机取巧,不利于行业的长远发展。
面对这种情况,政策层面已经开始引导行业反内卷,重点围绕控制产能、降低出栏体重和限制二次育肥等方面发力。具体措施包括调减能繁母猪存栏量,促进产能合理回归。同时,大型养殖企业也在转变经营思路,从过去注重市场博弈转向精细化管理。
从市场集中度来看,规模养殖企业的占比正在逐年提升,这种结构变化有助于平滑猪周期波动。有行业专家表示,当市场集中度达到一定水平后,猪价的大起大落有望得到缓解。
短期来看,未来两个月的猪价很可能保持低位震荡。由于二次育肥的补栏高峰已经过去,其对猪价的支撑作用将逐渐减弱。考虑到年底前后二次育肥猪将集中出栏,市场可能面临新的供应压力。
中长期来看,能繁母猪存栏量的下降可能会使明年下半年后的供应出现趋势性减少,但当前的高存栏和生产效率提升,使得供过于求的局面难以快速扭转,特别是明年春节过后,传统消费淡季遇上二次育肥猪集中出栏,猪价可能面临更大压力。
这波二次育肥热潮中,有人认为是机会,有人则认为是在埋雷。各位朋友,你们觉得这次猪价反弹能持续多久?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看法。
需要特别提醒的是,上述内容仅根据市场情况做客观分析,不构成任何决策依据,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