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号称“老牌发达国家”的英国,竟对残疾人群体抛出一条令人瞠目结舌的建议——没有脚的人可以去从事手工劳动,没有手的人则不妨尝试用脚操作工具完成工作。
此言一出,连普通民众都难以接受,网络上迅速掀起嘲讽浪潮,纷纷质疑:“这难道是闭眼拍脑袋想出来的荒唐方案?”
这条看似滑稽的提议背后,实则折射出英国当前深陷多重社会危机的现实图景:从监狱接连释放重罪犯,到首相外交场合频频失态;从家庭餐桌上的肉食消失,到执政党与在野党之间无休止的责任推诿。今天我们就来深入剖析,这个昔日强国究竟走到了哪一步?
![]()
不久前,英国政府发布了一份名为《促进残疾人就业路径》的经济政策文件,声称要帮助残障人士“突破身体限制实现就业”,其中赫然写着:“缺失下肢者可安排精细手工类岗位,缺失上肢者可通过足部训练参与脚控作业。”
这份报告由商界人士查理・梅费尔德牵头起草,外界普遍怀疑他从未真正接触过基层残障群体的生活困境,否则怎会提出如此脱离现实、近乎讽刺的解决方案?
要知道,如今的英国早已不是上世纪那个工厂林立、制造业蓬勃发展的工业帝国。过去能提供大量低门槛手工岗位的生产体系,早已在一轮轮产业外迁和结构调整中土崩瓦解。
![]()
数据显示,制造业占全国GDP的比例已从1970年代的30%锐减至如今的8%,所剩岗位多集中于高精尖技术领域或基础服务行业,如外卖配送、环卫清洁等高强度体力工种。
对于行动受限的残障人士而言,找到一份稳定且适宜的工作本就困难重重,如今还要被要求从事根本不具备实施条件的“手脚替代型”劳动,无异于雪上加霜,纯粹是在制造障碍而非解决问题。
多个残疾人权益组织在看到该建议后立即发声谴责,直指其“完全无视弱势群体的真实处境”,并呼吁政府停止空谈幻想,回归实际需求。
![]()
一位依靠轮椅出行的残障人士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无奈表示:“我每天出门都需要他人协助,连独立通行都无法保障,又如何进入车间做手工活?如果政府真想帮我们,不如优先建设无障碍通道,开发适配辅助设备,创造真正包容的就业环境。”
然而,眼下英国高层似乎根本无暇顾及这些民生细节,他们正疲于应对一系列更紧迫的公共治理丑闻,比如近期震惊全国的监狱误放重刑犯事件。
10月24日,位于埃塞克斯郡的一所监狱竟将一名名叫哈杜什・凯巴图的外籍囚犯错误释放。此人系来自埃塞俄比亚的非法居留者,因性侵一名年仅14岁的少女而被判入狱,结果服刑尚不足三个月,就被工作人员面带微笑地送出监区大门,临行前还领取了76英镑的所谓“遣返补助金”。
![]()
据凯巴图事后回忆:“我知道英国有自由传统,但性侵未成年人只关押两个月,未免太过分了吧?”直到次日清点人数时,监狱才惊觉此人已不知去向,紧急致电警方展开追捕。
这边执法部门还在全城搜寻逃犯,那边另一座监狱又上演同样闹剧。
仅仅五天之后,伦敦旺兹沃思监狱也发生类似失误,将持刀抢劫惯犯卜拉欣・谢里夫提前释放。
![]()
谢里夫并非初犯,去年曾因威胁暴露他人隐私获刑,今年再度因持械抢劫被捕,原定监禁期超过一年,却在关押不到半年时悄然离监。
监狱方面迟至六日后才发现人去房空,第一反应竟是派人检查牢房墙体是否挖有地道,仿佛以为囚犯掌握了遁地逃生术。两起严重疏漏相继曝光,瞬间引爆舆论怒火,公众质问声此起彼伏:“监狱管理系统到底还有没有人负责?”
主管司法事务的大臣拉米,同时也是现任副首相,在面对记者追问时起初一脸茫然:“什么情况?谁被放走了?”待弄清事实后,脸色铁青,神情窘迫。
![]()
这位新官上任不久的政治人物,此前曾在公开场合信誓旦旦承诺将打造“史上最严密的囚犯监管机制”,转眼便遭遇现实迎头痛击,堪称一场公开的信誉崩塌。
在议会质询环节,保守党议员詹姆斯・卡特里奇连续抛出五个尖锐问题,令拉米哑口无言,最终只得选择转移焦点:“这一切都是前任保守党政府遗留的问题!他们在九年执政期间累计错误释放661名囚犯,我们接手的是一个千疮百孔的系统!”
拉米忙着推卸责任的同时,工党领袖兼首相斯塔默也没能幸免于难。他在一次公开演讲中为强化立场,引用了一句自称“犹太先贤格言”的话,旋即遭到保守党影子内阁成员罗伯特・詹里克当场揭穿:“这句话根本不存在于任何犹太典籍之中,你连甩锅都要编造依据吗?”
![]()
斯塔默当场陷入尴尬境地,但更大的外交挫败还在后头。他专程赴巴西出席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意图借国际舞台重塑国家形象,结果却沦为全球笑柄。
出发之际,英国国内正经历能源价格飙升、家庭账单暴涨、食品成本持续走高的生活危机,许多家庭已无力购买肉类改善饮食。在此背景下,斯塔默仍执意推行所谓“反向欧佩克”倡议,试图联合多国组建绿色能源同盟。
![]()
构想虽具理想主义色彩,但缺乏实际吸引力,中美印俄等主要经济体均未响应,就连部分发展中国家也对此冷眼旁观,认为其提议脱离现实。
尤为讽刺的是,他寄予厚望的盟友美国,竟未派遣任何代表参会。随行记者原本准备记录“历史性外交时刻”,最终拍下的却是斯塔默独自站在讲台前无人回应的落寞画面。
这场失败的外交通行证直接拖累了工党的民意支持率,一度跌至20%,比保守党低出15个百分点;斯塔默个人支持率更是惨跌至13%,创下现代英国首相支持率的历史新低。
![]()
眼看局势恶化,气候大臣凯蒂・怀特急忙划清界限,公开声明:“此次外交行动纯属首相个人决策,与我的职责无关。”此言一出,反而进一步暴露了执政团队内部的分裂状态。
事实上,工党内部早已暗流涌动。十月底,已有数名党内议员私下探讨更换领导人的可能性,甚至开始物色“试探性候选人”作为过渡人选。
前内阁成员安迪・伯纳姆的幕僚团队,已被曝出秘密联络前任首相特蕾莎・梅,试图为其未来参选铺路搭桥。
![]()
就连刚刚当选副党魁的露西・鲍威尔也在公开讲话中委婉表态:“我们必须重新思考工作方式。”这种含蓄措辞背后的潜台词,明眼人皆心知肚明——越来越多党内成员对斯塔默的领导能力产生动摇。
而斯塔默本人的表现也的确难孚众望。当其他政治人物努力塑造亲民形象时,他却在电视采访中坦言:“我不做梦、不读书、没有兴趣爱好。”这般机械式的回应,让他被贴上了“政治机器人”的标签。
![]()
面对记者追问:“您就没有一项与普通人相同的日常乐趣吗?”他面无表情地回答:“没有。”这种冷漠疏离的姿态,彻底切断了与基层选民的情感连接。
以福利制度改革为例,为填补日益扩大的财政赤字,斯塔默政府竟将削减目标锁定在最脆弱群体身上,宣布取消老年人冬季取暖补贴,并压缩残疾人群体的社会援助额度,理由是“这部分支出过度挤占公共资源”。
![]()
此举激起全民愤怒。11月5日篝火节当晚,民众自发制作了一尊斯塔默雕像并在广场公开焚烧以示抗议。
雕像设计极具象征意义:左脚踩着一台熄灭的暖气机,颈间挂着写有“农民伤害者”的木牌,手中紧握一张列满未履行竞选承诺的清单。
火焰升腾中,人群齐声高喊:“归还我们的取暖补贴!”“我们要公平对待!”然而,政府仿佛充耳不闻,紧接着又在移民政策上引发新一轮风波。
![]()
英国与法国早前签署了一项“一进一出”移民交换协议,约定每遣返一名非法入境者至法国,便可接收一名合法英国移民。
但在执行过程中严重失衡:法国输送来的多为自愿迁移的公民,抵达后即可正常就业生活;而英国遣送的非法居留者,往往在数周内便设法偷渡回境。
加之各类人权组织频繁介入诉讼,导致驱逐程序屡屡受阻,使英国逐渐演变为欧洲非法移民的中转枢纽。
后来政府另辟蹊径,计划将滞留移民统一安置于废弃军事基地进行集中管理,却遭到当地社区居民强烈抵制,抗议活动接连不断。
今天的英国,正处于多重危机交织的漩涡之中:监狱接连错放暴力罪犯,首相外交折戟沉沙,福利改革点燃民怨,移民政策乱象丛生,加上执政党与反对党之间永无止境的相互指责,每一项都在加速消耗国家的社会信任与治理根基。
百姓所求其实极为朴素:能够支付得起每月的能源费用,能够在餐桌上见到一点肉腥,能够拥有尊严且可持续的工作机会。可就是这些最基本的生活期待,在当下的英国,正变得遥不可及。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