傍晚,暮色四合,风从蒲江的马尾松林里缓缓穿过,带着一点树叶和茶叶的清香。草坪中央,灯光尚未完全亮起,工作人员正调试着古筝与钢琴。远处,企业办公楼的玻璃窗隐隐倒映着天光。 这里不是城市中心的音乐厅,也不是喧闹的音乐节,而是成都(蒲江)国际田园生态商务区(以下简称“商务区”)的T-Park松林音乐会现场。 2024年9月,首场T-Park松林音乐会主题演出“月上松林间,【乐】享黄昏后”在商务区正式举办。看似“格格不入”,但这一诞生于园区的音乐会已然出圈——一年多的时间里,音乐会连续开办5场,听众也从入驻企业代表、研发人员、当地居民扩展至从成都市区专程赶来的各行各业的音乐爱好者。 没有售票口,却次次“秒空”;没有音乐厅的华丽厚重,却成了许多企业代表、研发人员印象最为深刻的体验。音乐,如何在园区里蜿蜒生长?又如何为企业注入创新活力?这场园区的音乐会,给出了答案。
![]()
▲T-Park松林音乐会
一片松林
“长”出一场音乐会
在园区里打造一场音乐会,这个想法,最初来源于一位“跨界选手”的“奇思妙想”。
“去年,我作为成都服务贸易协会理事长、成都动漫网络文化行业协会会长,与一批企业来到成都(蒲江)国际田园生态商务区进行考察,意外发现这里的生态环境非常好。”成都T-park松林音乐会艺术总监徐伟回忆,尤其是楼宇之间的草坪、松林与茶园,视野开阔,“让我立刻想起欧洲的户外音乐会。”
徐伟本身就是音乐专业出身,曾远赴世界著名音乐学府李斯特音乐学院求学,还在成都市区举办过多场专业小型室内专业音乐会。随后,他转型踏入动漫、软件行业,也同样对产业、园区并不陌生。
当他看到商务区的草坪、松林与茶园时,一个念头闯入脑海中,“我们能否利用这样一块开阔、自然的场地,开办一场音乐会?换言之,音乐,能否也成为园区的文化名片?”
一场头脑风暴在徐伟与商务区负责人之间展开,很快,他们一拍即合。
![]()
▲成都(蒲江)国际田园生态商务区松林科创空间
“一方面,商务区始终坚持以文化赋能产业的理念,本就想打造与其他产业园区‘不一样’的生产生活方式,例如,依托‘低密度、国际范、组团式、生态化’的规划理念,在松林、茶园间,为入驻企业提供‘推窗见绿,出门入园’的办公体验。”另一方面,徐伟也坦言,过去数年的音乐行业从业经历,也让他积累了不少资源,加上之后的转型经历,让他对音乐、园区这两个领域格外敏感。
于是,一个名为“T-Park松林音乐会”的音乐品牌就此诞生。徐伟,则受邀担任音乐会的艺术总监。
首场T-Park松林音乐会在去年9月启幕,适逢中秋,因此音乐会既有西洋器乐的轻松欢快,也有传统民族器乐的宛转悠扬。这同样为T-Park松林音乐会奠定了主题与基调,“形式高雅、内容通俗,曲目的选择要符合听众的欣赏能力与兴趣。”徐伟说。
“事实上,音乐会与园区的结合并不罕见。”他坦言,但园区的音乐会大多以“快闪”的形式开展,缺少能够长期演出、固定风格的品牌,“而我们想做的,就是对这样一个品牌音乐会进行长期建设,让它诞生于园区、又不限于园区。”
这个园区里的音乐品牌
出了“圈”
截至目前,T-Park松林音乐会已经开办了5场。“梦幻”是不少听众首次参与音乐会后的感受。
“商务区的每一栋办公楼设计都是独立的,它们各自分散在园区的松林与茶田中。走在其中,天上一片蓝,足下一片绿。这样的场景已然非常美丽了。”徐伟说,傍晚时分,夕阳西下,霞光照射在音乐会的舞台上,晚风拂面而来,带着松林与草坪的草木气息,“是这座园区经常出现的‘魔法时刻’,能够颠覆观众对一座园区的固有印象。”
![]()
▲T-Park松林音乐会
音乐会大约每两个月举办一次,主题随自然时节和节日的更迭而定,从春日欢乐的爵士乐,到秋季优雅的古典音乐,包含弦乐三重奏、弦乐四重奏等形式,既有大提琴、小提琴、钢琴等西洋乐器,也有古筝、琵琶等传统民族乐器。
“每场音乐会的准备时间在一个半到两个月左右,我们会邀请专业的艺术乐团,包括四川交响乐团、四川青少年交响管乐团、川音师生等前来演奏。”徐伟说。
徐伟坦言,一场音乐会要“立得住脚”,除了乐团、形式和环境之外,更重要的是听的“人”。“音乐会采取‘定向+预约’的参与形式,定位于商务区,因此我们每次都会为园区里的企业预留席位,部分席位则会通过网络面向公众开放预约,听众规模在300人左右。”
首先是入驻商务区的企业。
2024年9月,科大讯飞(蒲江)人工智能产业基地正式落在成都(蒲江)国际田园生态商务区,讯飞音乐、输入法等研发团队都会在此进行短期的研发攻关。入驻没多久,T-Park松林音乐会就很快成为了科大讯飞员工工作之余讨论的热点话题。
“音乐会所在的草坪就在我们楼下,有一次傍晚,我们坐在二楼的露台上,一边吃烧烤,一边听音乐。白天,团队都在做紧张的技术和创意性工作,因此音乐会对大家的情绪调节和团队氛围来说非常重要。”科大讯飞四川公司区域发展总监汪建杰说,在这样的时刻,他感觉整个园区都“活”起来了。
享受之余,还有企业之间的链接。“商务区的楼宇之间距离很远,甚至有‘邻居’距离我们这栋楼3-4公里。”汪建杰说,加上快节奏的研发工作,平时企业间的交流很少,“音乐会举办的时候,入驻的企业、园区负责人、成都市民,都坐在同一片草地上。交流,也自然而然地发生了。”
他回忆,“有一次听音乐会,我们跟旁边的格力团队聊起在生产制造、智能家电等领域合作的可能,本来双方就有接触,在这样的场景里,很多话题更顺畅。”
![]()
▲T-Park松林音乐会的听众们
除此之外,音乐会的听众结构也在悄然发生变化。
“从一开始定向邀约的园区企业,到后来,来自成都主城区的市民也会驱车前来,观赏一场‘松林间的音乐会’。他们之中,有医生、护士、教师、程序员等各行各业的人士,甚至还有喜欢汉服、cosplay的年轻人。”徐伟说,一开始,音乐会的听众只有一百多人,不少都是被邀请来的,“但后来,只要开放预约,名额很快就会被抢空。”
在他看来,T-Park松林音乐会这样一个“出圈”的文化品牌,同样能够为商务区打开更广阔的招商空间,“有些人可能一开始只是被音乐会吸引,到了现场才发现,这个园区、这个区域,原来是这样的状态。很难说,哪一次观演不会变成企业潜在的‘考察’。”
骑马、采茶、音乐……
“人文环境就是营商环境”
最近,徐伟正在忙着筹备最新一期音乐会。“接下来,我们将以新年为主题举行一场音乐会,让园区也有节日的温度和仪式感。目前正在协调各方资源的配合与调集,争取在跨年当天完成。”
除了常规的音乐会展现形式之外,徐伟还在探索更多融合场景。例如,今年5月,商务区就将油画展与音乐会相结合,“画展以唐雯的作品展现超写实的笔触以及画中的人间百态;音乐会则以‘春天’为主题,让音符同步奏响春日的华美乐章。”
这种“艺术+工作+生活”的复合体验,不只是活动创新,更是园区生态的延展。
“相比很多高楼林立的园区,商务区更像一个可以生活的地方——有松林酒店、国际马术中心、远咖啡、特色西餐厅等休闲场所,所有与生活息息相关的需求,都可以实现。”汪建杰说,封闭研发的日常,是紧张的,晚上有时会加班到九、十点钟。“但我们从窗边看出去,是松林、茶园和园区内音乐、美术沙龙的灯光,周末不加班时,还可以在周边采茶、郊游,或者参加园区组织的骑行、团建等活动。”
在科大讯飞四川公司区域发展总监汪建杰看来,人文环境,就是营商环境,这种“人文和生活感”,已经成为企业评估入驻园区时的隐性加分项。
![]()
▲科大讯飞(蒲江)人工智能产业基地
如今,成都(蒲江)国际田园生态商务区的“田园+科创”生态正在持续完善。白天,这里是研发、创新的主阵地;夜晚,松林音乐会、油画艺术沙龙等活动陆续登场。商务区的成长也有目共睹——截至目前,园区已成功吸引1021家企业入驻,其中包括科大讯飞、格力电器、中智集团等10余家高能级企业或头部机构,实现全口径税收超6.6亿元。
“人文环境代表了营商环境。如今,企业看重的是园区的综合生态,包括政策支持、产业生态、自然环境,以及园区是否能够让人有审美地工作和生活。”在徐伟看来,一个园区如果能够重视人的文化需求,是因为其看到了企业在商务以外的更高需求,“我们做音乐会,也正是在给这个生态增加一块关键拼图。”
红星新闻记者吕佳羽 图据受访者
编辑 邓旆光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