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0日,本田中国公布的销量数据显示,10月在华终端汽车销量为59,886辆,较去年同期下降20.6%。这不仅延续了近期在华销量下行趋势,也使得今年1-10月累计销量降至527,740辆,同比降幅达20.4%。
![]()
本田P7
回顾近年表现,本田在中国的销量自2021年起,已经连续四年下滑。2021年销量为156.15万辆,2022年降至137.31万辆,2023年进一步下滑至123.42万辆。
进入2024年,年度总销量首次跌破百万辆,仅为85.23万辆,同比大幅下跌30.94%,降幅超过了三成。
当前2025年1-10月份的数据延续了这一下行趋势。在这种情况下,对于本田而言,2025年扭转此前连续四年的销量下滑局面,或许会是一个很大的挑战。
![]()
本田10月终端销量下滑
应该说,本田在中国车市的终端销量之所以持续呈现出下滑的态势,是多方面因素造成的。
一方面、曾经备受欢迎的燃油车销量受到一定程度的挤压。比如说,曾经广受欢迎的主力车型,如飞度(参数丨图片)、思域和雅阁,目前销量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回落。
另一方面、新能源转型相对滞后,或许也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原因。总体来看,本田在中国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布局仍显滞后,尚未形成有影响力的产品阵容。
![]()
本田S7
当前国内汽车市场已逐渐转向以新能源为主导的发展模式,电动化与智能化成为核心竞争方向。
虽然本田也在推混动、插混甚至纯电车型,但动作明显滞后。比如它的纯电平台e:N系列,在中国市场的销量并不是太出彩。
反观国内市场,比亚迪、吉利等在新能源汽车表现活跃,理想、问界等国内造车新势力靠着增程式+智能座舱,牢牢抓住了家庭用户的心。
事实上,从目前的消息来看,本田在亚洲市场的困境不仅仅局限于中国。根据本田最新调整的预期,2025/26财年,它在亚洲市场的汽车销量预计只有92.5万辆。
![]()
本田S7
这一数字相比此前109万辆的预期,相当于一口气砍掉了将近17万辆的销量目标,降幅超过15%。在东南亚,本田同样面临一定的挑战。
不过,从目前的消息来看,面对困境,本田已经开始调整策略。最明显的动作,就是关闭广州和武汉的两座工厂,同时快速投产了新能源汽车工厂。
同时,本田也在重新规划产品线。未来会把更多资源投向混动车型,并明确将业务重心转向北美、印度和日本本土。
![]()
本田S7
在财务层面,本田汽车宣布将其截至2026年3月财年的营业利润预期从7000亿日元下调至5500亿日元,降幅达21%。
这一调整主要受到原材料成本上涨、芯片供应紧张以及亚洲市场销量下滑影响。此外,据媒体消息,本田还将2030年全球电动汽车销量占比目标由30%下调至20%。
事实上,本田目前在中国车市的境遇,并非个例,或许是日系车企整体转型困难的一个缩影。
不只是本田,整个日系阵营都在经历类似挑战。丰田虽然销量仍稳,但在智能化和电动化上同样步伐谨慎;马自达、斯巴鲁等小众品牌更是边缘化严重。
![]()
本田S7
相比之下,欧美车企也在挣扎,但路径不同。大众、通用、福特都在大力投资电动平台,哪怕短期亏损也要抢滩。
而日系车企在这方面是否更保守,是否信奉“稳妥过渡”,结果反而错失窗口期,或许是一个颇为值得思考和讨论的话题。
在这种情况下,对于本田来说,真正的考验虎嗅不是如何守住过去的辉煌,而是能否放下身段,真正融入本地市场。
![]()
本田
毕竟,在当前的中国市场,留给车企们转型的时间或许越来越少了。而且,随着时间的流逝,就有更多中国品牌推出新车,更多用户转向新能源阵营。
在此,车宇世界希望本田能够迅速完成电动化、智能化转型,渡过当前的市场阵痛期,从而获得更好的市场发展前景。
最后,本文涉及到的销量数据,来源于本田官方及权威媒体数据,仅供参考,具体以官方数据为准。
本文声明:
本文为车宇世界原创文章,总第11960期,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标注来源的数据及相关资料均为引用。车宇世界原创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