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9日临近正午,镇平县老庄镇凉水泉村的玉泉农家院里人声鼎沸,老板吴东明穿梭在餐桌间,脸上笑意藏不住:“做梦也想不到,咱这山旮旯里也能这么火。”自上个月底漫山红叶进入最佳观赏期,各地游客纷至沓来打卡,炖土鸡、蒸野菜、炒柴鸡蛋等地道农家菜供不应求,让城市游客寻回了久违的乡土气息,也让吴东明每天忙得脚不沾地,却干劲十足。
“端上‘生态碗’、吃上‘旅游饭’,日子越过越有奔头。”吴东明感慨道,以前总觉得山里人挣钱难,如今国家利好政策不断,在家门口就能增收致富。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提出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更让他坚定了把农家乐经营得更红火的信心:“只要踏踏实实干,农家乐也能走出大天地。”
中午12时,凉水泉村党支部书记周彦华正带着志愿者在村口疏导交通。一拨拨游客蜂拥而至,让她既欣喜之余又在思考:欣喜的是通过短视频引流变现,让村民们实实在在享受到了发展红利;思考的是如何让这“泼天的富贵”长久延续。如今的凉水泉村喜事连连——获评第七届“全国文明村镇”,文旅公司、旅行社主动上门对接,村民的农副产品常常卖到脱销,周彦华虽身心疲惫,心里却满是踏实与喜悦。
过去,凉水泉村缺乏致富产业,大部分村民只能选择外出务工。脱贫攻坚以来,村里修路、建学校、办工厂,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村容村貌焕然一新,乡亲们的日子渐渐有了起色。
乡村振兴的东风吹遍山野,让凉水泉村的发展迎来新契机。该村位于老庄镇杏花山脚下,植被覆盖率达85.6%,山水相依、生态优良,更与千年古刹菩提寺为邻、楚长城遗址相伴,古村、古井、古树、古巷道与石头屋相映成趣,文化底蕴深厚。“守着金山不能过穷日子,必须把‘沉睡的资源’唤醒,变资源为资产。”善于思考的周彦华决定挖掘本土文旅资源,发展乡村旅游。
拿起手机,周彦华将村里司空见惯的古村风貌、服务群众的点滴日常拍成短视频,没想到每条视频的浏览量、点赞量都轻松突破10万。借助网络的传播力,凉水泉村迅速走红,不仅周边游客慕名而来,许昌、平顶山、洛阳等地的游客也纷纷自驾打卡,乡村公路上都出现了堵车状况。
如今的凉水泉村,已形成三产融合的发展格局:第一产业聚焦绿色种植养殖,经济效益稳步提升;第二产业中白酒、黄酒酿造及制药规模持续扩大;第三产业以文旅康养为核心,红岭山地运动公园的红色研学项目带动民宿、农家乐蓬勃发展。通过入股分红、收取租金、自主经营等多种方式,村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35万元,村集体年收入达57万元,昔日沉寂的山村彻底焕发勃勃生机,走出了一条乡村美、产业兴、百姓富的振兴之路。
来源:人民周刊网 作者:谭亚廷
审核:杨旸 校对:王远 编辑:洪涛
欢迎社会各界积极投稿(zpwlk@163.com)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