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洋姜不是姜,是天然胰岛果,在中国被沦为咸菜,都快吃绝种了

0
分享至



清早6点,退休的大妈王阿姨在小区晨练后,拎着个菜篮,遇上邻居叹息:“昨天想买点洋姜腌咸菜,居然连菜市场都快买不到了!”

听到“洋姜”二字,渐渐唤起了她儿时的记忆。那会儿,洋姜是家里的常见菜,母亲总爱切片腌制,配粥送饭,脆爽可口。



可如今,很多年轻人根本不认识它,更别提会吃。更让阿姨疑惑的是,洋姜名字里有个“姜”,却一点辣味都没有,到底是什么?

最近网上不少健康达人说它被誉为“天然胰岛果”,还能调节血糖,甚至是血糖高人群的“救星”。

真有这么神?为什么一度被做成咸菜“边角料”?它真的快消失了吗?普通中老年人还能吃到它、受益吗?别着急,本文就来深度揭秘——这个被你忽视的小块头,或许比很多名贵蔬菜还要有保障!



很多人以为洋姜和生姜一样是“辛辣菜”,实际上,洋姜学名菊芋,虽然外形有点像生姜——都是块茎类根茎,但品种完全不同。洋姜并不辣、不生姜味,反而口感极其清甜脆嫩,是向日葵科植物。

其最大营养特长就在于富含一种叫“菊粉(Inulin)”的特殊成分。这种多糖人体消化道无法吸收,却能被肠道益生菌分解利用,帮助改善肠道生态、稳定餐后血糖、辅助调脂,因此被专家称为“天然胰岛果”。

权威数据显示,新鲜洋姜中菊粉含量高达14%-19%,约为普通土豆的10倍左右。[1][4]

1990年以来,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将洋姜视为“天然控糖良药”,已开始人工种植和大规模食用。

中国曾一度将洋姜当“咸菜原料”,腌制后食用,逐渐被城市家庭边缘化。而河南、山东等地农民普遍反映,近年来洋姜种植面积锐减超60%,甚至出现市场“买不到”的现象。这也是很多老一辈人感叹“洋姜快绝迹”的主要原因。



那么,洋姜真的如传说中那样,能帮助稳定血糖、防范“三高”吗?医学研究给出了明确答案。

有效降低餐后血糖波动

中国医学科学院实验证明,每日食用100克洋姜,坚持12周,糖尿病前期人群的空腹血糖平均下降了8.7%,“三高”人群2小时餐后血糖波动幅度减少约17%。[8][10]这是因为丰富的菊粉能有效延缓肠道对葡萄糖吸收速度,从源头上平稳血糖。



呵护血管、调节血脂

洋姜富含膳食纤维,每100克中含量高达5.9克,是普通胡萝卜的2倍,是山药的15倍。多项临床研究证实,坚持摄入洋姜膳食纤维,一个月内总胆固醇平均下降6.3%,部分“三高”患者的甘油三酯下降9.4%,血管内皮功能得到更好维护。

养肠、助免疫、防癌变

菊粉能被双歧杆菌等有益细菌分解,形成短链脂肪酸,进而改善肠道菌群结构;同时,相关文献显示,长期适量食用洋姜的人,便秘发作率降低23%,肠道粘膜炎症水平下降15%左右,身体防御力明显提升。

很多人说起洋姜,只知道腌咸菜,但其实这样不仅流失了大量菊粉、钾、维生素,还容易摄入过多盐分。如果想最大限度发挥其“控糖、护肠、调脂”的好处,建议参考下面三招:

尽量生食或清蒸,保留活性营养

新鲜洋姜洗净切片后直接食用,或清蒸/焯水2-3分钟加点橄榄油拌沙拉,可以最大程度保留菊粉和维生素C含量。腌制、久煮则会使菊粉“析出”,失去“天然胰岛果”的优势。

每餐50-100克为宜,循序渐进

初次尝试建议每日进食量不超过100克,肠胃敏感人群从20-30克起。现代医学研究证明,过量进食(一次超200克)可导致腹胀、肠气过多。

三高、糖尿病患者搭配主食吃更佳

洋姜与小米粥、糙米饭、胡萝卜同食,利于稳定餐后血糖峰值,降低主食“升糖负担”。不建议空腹大量单吃。



声明:个人原创,仅供参考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603151,突然宣布:终止重大资产重组!今日股价大跌!

603151,突然宣布:终止重大资产重组!今日股价大跌!

证券时报e公司
2025-11-11 21:04:03
特朗普:只要我在任,无人敢收台,话音刚落,中方划下4条红线

特朗普:只要我在任,无人敢收台,话音刚落,中方划下4条红线

现代小青青慕慕
2025-11-10 11:09:16
南通市纪委监委通报,任永峰被查

南通市纪委监委通报,任永峰被查

星星苏讯
2025-11-10 18:08:17
全国首家人形机器人7S店在武汉开业:现场表演扭秧歌,被市民团团围住!在售机器人7999元至80万元不等

全国首家人形机器人7S店在武汉开业:现场表演扭秧歌,被市民团团围住!在售机器人7999元至80万元不等

每日经济新闻
2025-11-11 16:03:20
英媒:拜仁、尤文和巴黎有意免签科纳特,球员对各种选择持开放态度

英媒:拜仁、尤文和巴黎有意免签科纳特,球员对各种选择持开放态度

懂球帝
2025-11-11 22:27:06
知名导演陈可辛出车祸,现场画面曝光

知名导演陈可辛出车祸,现场画面曝光

都市快报橙柿互动
2025-11-11 16:12:31
一个特别有意思的现象:越来越多的打工人,通勤居然不背包了

一个特别有意思的现象:越来越多的打工人,通勤居然不背包了

诗词中国
2025-11-11 19:59:33
默多克继承战结束,长子出血33亿美元,邓文迪26年的心机全部兑现

默多克继承战结束,长子出血33亿美元,邓文迪26年的心机全部兑现

电影烂番茄
2025-09-14 22:41:57
中国共产党中央军事委员会副主席张升民简历

中国共产党中央军事委员会副主席张升民简历

上观新闻
2025-10-23 18:17:07
一家三代短命!蔡磊抱怨世道不公:我爷爷50岁去世,父亲47岁离世

一家三代短命!蔡磊抱怨世道不公:我爷爷50岁去世,父亲47岁离世

来科点谱
2025-10-07 22:09:18
陈诚的夫人有多漂亮?1932年她初为人妻一脸娇羞,不愧是名门之女

陈诚的夫人有多漂亮?1932年她初为人妻一脸娇羞,不愧是名门之女

云霄纪史观
2025-11-11 15:27:20
中国男同社交软件Blued全网下架,都是盈利不佳惹的祸?

中国男同社交软件Blued全网下架,都是盈利不佳惹的祸?

蓝鲨财经社
2025-11-10 15:51:37
你做过最疯狂的事是什么?网友:在公园亲了一小时

你做过最疯狂的事是什么?网友:在公园亲了一小时

解读热点事件
2025-10-11 00:20:03
一年蒸发了10亿元,从网红白酒到狗都不喝,究竟发生了什么?

一年蒸发了10亿元,从网红白酒到狗都不喝,究竟发生了什么?

法老不说教
2025-11-06 20:45:28
华为Mate 80定档11月25日!顶配版24GB+2TB

华为Mate 80定档11月25日!顶配版24GB+2TB

时尚的弄潮
2025-11-11 01:37:46
中产快吃不起奶皮子糖葫芦了

中产快吃不起奶皮子糖葫芦了

有意思报告
2025-11-10 20:52:59
张馨予陪妈妈喝下午茶,何捷岳母戴3万项链很优雅,一家子高颜值

张馨予陪妈妈喝下午茶,何捷岳母戴3万项链很优雅,一家子高颜值

阿俆评论哥
2025-11-11 15:25:22
我今年48岁才看透:夫妻后半生,靠的根本不是感情

我今年48岁才看透:夫妻后半生,靠的根本不是感情

老红点评社
2025-11-10 16:42:38
水太深!重庆铜梁龙刚升超就惹是非,部分上海申花球迷不高兴了

水太深!重庆铜梁龙刚升超就惹是非,部分上海申花球迷不高兴了

冷桂零落
2025-11-11 13:12:15
西班牙国王夫妇访华,抵达成都国际机场,莱蒂齐亚王后美翻了

西班牙国王夫妇访华,抵达成都国际机场,莱蒂齐亚王后美翻了

红袖说事
2025-11-11 05:04:26
2025-11-11 22:43:00
观察者小海风
观察者小海风
感谢平台,欢迎大家关注! 读书点燃智慧,智慧照亮人生!
986文章数 653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健康要闻

超声探头会加重受伤情况吗?

头条要闻

上海阿姨存了近30年的钱提不出傻眼 银行:找不到底根

头条要闻

上海阿姨存了近30年的钱提不出傻眼 银行:找不到底根

体育要闻

一个14岁的小男孩,决定了谁能晋级世界杯

娱乐要闻

古二曝秦雯多次炫耀袭警经历

财经要闻

南昌三瑞智能IPO:委外代工模式存疑

科技要闻

苹果新品惨败,产线拆光、二代搁浅!

汽车要闻

盈利"大考",汽车智能化企业的中场战事

态度原创

本地
艺术
旅游
游戏
公开课

本地新闻

云游安徽 | 凌滩玉魄淬千年,诗意钢城马鞍山

艺术要闻

田英章日常书信曝光,字迹开阔惊艳人心!

旅游要闻

黔东南:规划先行 “一张蓝图”锚定目标奋勇前进

陶德:《星空》是我做过最好的游戏之一 枪械手感很赞

公开课

李玫瑾:为什么性格比能力更重要?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