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2025“横店微短剧之夜”颁奖典礼上,一批由杭州余杭文化企业制作的短剧作品凭借优质的内容,赢得了来自官方与市场的广泛认可。
今年前三季度,余杭规上文化企业营收达5198.54亿元,增幅14.4%,预计全年将突破6500亿元;文化产业增加值连续14年位居全市榜首,占全市比重超55%,展现出强劲的发展动能。
题材创新成为余杭短剧发展的核心驱动力。余杭区已形成非遗、普法、创业、主旋律等多类型协同发展的内容矩阵,充分展现了内容创作的广度与深度。与此同时,余杭申报的短剧集《碧海狂花》以女民兵热血守护海疆安宁为主题,成功入选浙江省“十五五”影视剧创作重点选题库,进一步拓展了余杭短剧的题材边界与价值内涵。
立足文化内核、借力科技赋能,余杭短剧产业正以“AI+文化”双轮驱动开辟高质量发展新路径。作为行业领军者,余杭的一家企业凭借爆款IP作品,在三年间打造了700余部自制短剧,实现近2000亿次播放,其作品以8种语言版本触达全球千万用户,展现了科技赋能下文化出海的巨大潜力。其研发的“短剧AI智能体”已实现从文字到视频的端到端生成,这种智能化生产不仅将单部短剧成本从30万元至50万元压缩至8万元至15万元,更显著降低了创作试错成本。
技术突破为文化出海按下“加速键”。余杭某企业的多语种翻译系统实现了从字幕提取、翻译到配音的全流程自动化,将出海准备时间从数天缩短至分钟级。
面对2025年预计突破45亿美元的海外微短剧市场,余杭企业创新推出“科技赋能本土化”出海模式。良渚一家影视基地的欧美片场采用AI技术支持下的外国剧本创作和演员匹配,精准对接海外受众。这种科技驱动的差异化战略已在东南亚、北美市场取得成效,并通过智能投放系统为跨境电商赋能。
从AI驱动的内容创作到技术支撑的全球传播,余杭短剧产业通过“文化+科技”的深度融合,不仅实现了产业能级的跃升,更探索出了一条以技术赋能文化出海的新路径,为中华文化“走出去”提供了创新范本。
此外,余杭区通过构建完善的政策支持体系,为微短剧产业打造了全方位的发展环境。余杭区率先设立规模达2亿元微短剧发展基金,并配套推出覆盖全产业链的“黄金10条”扶持政策,结合2亿元文艺发展基金、区级专项产业基金等,对剧本创作、上线播出、作品出海等环节提供精准支持,年均兑现政策资金达8000万元。
为解决文化出海“事项杂、多头跑”等难题,余杭在国家对外文化贸易基地(杭州)创新打造了线下一站式服务大厅与线上综合服务平台,整合法律、金融、云服务等40余家专业机构,通过标准化服务包和集采议价机制,使企业服务采购成本降低约30%。从企业注册、证照办理到后期备案审查,“管家式”服务全面覆盖,让创作团队能够专注于内容生产。
在产业生态构建方面,余杭推动成立了浙江省网络微短剧审查分中心、精品短剧创作基地、瓶窑微短剧联盟等专业机构,形成从创作、拍摄到审查的完整服务体系。
通过系统性政策布局,余杭成功构建了“政策扶持+平台服务+生态建设”三位一体的产业支持模式,推动区域从单一的“拍摄取景地”向具有完整产业链的“微短剧创新高地”转型升级。
优渥的文化,配上优厚的环境、优秀的技术、优良的政策、优质的服务,共同绘就了一幅文化产业繁荣兴盛的美好图景。余杭短剧的蓬勃实践,正生动诠释了“文化+科技”“文化+旅游”深度融合所产生的乘数效应。从内容创作的原发创新,到技术赋能的产业升级,再到政策引领的生态培育,这条以短剧为支点撬动文化传承、产业振兴与对外传播的路径,已超越单一业态的发展范畴,成为一个区域以创新姿态融入数字文明新时代的缩影。(俞佳佳、吕律)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