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开栏语
潮涌横断风正劲,雪域高原展新颜。当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胜利闭幕,“十四五”规划实施行至收官节点,圣洁甘孜已镌刻下五载奋进的深刻印记。贡嘎群峰绽放着感恩奋进的忠诚之光,“两江一河”正激荡着高质量发展的澎湃动能,田野牧场上正续写乡村振兴壮美答卷。自即日起,甘孜州传媒中心在全媒体推出“决胜‘十四五’续写新篇章”专题报道,聚焦全州上下忠诚履行稳藏安康、生态屏障、内生造血“三个责任”,做实文旅之州、能源之州、有机之州“三篇大文章”的奋斗实践,系统展现甘孜大地在持续深化改革、产业转型升级、民生福祉改善、生态经济发展、数字甘孜建设、基层社会治理等领域的扎实成效与鲜活案例。
让我们共同翻阅这五载时光答卷,回望奋进历程中凝聚前行力量,在展望发展蓝图中明确奋进方向,携手迈向新征程的壮阔未来。今日,让我们一起来看看《经济总量破580亿!甘孜州以“绿”为底向“新”发力》。
![]()
立冬的甘孜,雪岭逶迤,山河如画。寒意渐浓,发展的热力却在这片高原上持续奔涌。清晨,海拔4100米的理塘县牦牛产业园内,工人们正将精细分割、真空包装的牦牛肉产品装车发往成都,这些来自“天空之城”的“有机滋味”,当晚就能摆上蓉城市民的餐桌。数百公里外,雅砻江上的两河口水电站机组全开运行,轰鸣声中,绿色电能跨山越河,直送华东地区。虽是传统旅游淡季,稻城亚丁景区依然迎来一拨拨摄影爱好者,长枪短炮间,定格的不只是雪山湖泊的壮美,更是这片土地焕发的蓬勃生机。
![]()
“十四五”时期,面对复杂多变的发展环境,甘孜州抢抓机遇、厚植优势,做实做细文旅之州、能源之州、有机之州“三篇文章”。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提出,“要优化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促进服务业优质高效发展,构建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甘孜州的生动实践,正是这一重要部署在川西高原的深切回响。
回望来时路,一组组数据见证着跨越与变迁。“十四五”前四年,甘孜州地区生产总值在2024年达到580.52亿元,年均增长约5.5%,彻底扭转了长期在全省排名末位的局面,实现了从“追赶”到“并跑”的历史性跨越。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以年均10.8%的高增速,在2024年突破60亿元大关。一连串扎实的数字,为接续推进“十五五”高质量发展筑牢了根基。
发展的脉动,首先体现在交通脉络的畅通。全州公路总里程突破3.35万公里,位居全省第一。与此同时,水利、电力、通信等基础设施同步提升,建成5G基站超4261个,行政村4G覆盖率达100%,过去“进去难、出来更难”的甘孜,如今已是四通八达。
文旅产业作为甘孜最亮丽的名片,正释放出强大的吸引力。在稻城县亚丁村,随着村居环境整治、精品徒步路线打造和民俗工艺振兴等项目推进,传统藏式民居重现古韵,基础设施持续完善,吸引了来自五湖四海的创业者和旅游者。过去五年,全州累计接待游客超1.8亿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突破2000亿元。今年“十一”黄金周期间,全州接待游客同比2024年增长13.36%,旅游收入同比2024年增长13.23%,创下历史新高。来自广东的游客陈先生感慨:“十年前来甘孜需要很大勇气,现在带着家人说走就走,沿途设施完善,体验感完全不同。”
在文旅产业蓬勃发展的同时,“能源之州”的跨越式突破同样令人瞩目。两河口水电站这座装机300万千瓦的“绿色引擎”,年均发电量超过110亿千瓦时,更令人振奋的是,全球最大、海拔最高的水光互补电站——柯拉光伏电站已全面投产,一期装机100万千瓦,与两河口水电站“强强联合”,实现水电与光伏的“双倍绿电”。目前,甘孜州清洁能源建成与在建总装机规模均突破“两千万千瓦”大关,已成为国家“西电东送”战略中的重要基地。
![]()
文旅的繁荣与能源的开发,共同为高原特色农牧业的现代化转型创造了有利条件。在理塘县牦牛产业园,传统畜牧业正经历着深刻蜕变。藏族牧民洛泽仁从事牦牛养殖加工已有十年,他介绍:“以前卖牦牛只能做活畜交易,价格低还不稳定。如今通过精细化分割加工,开发出冷鲜肉、风干肉、熟食制品等系列产品,一头牦牛的价值提升了三倍。”他所在的高城鹏飞牦牛肉食品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去年销售额突破9000万元,带动320户牧民户均增收1.5万余元。
这正是甘孜州打造“有机之州”的生动缩影。目前,全州已建成近百万亩现代高原特色农牧业基地,“三品一标”农产品达336个,有机产品产值达16.9亿元。粮食产量连续五年稳定在23万吨以上,高原特色农业已成为富民增收的坚实支柱。
![]()
甘孜州的发展,离不开真金白银的持续投入。“十四五”前四年,全州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1.9%,累计完成2050.35亿元;东西部协作、对口支援和省内帮扶工作不断深化,累计招商引资签约项目201个,到位资金692.86亿元,出口额达2.8亿元。
在硬件基础不断夯实的同时,新质生产力的培育也为甘孜注入了持续发展的新动力。全州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已增至10家,高新技术产业营业收入达到17亿元。数字经济异军突起,算力规模达7500P,实现网络交易额89.95亿元、年均增长15%。
经济发展的成果,最终体现在了人民生活水平的提升上。这些年来,甘孜人民的获得感实实在在。“十四五”以来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分别增长5.4%和7.7%,城乡居民收入比由2020年的2.61显著缩小至2.33,发展的协调性不断增强。在九龙县华丘村,村民泽仁汪姆指着村务公示栏笑着说:“去年村集体拿出104万元分红,人均分到600元,我家分到了2400元,这在过去想都不敢想。”
人民群众幸福感提升的背后,是各项社会事业的全面进步。全州18个县(市)全部通过国家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评估,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实现全覆盖,人均预期寿命提高至75.4岁。养老、医疗等社会保障参保率稳定在95%以上,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提升至34.02%。乡村振兴扎实推进,累计打造309个示范村和125个和美乡村,发展1218个年收入5万元以上的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更令人振奋的是,全州所有县(市)经济规模全部跨越10亿元大关,区域发展的整体性协调性显著增强。
![]()
从宏观数据到微观生活,变化的不仅是数字,更是老百姓触手可及的幸福感。四通八达的公路网络、快速发展的数字产业、持续增收的城乡居民、普惠共享的公共服务——这些看得见、摸得着的变化,共同勾勒出甘孜迈向现代化的清晰足迹,也成为这片高原热土发展进程中最真实的注脚。
站在“十五五”的新起点上,甘孜已蓄势待发。随着基础设施的持续完善与产业动能的不断积蓄,一幅更加繁荣、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新甘孜图景,正加速从宏伟蓝图走向生动现实。
全媒体记者:黄炼、陈思亚(实习)
编辑:杨雪
校对:马俪伲
责编:岳诗蕊
审核:白马
监制:谭荣皓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