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保护没有‘选择题’,只有‘必答题’”
灰黑的河水泛着泡沫,刺鼻气味弥漫峡谷,水中不见一条鱼虾……近日,有网民反映重庆市南川区孝子河三河廊桥段出现水体颜色异常问题,引起社会各界关注。
11月10日晚,重庆市南川区人民政府发布情况通报称,据监测和水质取样初步检测结果显示,该段河流监测点位指标存在不同程度超标,经初步判断,该段河流局部被污染。目前,正在对周边工业企业、雨污管网、畜禽养殖场等可能存在的污染源头,全面开展现场排查。
![]()
视频截图
孝子河被污染,绝非局部水体颜色异常那么简单。作为长江支流,其污染会沿水系扩散,破坏流域生物多样性,生态创伤的隐蔽性和长期性,远非短期整治就能修复。
需要追问,若不是博主接到居民求助后,实地探访、视频曝光,这场污染还要持续多久?又会以怎样的方式“被发现”?
曝光前,当地环保部门未主动察觉,直到事件发酵才赴现场处置。这意味着,若缺少公众镜头的监督,污染可能在无人知晓中持续恶化,最终酿成难以挽回的生态灾难。
官方通报中,“该段河流非居民生活饮用水源”的表述,虽暂时缓解了居民饮水焦虑,却暗藏监管责任弱化的错误倾向。要知道,生态保护从无“高低贵贱”,饮用水源要守护,非饮用水源亦是生态系统的重要一环,绝非污染容忍的“免责区”。正是这种责任认知偏差,让企业有恃无恐,让排污行为在隐蔽中滋生。
目前,当地已成立专班、启动排查整治,展现了治理决心。公众更期待的是,排查结束后,如何建立长效机制?违法企业查处标准是什么?处罚结果能否及时公开?水体恢复有何明确时间表?
环保之路任重道远,并非成立专班、开展一次排查就能收尾。当前,部分地区环保监管仍陷“被动应对”,日常巡查流于形式,对隐蔽排污缺乏有效监管手段。
要改变现状,既需强化责任意识,完善常态化巡查,用科技破解隐蔽排污难题;也要畅通公众监督渠道,让自媒体监督与官方监管形成合力;更要对违法排污“零容忍”,及时公开查处结果,以刚性处罚筑牢生态底线。
生态保护没有“选择题”,只有“必答题”。唯有树立全面责任意识,健全监管体系,凝聚社会合力,才能让绿水青山常驻,让环保之路走得更稳、更远。
(黄河评论信箱:zghhpl@163.com)
![]()
编辑:韩静
二审:王亚平
三审:王长善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